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摘要:院我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在许多历史时期都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北宋就是其中之一,该时期皇家园林艺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从造园艺术角度分析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并剖析其精致化、文人化、写意化的特点,以期能服务于当代园林艺术设计。

关键词:院北宋;皇家园林;造园艺术

北宋持续了将近20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内部治理得当,朝廷同其他各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皇家园林艺术由此获得了崭新的发展机会。史书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园林艺术繁荣兴盛的壮观景象。皇家园林通常具有庞大的规模、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建造艺术,因此,成为园林艺术的标志性符号。分析北宋时期皇家园林造园艺术,能在深入探索我国艺术发展史的同时,从历史、建筑学角度提炼相关经验,使其服务于现代园林建设及古典文物、宋代园林复原工作。

1北宋时期皇家园林风格———皇家园林文人化趋势

北宋时期,我国人文科学得到飞跃式发展,文学艺术的蓬勃兴盛,带动了园林艺术的进步,使其成为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北宋都城东京的皇家园林具有独特的风格,且能营造出与私家园林类似的意境,因此,成为皇家园林中较为独特的一类。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融入风格雅致、简约的天然艺术特征,这也是北宋皇家园林区别于其他时期皇家园林的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北宋兼容并蓄文化政策的体现(见图1)。北宋皇家园林文化内涵如此丰富,首要原因在于皇帝本人的文化素质较高。据考证,宋徽宗倾向于选择诗书氛围浓厚的居住环境,会将琴、经、茶、香等元素布置在延福宫会宁殿周围。与其他时期皇家园林相似,北宋皇家园林也设置了寻常景观,如金鱼池、盆景等。除此之外,道教对北宋皇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清心殿是宋真宗的奉道之处,月台被设置在后苑,其中,安置着道教相关的神像。道教风水术影响着艮岳的整体布局,且北宋皇家园林中不乏以道观名称命名的人造建筑,如不老泉、炼丹亭、妙虚斋、八仙馆等。

2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布局———诗画介入造园的写意山水园

从初见雏形到逐渐成熟,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之所以工艺精湛、设计巧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不仅园林艺术蓬勃发展,其他各类文化艺术,如绘画等也同样进入发展红利期。诗画对北宋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在这一时期,以景名和匾联为代表的诗画元素,被大量加入园林设计中,体现了建筑师和皇帝的诗情画意。山水画中的许多元素乃至元素之间的布局都被加入了皇家园林。如在建造艮岳的过程中,就借助山水画的透视构图设计,使万岁山成为整个园林的中心,山系从三面环绕园林,使之形成主次分明、远近呼应的立体体系(见图2)。不仅绘画发展迅速,北宋诗词造诣同样不容小觑。在唐代,诗词文化兴盛,但盛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擅长豪放诗风,北宋诗词作品则语言偏向婉约,其中不乏对细腻景致,如花鸟鱼虫的描摹。这一特点在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中同样得到体现,如艮岳中的散绮亭,就是婉约诗风的具体化,建筑师在建造园林时,将细腻的作诗笔触融入园林风格中,形成细腻婉约、结构精巧的风格。除此之外,园林艺术也反作用于诗词的发展,不少文人墨客都从设计巧妙的园林中汲取灵感,从而创作出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美篇,如姚云文的《摸鱼儿·艮岳》、孔武仲的《题瑞圣园》、王安石的《金明池》等。

3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功能———社会功能的皇家御苑

除了居住和审美功能外,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还具有社会功能,如著名的皇家园林建筑亲稼殿、观稼亭、瑞圣园周围,都布置着大量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既能用于欣赏,也能体现皇帝对黎民百姓的关怀。此外,随着平民意识的强化,不少皇家园林允许平民百姓定期入园观赏,这在以封建集权为代表的华夏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4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建筑———因景而设的精致建筑

建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功能和审美于一体的要素。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筑大多因景而设,因此,给人不拘小节、潇洒随性、不囿条框的独特审美感受。虽然论雄浑的气势,北宋皇家园林不及前朝,但其内部结构则十分精巧,亦是前朝所不能企及。建筑中的琐碎构件,如门窗、隔扇、屏风、博古架等,被称为“小木作”,其制作工艺是北宋时期手工发展水平的最好体现。因为这类工艺虽然不能在整体上影响园林风格,却能在细微之处拓宽园林空间感,使其更加具有复杂多变的层次。总而言之,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筑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进步的潮流——从单一的个体向着多样化的整体迈进,这在华夏古典文化体系中可谓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北宋皇家园林许多建筑都存在组群布局的特点,且亭台楼阁等设计均能与背景环境相得益彰,因此,不会显得突兀,且能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见图3)。

