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园林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园林艺术原理”课程作为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未来专业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河南科技学院“园林艺术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出发,分析了“园林艺术原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途径与实施策略,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和效果,以期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园林艺术原理;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3]。”2020年2月,在印发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通知中教育部再次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4]。”由此可见,深入挖掘高校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元素,寻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育人,做到教师教有引导而学生学有领悟,进一步提升专业课育人的效果。现以河南科技学院“园林艺术原理”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着力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理论教育元素和资源,以专业知识教育为载体,探索高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方法路径,以期发挥专业课程独特育人优势,为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特点
“园林艺术原理”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也是基础课,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构架、掌握园林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原理和要求、了解学科的一般理论知识、训练专业基本设计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艺术概论、风景园林艺术、山水地形艺术处理、园林植物艺术配置、园林建筑及小品艺术、园林道路广场及园桥艺术、园林美的创作及园林意境。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来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该课程通过三阶学习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线上活起来、线下动起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教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两者产生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2“园林艺术原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创新教学载体和拓展教学内容,发掘课程中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同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当中,进行“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科学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度注重专业化,存在突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书与育人“两层皮”现象。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思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课程思政。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关系,还应认识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能够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不会冲淡和弱化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相反还会提升专业课程的人文价值和思想内涵。“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专业课之一。学生前期对专业没有太多的接触,通过这门课初识风景园林学科。该课程对学生未来专业整体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艺术原理”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德育知识,如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等等[5]。因此,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诚信务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厚植爱国、爱家、爱行业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到课程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于2001年在河南科技学院正式开课,历经19年教学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网络课程,2006年被评为河南科技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同年“‘园林艺术’网络课程建设”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应用成果一等奖,“园林艺术”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园林艺术”获河南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课程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将“园林艺术”与“园林建筑”两课融汇开设“园林建筑艺术”线上网络课程。2017年“园林建筑艺术”课程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此外,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多次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暨高校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等培训班,学成回来进行集体教研交流;不定期举行集体教研,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工作分工,将培训所学、思想政治提高、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交流,使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理念、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均得到提升。课程团队成员梳理“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于2019年12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课程思政方法路径探索暨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公开课”,并分别在QQ直播间和超星学习通等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内容新颖、形式创新,在两届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中的实践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2020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这些都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4.1优化培养目标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还要明确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过往的课程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园林艺术原理”的“课程思政”工作,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授课团队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将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成了知识、能力、素养3个方面,实现了在课程顶层设计上从注重知识到知识、能力、素养互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使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园林艺术创作方法,具备对园林环境空间的分析和营造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课程在教学中重点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园林审美观和创作观;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润物无声式的教育,使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思想道德价值引领的作用。
4.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从专业课程的既有教学内容中挖掘其育人的价值功能,担负价值观引导的重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深入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深度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工作,努力做到全时空育人。“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极为丰富,该课程主要以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弘扬工匠精神等为融入点,通过认真梳理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将挖掘提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讲解园林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时,通过中国传统园林视频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成就,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再如在讲解山水地形知识点时,通过介绍南京中山陵地形设计,讲述设计师吕彦直一丝不苟、带病全情投入工作、设计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庄严简朴的建筑群,使学生懂得要具有严谨的工匠精神及奉献精神,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使命意识。
4.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讨论教学、启发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经典诵读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使课程内容展示更为灵动,增加学生参与性,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运用学生自学、小组成员协作、学生相互学习、老师引导等方式,使课程呈现模式丰富多彩。在“信息化2.0”时代,借助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道德育人效果。课程通过MOOC线上讨论区、微助教、QQ群、微信群等途径搭建良好的师生线上沟通平台,方便教师及时解答同学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分享专业课学习经验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论证不同来源的信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同时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的锻炼和方法的学习。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对“课程思政”方式方法的实施进行创新,着重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4.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法,将客观量化打分与主观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列入课程考核知识点,融入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验实训中,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滚动评价、动态评价等,力争能够准确反映每位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系统反映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以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使从原来单一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考核内容转化为专业+思政的多维度考核内容。
5“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示例
课程组经过2年的实践摸索,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梳理优化,结合课程思政内容组织调整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构建三阶学习法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使教有引导而学有领悟,在动感课堂中达到知识、技能和育人目标。案例:以第八章园林意境学习为例。该章学习分为3个阶段:①课前学习。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网完成课程的视频学习;通过微助教网络平台完成对第八章PPT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课本内容的自学。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作业。选择一首或一组相关主题意境诗句(表现意境推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经典、传统文化、正能量、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意境),根据诗句绘制园林专业图纸(平面构成作品、园林平面图、效果图等)。小组成员需要团队协作分工完成图纸绘制及讲解、诗句诵读、讲解该诗句表现的意境等。③课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句诵读、讲解意境及展示讲解图纸等,每个班评出1个小组为代表参加最后的课程展示。④公开课。邀请学院党政领导、学校宣传部、教务处、思政课教师、教学督导、优秀教师为评委的公开课展示评比,并给予指导及课程总结。
6“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根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建设,通过近2年课程实践,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责任意识、行为表现、综合能力等方面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学生评价反映良好。团队成员教学效果优秀,有2人连续2年获校本科教学质量奖一等奖。课程组按照“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知识传授”的课程总体要求,着力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以专业知识教育为载体探索思政育人路径,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各环节,为真正实现“三全育人”、构建育人大格局探索现实路径。基本达到了本课程的德育目标。此外,作为河南省第一批认定的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课程组率先在两届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尝试,并连续2年进行了全校课程思政公开课,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7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本质是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到各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新时代的高校课程思政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系,要将价值引领融入课程中,引导学生学道理、用学理、悟哲理,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组经过2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创新,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家国情怀、文化修养、人格养成、创新意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课程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探索思政元素与“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的融合途径,持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将“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建设成为高质量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作者:姚正阳 郑树景 刘砚璞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