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代园林艺术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代园林艺术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代园林艺术探讨

曹雪芹生于清朝雍正年间,起初随父亲一直居住在江苏南京,后来因其父亲官职被罢免而迁往北京,随后家庭败落,在这种家族由兴盛到落寞的转变过程中,曹雪芹经历了人间的冷暖炎凉,但又苦于吐露,于是便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以表露自己内心的苦闷,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其三十而立之年便创作出了长篇巨著《红楼梦》。期间曹雪芹一直居住在北京,对京师的风土人情自然是了如指掌,同时由于他从出生到少年时期定居江南,对南方的生活习俗也很熟悉,于是他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便在大观园中出现了“天上人间诸事备”的描写。实际上,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描写正是他在北京居住时所见识到的京师王公贵族之花园同他在江南担任幕宾时所领略到的南方私家园林的集合体[1]30—32。

大观园纵然只是繁华的纸上园林,人们对其琳琅满目的园林描写只限于想象,但通过文字描述似乎可以看到园中井然有序布置的亭台轩榭,别具匠心的堆山理水,园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依照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规律,凝聚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俨然一本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说明书一样清晰、明了。据《红楼梦》描述,从大观园里面的景物及陈设家具的特征可以看出其写作北京应是京师而非江南,然而园中所描述的部分建筑以及布置的植物种类则又有江南园林的风格特点。由此可见,曹雪芹创作的大观园这一特殊场景作为北京皇家贵族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融合体与其京师居住和江南任职这一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而并非一些文献所推测的“大观园即余之隋园”。如今,《红楼梦》作为世界闻名的长篇巨著,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当然,业界对大观园的关注和研究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也从没有停止过。曾经有人按照小说中的描述想象出大观园的面貌,并依此绘制出图纸,在北京、上海等地甚至还干脆根据描述建造大观园,来吸引游客。然而,直到今天都没有整理出关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造园手法的系统描述,对其叠山、理水、筑台的整理也不完备、系统[2]101—103。因此,要想更好地为人们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提供文献资料,为我们造园理水提供典范,就必须在大观园景物描述的基础上,从景观序列的角度理出一条完整的布局体系,并结合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手法和意境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析,予以总结,以供后人参考。

园林布局自由灵活、意境深远。早在明代时期,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突出了相地在造园中的重要地位,造园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址,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势,将自然景物借入园内。《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选址定在荣国府、宁国府中间的一块空地上,不仅可以减少贾母等家眷外出的次数,又可以利用此处原有的宅院旧址,利用原有宅园中的山水地势等,大观园的选址可以说是做到了因地制宜。中国传统造园总体上讲究自然灵活,技法上偏重自然式布局,而亭、台、楼、阁等建筑布置以规则式为主,园中树木、溪流等则以自然为主,规则给人以庄重、严谨之感,自然又给人灵活、多变之感,形成自然、规则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景布局呈现出自由灵活的特点。大观园内依据功能需求不同,建筑风格也迥异,如为了突出皇家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贵族拥有的至高的权力,自入口大门到正殿一段的建筑布局采用了规则式,这也正合封建礼仪制度的规定。而其他建筑和院馆为了满足观赏、游览的功能需要,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同时利用障景、借景等造园手法,营造山石、水体、建筑交相辉映、虚实结合的优美园景,给人们留下丰富的遐想的空间[3]230—231。

筑山理水技法纯熟、井然有序。大观园进来不远便是一座高大的假山,具有非凡的气势,曹雪芹充分运用我国传统造园中的“障景”手法,避免人们入园便对园中景物一览无余,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曲径通幽的园林意境。再往里走便是著名的“罗港石洞”,其上是用怪石堆叠起来的假山,山上种满了爬藤植物,同对面不远处的大土山一起成为大观园内气势庞大的假山群落,山势挺拔,人们时而伫立山脚下,时而穿行山体中,甚是游兴大增,对园内的景物起到了很好的分割、引导作用。此外,大观园中的理水手法也堪称一绝,园内被山峰隔断的景点由溪流串联起来,营造了割而不断的悠远意境。如贾母等内眷们在园内东侧的缀锦阁下饮酒,让戏子们到不远处藕香榭的亭子内吟唱奏乐,优美的歌乐声随水缓缓流淌而来,煞是婉转动听,别添几分乐趣。因此,从空间布局上看,大观园内山、石、水。榭、亭、台、楼、阁等造园要素一起呈现出了一个层次丰富、井然有序的园林场景,并在绿树、花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时明时暗、虚实相间,营造出了一种空间的变化和对比。

植物配置变化多端、丰富多样。曹雪芹在大观园的描述中引入了品种繁多的植物种类,以通过不同植物所具备的品格来表现不同的园林风格,通过不同院馆种植的植物不同来反映其主人的情感和性格的差异。如对怡红院内植物的描述“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门,看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这一红香绿玉的植物色调同其主人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甚是吻合;潇湘馆内则是“一带粉墙,有千百竿翠竹掩映”,竹子的特性与林黛玉孤雅高洁的性情也是分外吻合;蘅芜苑内“只见许多异草:或牵藤、或引蔓、或穿石、或绕柱,如翠带飘飘、如若丹砂,非香花之可比”,明显可以看出这正是对其主人薛宝钗朴素大方的外表,内在却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的性情描写[4]25—29。由此可以看出,大观园中通过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分别赋予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通过赋予植物“情感和品格”映衬人物性格的手法,也是我国传统古典园林造园中常用的营造技法。

《红楼梦》中所体现出的园林艺术极具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造园手法也遵循我国传统园林的造园原则,园林要素上也包含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必备的建筑、叠山、理水和植物等元素,它们相互衬托,又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园林场景,达到了“人园合一”的意境,通过给予山石花木等园林要素以情感和品格,营造特定的园林性格,达到同一主题下的和谐统一。通过小说对大观园的描述,得出曹雪芹主要通过空间思维来安排景物的空间布局,也是其卓越的文学才能与极高的园林艺术造诣的完美结合。大观园呈现给我们的园林艺术、空间思维、景物布局关系等,都符合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符合我国古典园林中时空序列的营造以及园林意境的表现规律,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典范,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作者:许志丹、王晨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