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园林设计中统建筑元素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园林设计中统建筑元素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园林设计中统建筑元素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现代园林设计角度出发,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创造吸收传统设计模式、借鉴古今中外设计理念的、能够表达历史风貌和再现古遗迹的新的现代园林。

关键词:现代园林 建筑元素 设计理念 历史文化 表达方式

现代园林是植物和现代建筑物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特定地域内,通过使用园林艺术和技术工程等手段,将地形、植物和建筑物营造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所。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建筑元素含义深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把握象征喻义,借助一定想象力,创造出既体现传统历史文化又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景象。

一、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建筑元素丰富多样,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中利用现代新型材料和技术设计出风格独特、富有艺术美感的现代园林,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环境构成元素的运用

中国地势广阔、气候变化复杂、传统建筑类型繁多,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传统建筑类型、掌握独特的地形地貌、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和建筑基址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和风水学中“阴阳平衡”的观点。

1.传统建筑类型与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主要有宫殿、陵墓、坛庙祠堂、佛寺道观、景观楼阁等,虽然使用功能不同,但都巧妙地与植被、水体等自然环境相结合,使传统园林体现造型美的特点。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除了体现传统建筑特点外,掌握独特的地形、地貌,避免地形结构和地表机理的破坏,保护和有效利用自然地理资源所形成的空间环境,[1]是实现自然环境与园林建筑和谐共存,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观点。

2.气候条件与建筑基址的特点

我国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明显,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对园林建筑及植被的影响,形成园林小环境与地区大环境、园林小气候与地区大气候相适宜的状况。现代园林建筑中基址的选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充分有效地利用植被、地形及周边建筑物所形成的自然环境,不仅对降低建筑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保持园林内部和外部建造结构的平衡,它符合建筑风水学中“补全风水、阴阳平衡”的建筑原理。

(二)风格构成元素的运用

由于中国建筑元素组合与构成方式的差异,而形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其中,墙、门窗、屋顶、色彩和装饰是影响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

1.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墙的建筑造型丰富多彩,主要有花墙、漏墙、漏墙窗等形式,其组合方式长短各异、高低不同、虚实有别。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怎样做到既具有墙的实用功能,又体现墙与景相互衬托的美感,这需要因地制宜、因景设计。例如,墙的透光性,可采用镂空墙、玻璃砖、高墙多窗等形式设计;墙体造型上可借鉴马头墙等建筑符号进行表现,以营造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时尚相结合的氛围;采用金属钢板建造墙的压檐,可弥补墙体质感单一的视觉感等。[2]

2.门窗

在现代园林艺术中大量使用传统建筑的门窗形式已成为设计的主流风格,为了更好地体现现代园林建筑的时尚性和简约感,设计中摒弃了大量反复的门窗符号,只保留原有的木质结构,并将其加以变化;为了更好地体现通风和彩光效果,大面积使用玻璃窗,局部使用木质百叶结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将世界先进材料与传统门窗雕饰工艺相结合,以体现现代园林的时尚感。

3.屋顶

屋顶,号称“第五立面”,是中国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建筑造型中,特别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坡屋顶”是设计师常用的设计元素。“坡屋顶”造型包括单坡、双坡、四坡和平坡结合等多种类型,其中很多坡屋顶由金属材料制成,它既讲究排水功能,又具有传统瓦制屋顶的韵味,是现代材料与传统造型的完美结合。

4.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主要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形成了“素”的色彩效果。[3]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将传统色彩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在体现古朴美的同时,不失色彩的活泼与浪漫。

5.装饰

图案在现代装饰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传统图案中的元素符号提炼出来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4](图1)

(三)空间构成元素的运用

园林空间具有范围广、灵活性大、分隔随意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更多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是所有设计者追求的目标,这需要借鉴传统建筑空间模式进行表现。

