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发展阶段弘扬园林艺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发展阶段弘扬园林艺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发展阶段弘扬园林艺术浅析

1.引子

济南自古文化荟萃,素有“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造就了理想人居环境,也孕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山水园林。通过对济南市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百花洲、五龙潭、泉城公园、千佛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红石公园、莲河公园等公园景区的调研,让我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城市园林绿化,展示出多方位的棱象,是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渠道,是城市有特色的体现,更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和生活中的一个展现。多方位的棱象正是我发起研究的初衷,让园林艺术在济南市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更大的人居效果和社会效益。

2.弘扬园林艺术的必要性

园林艺术是除了承载人们对绿色需求的满足之后的一种精神追求,中国的园林艺术就像中国人的价值观,以融入自然为境界,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正高度契合了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内在的文化渊源。强起来的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弘扬园林艺术也是展现中华盛世、实现中国梦的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一直被总书记关注着,并就碳达峰、碳中和对世界做出了郑重承诺,也意味着增加了园林绿化的责任,既表达出园林自然的审美意趣,也体现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工业文明4.0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大自然与城市生活的和谐之美。园林绿化是城市居民最直接最亲近的自然生境,陪伴着人民的美好生活,描绘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绿线,彰显着城市的人文精神,承载着城市中“诗与远方”凝练复合的理想空间,是城市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点缀。

3.弘扬园林艺术的理念措施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泉城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园林文化传承,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积极建设与时展同步的高品质园林林绿化和景观风貌,提升园林绿化的多元价值,进一步发挥其维育绿色生态体系、优化人居环境、增进百姓福祉的综合功能,从而提出以下理念和措施:

3.1编织绿色多维生态网,营造山泉湖河的园林艺术

根据济南北临黄河、南部为山区、中心为天下第一泉水系的地域自然条件,用千佛山大绿道、城市绿道林荫道、慢行步道、自行车道、滨水蓝道串联起各类公园、绿地、湿地、风景林地,衔接居住、教育、文化、体育等生活场所,形成季相分明、荷柳依依的林荫系统;让街头既有夏日林荫,又见冬日暖阳,让建筑的人文情怀、自然的四季美景共同塑造特色城市空间,形成自然融通的蓝绿生态系统和绿色通勤,让市民生活在绿中,骑行在林中,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增植地带性本土植物,减少农药、化肥、强光等理化干扰;倡导生态节约的建设理念,提升城市建设紧张用地的生态效益,用群落式、亲近自然、较低维护、可持续的方式增加和维护城市自然生机的绿色生态空间。编织连续贯通的各类生态空间、海绵空间等活态化系统,让泉水、植物、土壤等自然要素有机融入泉城建设和管理,最大化地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将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融入山水泉湖的大自然。

3.2拓展绿色碳汇空间,共享生态绿色无界

建筑物和构筑物链接和实现着城市的各项功能,也可以成为我们绿化的空间,利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柔化硬质空间,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打造多维界面景观空间,提高绿色透视率;鼓励临街、有条件的单位庭院拆墙透绿,让单位院落的绿地加入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让全民共建、社会共享绿色空间。积极对受损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增加绿色生态空间;让绿色遍布泉城的每个角落,拓展延伸到建筑物、构筑物、道路、街巷、庭院等所有可利用的空间;完善设施功能,织补小微绿地,将边角地、背街小巷、高架桥下的灰色低效地带转变为绿色活力地带,推进休憩、健身、停车等场所的林荫率,增氧汇碳,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通过道路、河流、绿道、绿廊、绿带,连接公园、绿地、广场,注入自然、文化等元素,形成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空间特色得以彰显;整合绿色、蓝色、灰色空间,推进风景园林与人文建筑的季节融合,形成更多具有时代性、在地性的绿色共享繁华,让大强美富通的泉城更富审美意味和文化品位。

3.3建设海绵生态水系,保护生物多样性

充分利用大明湖、环城河等水系的贯通,消除水体与土壤、植物的硬质阻隔;打造自然生态驳岸,提升水体循环和自净能力,增强水系、绿地蓄水功能,打造水美岸线,绿线蓝线相得益彰,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韵味。泉城的每一处绿地、每一条水系都值得悉心品味,可以因地制宜,系统筹划,让自然做功,营建小微湿地和雨水花园,让绿地系统具备海绵体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效,减少雨水径流,从而提升蓄水泄洪能力;贯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普及应用乡土适生植物,搭配一定比例的乔灌花草,注重地带性水生、陆生等植被群落的培育,为动物打通迁徙廊道;让绿地系统成为生物链繁衍的暖巢,让泉城四季充满鸟鸣虫啼。

3.4拥抱园林四季变换的风景,升华诗意美好的人文功能

绿色浸染的地方,就会有四季的变换,从自然山水到院落街巷,不断改善植物配置,让藤蔓爬满街墙,让春花、秋叶的浓墨重彩在城市中涂鸦,让夏荫、冬阳的贴心陪伴市民每日的出行,期待花街花巷、花墙花廊与美好时光不期而遇,多彩的四季陪伴“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山、泉、湖、河、城一体的城市特色生活。培养家庭花艺文化,让一束花、一抹绿,成为阳台、露台、庭院的风景,让绿植、花艺成为家庭必备,怡情养性、净化心灵,提升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用园林园艺点亮身边美好诗意的生活空间,让懂园林、爱绿色、护泉水成为泉城城市风采。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引领,秉承古典园林的自然与人文艺术精髓,以故为新,精心雕琢,一花一木、一砖一瓦,用传统审美意趣与当代美学特质相结合的时代人文精神来营造园林精品和景观空间,推动传统园林艺术现代化,为居民提供健康美好的精神生活,营造功能多元、内容丰富的活力场景,提升大众审美,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3.5用心守护绿色与自然,完善后疫情

时代的健康空间和防灾应急空间园林绿地建设与健身、康体空间相结合,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综合公园还是社区公园,不断完善健身步道和康体设施,让户外绿色公共空间提升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的功能;完善无障碍设施、全龄友好设施建设,提高游憩安全性和舒适度,让家门口的园林绿地成为舒缓身心、自然疗愈、促进健康的聚集地。根据平灾结合的原则,提前谋划,将公园绿地变成城市安全卫士功能融入的载体,给城市提供防灾避险的战略留白和弹性空间;明确划分防灾避险通道和场所,配齐应急设施,实现平可游、灾可避,让城市更具风险抵御能力、更有安全韧性、更富人文关怀。

4.结论

让我们用心守护绿色与自然,心怀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城市绿色的守护者,保护生态的践行者,将弘扬园林艺术的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行动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的亲密关系。身处这个伟大美好的新时代,面向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致力于推动功能多元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高品质的生态园林城市,携手共绘山水人城景和谐相融的美丽人居新画卷。

作者:谷沛垚 单位: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