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其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主要为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其中最典型的有儒释道三家思想与中华传统诗词、书画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古典园林的整个勾画、组织将几者相向融合,运用较多的空间留白、景物设置、色彩搭配与自然相结合,以展现中华上千年博大的美学思想。基于此,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形成发展

1引言

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多数被用作达官贵人的私邸,在生活性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欣赏价值。当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多是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被设置为旅游景点,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被视作艺术的瑰宝,其所表现出的艺术美学思想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于美的认知及在生活中对于此种价值的追求。通过对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具体分析,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古典园林的欣赏认可、对美的价值的学习,也有助于我国园林艺术的后续发展。本文则主要阐述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古典诗词、书画与园林美契合之美[1]。

2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2.1儒家“仁爱”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儒家作为对中国艺术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之一,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也极大。孔子、孟子所主张的“仁爱”思想体现在园林中即注重人心的感受,一切事物要“尽善尽美”,园林景色既要充满美感,也要能对人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引导[2]。孔子认为的“君子比德”,“仁义礼智信”,无一不潜移默化影响园林的整体结构规划,如中国文人对于松竹梅的偏爱,包括园林中多数“石”的设置,都在表明文人对于以物体现自己内心的“德”,表现自己正直清高、刚正不阿的品格。《论语》中“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不与天地同流”属于早期文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追求,也逐渐影响到日常生活中园林的设置与自然风景相结合。

2.2道家“自然”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道家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景色的契合度。老子留下《道德经》,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出世”思想与儒家“入世”思想差异较大,却在园林艺术中得到了统一。许多文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让他们在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无为”思想的影响下选择了避世,开始寄情于山水,将自身艺术美学思想融入到居住的园林中去,“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园林中引入更多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其空间、色彩、结构的设置,以微缩山水为主体、动植物为点缀造就浑然一体的自然美景,来追求“天人合一”的效果。同时,道家主张的阴阳学说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更进一步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发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体现了古典园林所代表的美学价值。

2.3佛教“无相”观念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被当时人民所接受,“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足以体现当时的寺庙建筑之多,其美学思想也逐渐传播开来。佛教与儒家有相似之处,以小我成就大我、心的感知的重要性,主张“心识”、“无相”,讲求“美由心造,心融万有”,园林艺术在此影响下更加主张意境的创设。园林建筑在与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加入“留白”的概念,即对“无相之象”的空的追求,避免设置繁杂的景色布置,利用部分的留白来制造一种整体的意境,如长廊墙壁上小窗的设计、湖边孤零石头的安排,更助于用心来感知其美感。

3中国传统诗词艺术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华诗词不仅占据了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在园林艺术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美学价值。系统来看,中国山水诗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其所构建的意境不同,在园林中的体现也不同。婉约派主张一种委婉含蓄、深思缜密的意境表达,“小桥流水人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红藕香残玉簟秋”表现出一种“柔”的美,如园林中小桥流水的设置。豪放派追求一种浑然一体的大气、磅礴之感,“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体现在园林中则是一种整体粗犷、蓬勃的状态,如奇林怪石的穿插[3]。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极少全部应用某种价值,而是取各处之长来促进整体建设,而古典园林所体现出中诗词美感就是整体融合的“刚柔并济”之美。园林的设计会有小桥流水和石块的穿插,花鸟鱼为“柔”,石雕、石块的布置又为整体添上一份“刚”。古典园林通常以牌匾、楹联来与景色相配,如苏州的“月到风来亭”,使人先入为主产生一种主体意识,随之感受到月明、风清的雅致,更添诗情画意。楹联往往与牌匾相配对,将其放置园门旁或园中亭台楼榭的柱子上,内容大多对称、工整、意境雅致,是园林艺术中诗词的另一种体现。将诗文与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常常对景联诗,以景对诗,以诗应景,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4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传统书画艺术是两种相互并进的艺术,书画以景色为基础进行的创作,而书画作品中蕴藏的美感又进而提高人造园林的欣赏价值。中国文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园林作为一种默声的诗画,融入了较强的诗情画意,中国书画所体现的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景色感知的影响。(1)传统书画艺术讲求留白和整体意境,尤其是中国水墨山水画,黑墨白纸的强烈对比、大片的留白展现深远的意境,书法也是如此,横竖之间的空白更好地体现字体的整体结构美。园林在构建立意之时也是如此,以具体的空间布置来仿照山水的意境,设置大片的留白避免让人审美疲劳、引发回有余味的感受[4]。园林的设计就如同书画家在创造作品之时的思考,讲求虚实、收放、高低,以具体的景色或画面、线条来构建整体的美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其中山水韵味无穷无尽。(2)两种艺术的内部联系也颇为相似。南宋时期山水画艺术达到巅峰,绘画更加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紧密联系,以南宋时期出名的《溪山清远图卷》为例,以树木丛林为起点,寺院隐于其中,小桥联系起楼阁与山水,从阁的角度来看,水天相接,船帆点点,接着山峰迎面扑来,险峰几乎与水面相接,一转笔便是海阔天空,景物舒朗。其间以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构建整体的深远意境,树木、楼阁、山水浑然一体,点面结合。园林建设也是如此,如滕王阁、岳阳楼的建设,依山傍水,都给人一种建筑与景色合为一体之感,建筑为点,山水为面,两者相互配合,发挥出更大的欣赏价值。园林中经常采用这种借镜、移景的方法,从点开始达到面的布局,点有点的独特美,面有面的大意境。借用书画的理论来建设园林,能够将园林的空间安排更为合理,各部分独立可赏,化为一体又不觉得突兀,艺术价值又得以提升[5,6]。

5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直至今日对后人的影响也十分深厚。借鉴传统园林的艺术价值,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建筑的发展,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更大的美学价值,将景色与自然、诗画相结合,使其更加符合当展的文化需要。在继承传统园林艺术美学思想中的珍贵部分之时,也要注重结合新时代下人们的审美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下人民、时代的艺术建筑,让中国建筑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覃翠婷.国内近五年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研究[J].南方园艺,2018(5):60~63.

[2]乾朝阳.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8(1):75.

[3]常乐,边银鑫.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园林艺术,2017(10):10~12.

[4]蔺鹏龙.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特征[J].园林设计实践,2016(15):8.

[5]李辉荣.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园林,2016(8):30~32.

[6]成均利.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8(17):98~99.

作者:邢伟明 邹泉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