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巴普洛夫园林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巴普洛夫园林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巴普洛夫园林设计论文

一、建设背景

(一)地理环境

巴普洛夫园选址于圣彼得堡郊外的普希金村,600公顷的园区土地位于斯拉维扬卡河两岸,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天然的蜿蜒河流景观和大面积的由白桦、红松、云杉组成的本土森林等自然森林景观,以及以平原为主稍有起伏的地形都为巴普洛夫园的设计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二)气候条件

普希金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漫长,积雪期长。夏天短而凉爽,年降雨量约五六百毫米之间。圣彼得堡地区包括普希金村地势较低,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相对较为温和,湿度较大,十分适宜植物的生长。

(三)建设时期

巴普洛夫园始建于1777年。1777年12月,叶卡捷琳娜女皇因喜得皇孙亚历山大而将斯拉维扬卡河两岸方圆600公顷的土地赐予其子保罗亲王,不久又派去深得其宠的建筑师查尔斯•卡梅伦。英格兰人卡梅伦之前初到俄罗斯便有幸设计了一系列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杰作而享誉俄罗斯乃至欧洲。在巴普洛夫园的设计任务中,卡梅伦从巴普洛夫的自然风貌中获得灵感,决定整体设计以自然为本,让自然本身来体现其构想,建筑和自然融合在一起。这一时期,在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大力推动的整体环境氛围下,自然式园林开始盛行。同时,在建筑师的自然式设计构想下,巴普洛夫园作为一个附属与规则式宫苑的自然风景园开始逐步形成。巴普洛夫园的建设总共经历了半个世纪,集聚了数位欧洲杰出的建筑家、装饰艺术家和园艺家,其间总设计师几度轮换,但他们都基本继承了前任的设计构思,并通过自己的手法共同打造了一个完整协调的自然风景园典范。

二、历史及其地位

(一)第一时期(1779-1785)

第一时期,由叶卡捷琳娜女王盛宠的苏格兰建筑师查尔斯•卡梅隆建造了大宫殿和公园的总体规划及斯拉维扬卡区。在此时期,主宫殿区、大星形区、斯拉维扬卡河区、冷水浴室、友谊亭和白桦区等均已初具规模。

(二)第二时期(1786-1800)

第二时期,建筑师B•波列纳被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儿子沙皇保罗一世邀请接替卡梅隆的位置,他对大宫殿进行了改建并完善了大星形区的路网体系,将从斯拉维扬卡河通向大宫殿的台阶与宫殿前的环形场地相连接,同时在茂密的天然森林里又规划出老西尔维亚区和新西尔维亚区。

(三)第三时期(1803-1820)

第三时期,巴普洛夫园由保罗一世的遗孀玛丽亚接管,她邀请了意大利画家及舞美家贡扎戈、建筑师沃罗尼基和罗斯负责整个宫殿和园林的设计。这一时期,园区里的练兵场被改建为大原野区,几座桥新建于斯拉维扬卡河上。在白桦林区,贡扎戈以成丛的乔灌木、大片的树林和草地在自然场景中设计出舞台侧幕般的幻觉效果,同时完善了规划。

(四)地位

巴普洛夫园是俄罗斯最大的公园,是欧洲最大的英国风景园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花园之一”、“俄式自然风景园典范”。

三、设计手法

巴普洛夫园的建设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刚刚在俄罗斯盛行的时期,可以说是处于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转型的大时期。故其中的园林布局继承并延续了规则式园林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抛弃中轴线、放射状道路等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的布局要素,而是采用了混合式的设计手法。在巴普洛夫园的入口、景区中心和建筑周围保留了规则园林的平面构图的基础上,将自然园林的设计手法运用在了水体、园路、植物配植的方面,即使从平面上看起来更似规则式园林,身处其中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巴普洛夫园的自然风景画般的魅力。

(一)点

1、雕塑

弯曲的园路交会处有时设有人物雕塑,被茂密的植物遮挡,远处只能隐约可见,与自然环境能恰好地融合,不显突兀,又能起到视觉焦点和景观点缀地作用,在自然的小道尽头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建筑园中建筑极少,体量小,散置在园内

从不同角度构成自然风景画中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提供了视觉焦点,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表达力。但又与周围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不显突兀。主要建筑物如大宫殿,周围通过密集的道路系统和丰富的种植构图,使得大体量的建筑物自然地融入于周围的风景之中。地的过渡自然,同时不会让草地显得过于空旷,也为草地中央向四周取景的画面提供了中景,使得画面丰富有层次。

(二)线

1、河流

斯拉维扬卡河穿过巴普洛夫园,故园中原本就具有较多的河流资源,设计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水体的处理,保留了自然蜿蜒的水面,几乎没有宽阔的水面,仅在重要的节点处设计有古典精美的小桥和小的构筑物,驳岸边间或种植有大量的水生植物,乔灌木采用群植或散植的方式,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风景宁静自然。