5北宋时期皇家园林其他造园方式

5.1叠山———土石兼用的堆山技艺

除了上述造园艺术外,北宋时期皇家园林还体现出其他造园方式。叠山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造园艺术在北宋时期遇到了转折点,即从土筑向叠石转变,北宋时期并非叠石的起源时期,但却是这项技术工艺水平的迅速增长期,都城东京内艮岳里的叠石技术一改以往粗放不羁的特点,变得精巧仔细、浑然天成。叠石为山、山上载土、土中养花,抑或堆土为山、山上缀石,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风景娟秀、层次分明的山水画(见图4)。山体造型的多样化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被用于为园林布景的山体,包括峰、岭、岗、岫、巘、崖、嶂、坡、谷、峡、洞等,这些山体结构与自然景观十分相似,且造型随背景而有所不同,山石和土体在其中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植物景观的灵活应用,也为皇家园林的景观构造添砖加瓦。叠山艺术的巧妙应用,使以艮岳为代表的北宋皇家园林自成风格,且这种建筑风格影响深远。到了明代乃至清朝时期,部分园林仍然借鉴了北宋时期的主流造景手法。

5.2理水———圆池方沼的几何水体

在理水方面,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样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作为一种流行的理水办法,方池圆沼在多个皇家园林中都可以见到,方圆几何形状的规整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师的技术水平。如艮岳的大方沼就是方池圆沼理水方式的典型代表,据考究,这种理水方式的成因可能与道教阴阳五行相关,但至今仍没有学者给出肯定的结论。北宋时期园林的理水方式,对后世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豫园和拙政园都使用了方池圆沼的理水方式。除了方池圆沼,能得到考证的北宋时期的其他园林理水方式还包括天然水系,如湖、瀑、潭、泉、溪、涧及曲水流觞、曲水深池等更加具有艺术造诣的方式。

5.3植物———种类多样的植物景观

观稼植物、观赏植物、移栽植物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中种植植物的主要类型,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各类农作物,后者主要以松、槐、柳桐及南方花木为主要代表。在宋代,花木种植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提升,诸多前朝不曾使用的花卉,如含笑、山丹等被用于皇家园林建设中。如在艮岳中,就有荔枝、虎耳、枇杷、玉羞、绿萼梅等名贵花木,其中,绿萼梅属于新培育的品种,这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中具有较高的独创性。花木相互映衬、烘托,与色彩搭配,在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中尤为考究,皇帝常常随同臣子们欣赏园中花木。丛植、群植是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主要种植方式,在大面积的绿化植被中,树木间存在空隙,且虚实相衬,远近高低各不同,形成视觉冲击感十分强烈的层次。与此同时,这些丛植或群植的树木能在相互搭配的同时,构造不同的局部景观,如延福宫的杏岗和艮岳的龙柏坡、梅岭、椒崖、桂花谷、丁香嶂、海棠川、黄杨巘等,这些景观包含特定的主题,因此,其审美价值较高。除此之外,盆景也是园林绿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起到点缀局部的作用,使园林意境更加深远。

5.4花石奇兽———注重观赏的园林实物

花石和珍禽异兽在北宋以前的园林中大多用于狩猎和烹饪,但到了北宋时期,它们的欣赏价值超出了狩猎和烹饪价值,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观赏景观之一。早在宋徽宗时期,东京就曾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异花奇石,大多被用于皇家园林建造,珍禽异兽则被养殖在园林特定区域,它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朝贡,这极大丰富了北宋皇家园林的观赏价值。唐朝是品石、赏石之风形成的源头,到了北宋时期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至宫廷成员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艮岳为例,布置在园林中的艺术石大多来自太湖一带,形态多样,且用于布置台阶等。此外,景观石还被用于殿阁之间的过渡,能避免殿阁之间的突兀转折。

5.5管理———完善严格的园林管理制度

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具有森严的管理制度,除了亲自参与园林设计的皇帝本人外,官派三班、内侍总领和主典也会参与到园林管理中。皇家御苑会设置专门用于管理园林的士兵,并要求其认真登记园林中的每一处细微之景,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破坏。

6结语

纵观园林艺术发展历史,北宋时期可谓身处顶峰,这一时期皇家园林不仅汲取了前朝积淀的造园艺术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形成风格独特、造型多样、功能复杂、结构精巧的园林体系。尽管大部分园林已经因种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受损坏,但北宋皇家园林对后世园林建造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常卫峰.北宋东京园林景观与游园活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6.

[3]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宋)王明清.挥尘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5]脱脱.宋史(第七册卷八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作者:王帮开 单位:上海蓝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