1.天井

天井对于传统建筑内部的通风、采光、聚集、排泄雨水、吸除烟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园林建筑中“中庭”的雏形。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使用天井形式将前后两部分空间有序连接,使一定空间内的景观丰富而赋予变化。

2.庭院

庭院具有特殊的空间价值和功能,它不仅可以解决采光、通风、日照等问题,还可以弥补室内空间不足的弊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庭院部分的设计无疑增加了园林的意境和情趣,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四)材料和技术构成元素的运用

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主要元素,它和技术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具有施工方便、强度高、可塑性大、寿命长、不易损毁等优点,它不但可以模仿各种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造型,也可以再现传统建筑的美感。新型建筑材料与先进建筑技术相结合,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许多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将地方建筑材料、传统建筑工艺和地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结合,形成水乳交融、协调一致的现代园林景象。

二、现代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共融性

园林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埃及的宅园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从中国北方的皇家御园到南方的私家园林,无不体现历史文化气息,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哲学、美学、思想意识等多重要素,是历史文化进步的语言表达。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与共生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空统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府和谐、人伦道德”等观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和谐审美观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自然式山水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人合一”成为世界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讲求和谐、美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动态与静态的和谐,这些“和谐”通过营造形影相调的布局、上下协调的结构、清新幽雅的意境实现。透过这些高雅自然的园林仪态,我们可以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不可分割性和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制约性。

2.传统道德观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方面,将中国传统“道器观、重视物”等观点运用其中,不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更多的是注重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操用植物来表达,松柏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四季常青,是中国人性格和精神的代表;竹子高洁、挺直为历代文人雅士咏诵。许多具有象征含义的植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被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园林艺术的内涵与意味。

3.社会伦理观

将儒道学说和《周易》“阴阳”观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尊观念和人本价值。从威严华丽的皇家园林、诸侯苑囿到北京百姓四合院,从其建造规模和形式上无不显示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

4.哲学辩证观

中国哲学观中的“动与静”、“曲与直”、“长与短”等原理可用于象征现代园林的空间效果。静止的假山与流动的湖水、迂回曲折的长廊与笔直的小径等,这些具有对比形式的园林景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都可借鉴并加以改进。

(二)打造现代园林与地方文化和谐发展景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它与该地域的经济、政治、宗教、语言等密切相关,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变化。怎样彰显地方特色、保护民族风情,做好区域文化的宣传工作,成为现代园林设计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挖掘地域特色,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使园林艺术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形成园林设计艺术与城市设计艺术和谐发展的景象。

三、现代园林设计的表达方式

(一)原有景观的形态转化

景观的形态转化是指在保留原有景观本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将其表现形式、内部构造、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形态进行改造,实现原有建筑的功能再现和价值利用。[5]如,废弃工厂中建筑物框架的再利用,将其内部改造成现代文化艺术长廊,再充分利用周边自然景观,实现旧建筑的结构、功能转化与价值再利用。

(二)历史风貌、古遗迹的保留与再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文物、再现历史成为时展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民间传说和设计师发挥想象力,将消失或损毁多年的古遗迹重新修缮、复原,并在其周围建造绿化带加以保护,从而使现代园林具有古朴美的特征。

(三)对传统园林设计的借鉴与吸收

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陈旧、形式僵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实际上,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观点,它没有从开放的角度审视传统园林设计。从整个历史发展趋势看,中国园林设计是在借鉴和吸收儒、释、道思想和“中和”观点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借鉴和吸收古代山水诗词和绘画中的意境与形式,用开放的、丰富的眼光看待现代园林设计艺术。[6]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丰富多彩,它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设计要求:一方面,遵循传统审美观,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建造出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现代园林;另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观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建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特征,又突出地域特色,走顺应时展、保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董经纬,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设计、调研表达[J].设计,2014(11).

[2]王慧君,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3(1).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97.

[4]张朝晖,符号学与环境艺术设计[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6)

[5]魏晓,现代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邱冰,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语言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武建亭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