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下古典园林艺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下古典园林艺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下古典园林艺术浅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态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为推动国际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探讨了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相关问题,包括山石、水泉、树木花草等方面,为今后更好地提升园林工程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纵观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融合等理念,都属于古代生态观的一种

具体表现。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说,“尊重自然、向往自然之美,同时还能够充分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追求物我相融的创作理念”。园林艺术的美是丰富多样的,通常都会包含多个层面,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元素,属于一种大型的艺术空间,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与周围环境相比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极具生态之美。通过分析古代园林创作的结构可发现,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主要会用到以下几种元素:山石、花草树木、空间及木质建筑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可使园林景观的自然之美、空间生态、以及建筑生态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独具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

1山水泉石—————艺术化的自然生态意境

1.1山石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进程发挥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我国园林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可以追溯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几乎每一处园林景观都会有山石这种元素。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所采用的是哪种风格,都能够看到大山的身影,而山也逐渐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假山既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此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对山石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热爱,唐代著名的赏石专家牛僧孺在观看过太湖石之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观看石的形状,感受石的意境,品味石所蕴含的独特韵味,这是赏石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是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通过赏石创造美的过程。石头是构成大山的重要元素,通常情况下,园林中的大山是将许多石头汇集在一起,对园林艺术而言,山属于一种特殊的复合型概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这些大山为园林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建造大型皇家园林时,设计者可以把自然界的山水引入其中,而对小型庭院的设计,通常会用许多山石汇聚成小型的假山,设计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再加上恰当的植物配置,可以让人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而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大山种类也非常繁多,从外观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顶、坡、谷、崖壁、峰以及涧等。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并非是对大自然中的山水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参考自然界中山水的特点,融合我国古代文化风格,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利用人工的方式对园林景观进行加工与创造,设计时不止有山石,还会在园林中种植花草树木,再加以建筑的点缀,使园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古典园林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在园林设计中非常常见,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生态性。如扬州园林中的黄石假山,建造时在其内部设计了一个石洞,而且空间非常大,从外形上看,这座假山好似一个巨大的壳,这种特殊的设计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石料,同时也在观感上增加假山的体量。由此可知,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能够体现出古代设计者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非常重视园林景观的艺术美与生态美[1]。

1.2水泉

“古人都比较喜欢水,他们认为缥缈的水域会有仙人在那里居住。另外,水也是园林景观的精髓所在,如果没有水就不能视为园林。对皇家园来说,通常被称作‘天汉’,也即是将其比作天上的银河。总而言之,园林景观中的水元素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感情因素。”人们常见到的水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具体包括湖、河、海、渊、潭以及瀑布等。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吸取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并进行模仿。一般园林中的水比较有限,源自于自然界之中,是对自然之水的提炼。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很多艺术创作者都喜欢使用这种元素。陈从周先生曾提出过下面这个比喻:“任何一个高水平的园林都会运用到水,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像一个仙女一样,那双迷人的秋波是最让人心动的地方”。通过使用水元素,可以为园林设计提供更多的方式,以实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会用水构建优美的风景。由此可见,只要有了水,那么园林就有了灵魂。古人有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对于我国古典园林景观来说,研究其水的审美特征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话题[2]。水有清涵。水蕴含着纯洁、干净的品质,而这也是水具有生态美的一种具体体现。其中,明代的王世贞曾在《游金陵诸园记》中提到芙蓉沼,并将其形容为“水清莹可鉴毛发”;水有多种形态,不仅有静止的水,还有动态的水,水的形态千变万化。水所具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流动,这能够体现出水的动态之美。郭熙就曾在《林泉高致》中提到:“水属于一种活物,有时候像一片汪洋,有时如柔滑的美玉,有时汇聚成大川河流奔腾入海,有时是瀑布直通云霄,此水之活体也。”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水具有体千变万化的特征,每一种存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水元素,并利用水的这种千变万化的特点,园林中的水也有动态和静态两种,这两种形态都能够给人美的感受。水除了有动静之分以外,水还有声色。冯延曾在《渴金门》中写下了下面这句千古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柔和的春风吹拂过平静如镜的水上,一时间水波荡漾,泛起一圈圈的波纹,这种美属于水的纹色之美。而在园林景观中,水的存在形式也比较多样,不仅可以观赏,而且还可以聆听水声,流水的声音能够让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古人将流水声比作“天然琴声”,可见古人对流水声的喜爱。如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会对园林景观中的水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向游人呈现出水的声色之美,听着水声能够使人陶醉。如泉滴潭池,这里能够使人感受到峡谷的幽静,再加上潺潺的流水声,更能使人感觉到自己处在世外桃源之中,让人心旷神怡。由此可见,园林景观不仅离不开山,而且也无法离开水。我国古典园林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水元素,并且形成了“无园不水”共识。只要有了水,就可以为园林增添几分情趣,富有勃勃生机。水能够让园林景观活起来,为游人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与山为伴,将山的背影倒映在水中,凸显出园林的生态美[3]。

2树木花草

除了山水,园林也离不开树木花草,通过花草的点缀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绿色生态。山景如果有了树木花草的点缀,会富有生动的气韵。另外,园林设计同样也需要树木花草的参与,哪里有园林,哪里就会有花草树木。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园林属于一种多形态的、没有边界的景观,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功利性,无论是风景优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还是景色不出众、混乱无序的景观,均具一定的审美价值,可以透过这些景观看到自然之美。园林景观通过花草树木的点缀显得繁花似锦,能够充分满足人类的各种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新鲜空气、绿植等方面有极大的需求,布满花草树木的空间让人感觉到舒适。养灌花木已经成为了我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传统。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诗句所写:“大业年中场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在沿河两岸游玩,两岸种满了柳树与桃树,树木的影子倒映在河水中,与河水两旁的房屋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人在本质上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界获取自己生存需要的养分。由此可见,园林景观在设计时无法离开花草树木,只有通过花草的点缀,才能够让园林富有勃勃生机,最终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美的追求[4]。首先,树木花草除了有欣赏价值以外,也具备一定的隔音降噪的功效。通过葱郁的花草树木的隔挡,可以阻碍噪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描述的效果。著名诗人王维就曾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草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自己独处在深山老林之中抚琴,没有人能够打扰,这也是树木花草具有降噪功效的又一例证。除此此外,树木花草也具有消暑的功效。古代没有电力设备降温,人们在天气炎热时通常会选择在树荫下乘凉[5]。

3结语

我国古典园林美学充分体现了园林景观中“尽善”“尽美”的认知,同时这也离不开和审美实践的相互印证,其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的、哲学的以及生态的美学思想极具中国特色。我国古典园林景观所蕴含的含蓄调和、宁静清幽等意境,都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的自然观与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邢伟明,邹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绿色科技,2019(07):152-153.

[2]张莉莉,苏允桥.生态视野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117-124.

[3]胡青青,崔怀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7(11):89-90.

[4]陈宓,梁卫格,苑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态美学智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4):424.

[5]孙才博.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6):147.

作者:蔺俊武 单位: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