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景观内涵,是我国古代建筑史的瑰宝。本文首先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其次探究一条在新形势下古典园林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为古典园林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继承;发展
在我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根据有关典籍记载,最早的我国古典园林建造始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之为囿。从学术角度界定,古典园林在我国指的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我国山水园林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经典的古典园林建筑,例如,秦汉时期的上林苑、东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华林园、兰亭,隋唐时期的东渡苑、大明宫,宋元明清时期的畅春园、留园、圆明园等[1]。可以说,很多园林的建筑手法、艺术特色、植物造景等都让世人叹为观止,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进入现代以来,一些新式的园林建造中融入很多新的元素,如科技元素、地方元素、新人文元素等,在此背景下,将古典园林中的建造精华、艺术魅力有效地融入现代园林建筑中,使古典园林的精髓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的研究切入点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以期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深入总结,探究一条在新形势下古典园林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1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便有了园林建筑的文献记载,到了宋元时期,古典园林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清代之后,更是我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大成阶段,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建筑体系便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性、搭配性、植物造景性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注重植物造景与园林建筑的有机结合
在古典园林建筑中,植物造景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也正是有了植物景观的存在,古典园林建筑的绿色审美特性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明代诗人陈淏子在《花镜》一文中描述“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鲜丽人”,该句诗词将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与造园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语点破[2]。例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72景,便是植物造景与造园的经典之作,由于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古代工匠在构建园林时,十分注重植物与园林的有机搭配,形式上讲求色、香、韵,意境上追求深远、含蓄、内秀,因此,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美。苏州留园景观,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作。不难发现,古代工匠在构造园林植物景观时,十分注重园林建筑与植物造景的搭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与周围的植物景观遥相呼应,在植物景观的承托下,园林建筑景观若隐若现,既展现出了胸围轮廓,又不失婀娜身姿,审美艺术价值极高。
1.2注重营造园林景观的季相交替观赏效应
园林景观不是独立的个体,若想将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么必然不能忽略园林景观与季节的交相呼应。而在我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恰恰突出了园林景观的季相交替观赏效应,古代工匠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十分注重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四季变化观赏效应的立体景观体系。例如,扬州个园便是这一设计思路的代表之作。春季,翠竹配笋石,寓意春意;夏季,槐树配太湖石,构成夏景;秋季,枫树配黄石,构建秋色;冬季,蜡梅配雪石,表象冬景。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使得个园中四季变化的景观效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1.3注重空间层次的多样统一观赏效应
我国古典园林在组织空间结构时,往往采用层次划归的方式,将园林内部场景划分为景点、景区,并通过亭台、楼阁、幽幽小径、植物景观等装饰物,将不同景点、景区恰如其分地连接在一起,给人营造出一种多样统一的观赏效应[3]。例如,苏州园林便采用了欲扬先抑、层层交叠的造园手法,以内向型的设计思路层层展开园中的各处景点,并通过一木一草、一石一山、一楼一阁等景观,将园内的艺术造景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游客在游览时体验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体化观赏审美感。总之,我国古典园林集高度艺术成就和别样艺术风格于一体,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代表。因此,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艺术精髓显得至关重要。
2古典园林艺术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路径
继承与发展是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的延伸。“继承”是一种建立在承认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基础上的保留,“发展”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因此,如何既做到“保留”又做到“创新”,是古典园林艺术精髓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继承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史中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审美、建筑、造园等方面的智慧。因此,现代园林在建筑、养护、艺术风格生成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典园林中的精华进行继承。2.1.1继承植物造景与园林景观的共生风格。如前文所述,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工匠十分注重植物造景与园林整体景观的搭配、协调,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景观绿色、和谐艺术风格得以完全体现的关键。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设计师应充分继承上述思想。一方面,注重植物景观与园林整体建筑的搭配结合,突出植物景观在园林建筑审美艺术升华中起到的“绿色效应”;另一方面,关注植物景观的季相交替观赏效应生成。在不同的季节,引入完整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从而让植物对园林建筑的“点缀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体现出植物造景与园林景观的共生性。2.1.2继承空间层次的多样统一造园风格。层次性和多样统一性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风格的内涵,也是古典园林追求“立意”,塑造“神似”的重要手法。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设计师理应充分继承上述造园风格,在植物景观搭配、小桥流水构建、亭台楼阁点缀的过程中,营造空间层次感,拓展多样统一性,创造出宜人的和谐园林生态感。
2.2发展
在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进行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入“与时俱进”的思维,充分运用现代园林建造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园林艺术,从而使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得以发扬光大。2.2.1引入生态化造园理念,注重低碳节约高效特性。在现代园林的建造中,设计师在充分继承古典园林审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引入“生态化”“低碳化”“节约化”的造园理念,尽量使园林的自然生态气息得以展现,避免造园过程中对原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耗。例如,北京大屯文化广场园林改造项目中,设计师在构建东部密林区时,没有“大刀阔斧”式地将原有的植被完全铲除,而是保留了原有的一些乔木植被,配置更新了一些小乔木,同时,将一些长势混乱的灌木进行清理,从而使植物群落在原有搭配基础上实现了更好的演替,体现出了节约高效的设计思路。2.2.2引入科学分类规划理念,打造系统性生态园林美感。在现代园林的建造过程中,设计师还应多采用新的科学思维,更多地引入科学的规划理念和合理的系统分类思想,从而使园林景观与植物造景显得更为协调、有序,打造系统性的生态园林美感。以宁波植物园为例,设计师在构造植物景观体系时,便遵循了植物系统分类原理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将植物园分成休闲植物区、博览植物区和天源植物区三大类,园内植物的种植排列顺序也引入了科学的规划系统,其中蕨类植物采用秦仁昌系统、被子植物采用Cronquist系统等,一整套科学、理论性极强的设计理念使园内的植物造景体系显得更为错落有致。
3结语
本文对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植物景观与园林建筑的共生风格、空间层次多样统一性两方面提出了古典园林继承的具体思想,并以低碳生态化和科学分类化两个视角作为切入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古典园林的创新发展策略。古典园林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在现代园林艺术的建造中,设计师应采用“取其精华,继承发展”的思路,让古典园林的艺术内涵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杨滨章.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11):77-80.
[3]高歌.浅议如何创造中国特色现代风景园林[J].河南建材,2009(6):152.
作者:徐菁 单位:上饶市园林绿化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