2、道路

(1)林荫道

巴普洛夫园在道路系统方面保留了笔直的林荫道,以林荫道为一级路作为主要交通路线,在各景区内均呈放射状或星形分布。林荫道两侧种植有俄罗斯本土树种红松或白桦。但与规则式园林不同的是,林荫道两侧的红松和白桦等乡土树种保留了原始的面貌,未进行修剪,使得其与自然风景能够较好地融合,处于笔直林荫道却不会觉得人工化或是道路规则感。高耸茂密的红松围合空间效果佳,并在交通上提供了便捷明了的游赏路线,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引导作用。

(2)弯曲小路

河流和山丘边多设计为弯曲的小路,使游人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水边景观,同时将散置的建筑串联起来。水边小路边更配植有高大的芦苇丛和水草等,尽显水边自然蜿蜒的原野风光。

(三)面

1、地形—平原、山丘和缓坡

巴普洛夫园利用原有较为缓和的地形,设计有平原、山丘和缓坡,形成动感和富有视觉变化的效果。在山丘和缓坡的过渡地段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疏林或者密林,整体效果自然但变化十分紧凑。虽然空间上尺度很大,但在这样的大尺度下,通过地形帮助做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步步是景,每一处都似一幅风景画。

2、草地

巴普洛夫园里有大量的大面积草地的设计,不仅继承了英国自然风景园园林的造园手法,同时体现了本土典型景观特色。草地选用本土的草种,长势茂密,不做过多修饰,采取粗放管理,体现出朴素自然的状态。

3、疏林和密林

灌木和乔木均选用本土树种,种类较少,且通常保留自然状态,不进行个体的修剪和装饰,人工干预少,最大程度地模仿了自然。其中乔木应用更为广泛,而灌木由于林下光线不足,故应用较少,体量也相对小。其中主要应用的本土树种有白桦、红松、椴树、云杉、冷杉、落叶杉、枫树等。

4、空间

巴普洛夫园依托点、线、面的设计元素,即主要通过道路的设计、地形的塑造和草地、疏林、密林的配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不同尺度的空间体验,如狭窄的林荫道和视野宽广的草地,在巴普洛夫园这一极大面积的自然园中,衔接和转换节奏适宜自然,既不会使人感到审美疲劳,又不会觉得转变突兀奇怪,这也是巴普洛夫园的成功之处之一。

四、七大景区

在巴普洛夫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师根据景观类型和功能的不同,通过将宫殿、河道水面、疏林草地、密林等地块分区规划来尽量保持每个特色景观区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由此,将巴普洛夫园分为七个景区:中央宫殿区、斯拉维扬卡区、大星形区、老西尔维亚区、大原野区、新西尔维亚区和白桦林区。

(一)中央宫殿区

中央宫殿区位于园区西南部,其中有巴普洛夫园内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占地约9公顷,布局均匀,饰有大量雕塑和花圃。

(二)斯拉维扬卡区

将斯拉维扬卡河的干河流域划分为斯拉维扬卡区,占地面积79公顷,河流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风貌,其中3公顷的斯拉维扬卡河谷自东北向西南错落地分布着阿波罗列柱、冷水浴室、友谊亭、比尔塔以及其他建筑。

(三)大星形区

大星形区位于园区东部,拥有茂密的林木和零星的小池塘,其中穿插着笔直的林荫道,整体呈星形放射状分布。

(四)老西尔维亚区

老西尔维亚区是结构匀称的林区,林中的圆形空地上呈环状竖立着12尊古希腊神雕像,向外呈放射状布有12条狭长的林荫道,通向广阔的大原野区。

(五)大原野区

大原野区面积约30公顷,其中草地与树林交错分布,小溪河流穿插其间,水边生长有不加修剪的茂密树林,水面上自然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尽显自然风貌,让人有乱入原始森林的错觉。

(六)新西尔维亚区

新西尔维亚区中五条林荫道相互平行分布在丛林中,道旁载有修剪整齐的金合欢灌木丛。

(七)白桦林区

白桦林区是七大景区中面积最大的景区,占地265公顷,七条林荫大道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道路总长38公里。该景区内没有任何建筑和雕塑甚至没有人工的痕迹,只有旷野、森林和草地,密林、疏林和草地的运用在白桦林区达到了极致,即使是身处笔直的道路也无法感受到任何人工的痕迹。随意布置着散碎沙石的路面,和道路两旁自然生长的高大乔木,伴随林荫道经过狭窄密林后进入视野的荒野草地和草地上点缀的几株白桦都一一体现出俄罗斯北方最自然的风景。

五、巴普洛夫园的现在

巴普洛夫园作为俄罗斯著名的风景园已成为圣彼得堡线路的景点之一。在圣彼得堡市中心的莫斯科火车站每天都有几班前往巴普洛夫的火车,车程约一个小时左右。巴普洛夫火车站就设置在巴普洛夫园入口之一,园内提供有园区和建筑平面图及简介,并提供有自行车可供游人快捷地游览全园风貌。巴普洛夫园现在依旧保持着古老的面貌,极大的园区面积也很好地消化了本就不多的游览人流,使游人在林中水边仿佛置于无人的自然之地,带领游人自然地融入到静谧的风景画之中。郊外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保存现状以及俄罗斯稀少的人口密度背景,使得巴普洛夫园成为欧洲最原汁原味的英国自然风景园之一。

作者:李静娴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