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清代娄东园林艺术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清代娄东园林艺术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清代娄东园林艺术特征

一、引言

娄东(今苏州太仓)地处苏州、松江两大府城之间,经济富庶,民丰物阜,享有“金太仓”之美誉。自宋元起,富足起来的娄东官绅豪族争以园亭相竞,娄城内外园林兴造之风蓬勃兴起。至清,多为“郊野宅园”的娄东私家园林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但是学术界对此所作研究相对较少,至今还存在着大量的学术空白待发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探寻清代娄东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冀望对此地域私家园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二、布局选址

根据娄东历代文献记录的整理与分析,娄东园林在清初时期承继了明代娄东园林选址的“地僻幽胜”准则。娄东邑人王时敏在顺治二年(1645)修建的西田,在太仓城西门外十二里许,所在之地是前明万历朝给祖父王锡爵的赐禄。这里远离尘嚣,俨然一片世外桃源。西田之中,泉石林壑,四时佳兴,仿佛天然具足。“出太仓西门,郊牧之间,隗隈表里,沙丘逦迤,畴平如陆,岸坟如防,瓜田错互,豆篱映望,挂门,苓箸缘路,水南云北,迥异人间,游尘市嚣,不屏而绝,西田之风土也。”(钱谦益《西田记》)幽趣环境正适合清初时期国变不仕的遗民们为躲避外界的纷扰而去修建内心清净的隐居之所。但是在清代后期,由于经济繁荣及人口的增多,娄东致仕的官僚为达到“市隐”目的,所选园址往往在闹市中取静。陆枕宅第后面的思乐园,“其地阳而郊阴,右负尘,左瞰甾,竹木森秀,亭榭楼馆错立,而各称其所。”再有岳王市北的怡旷园,就在集市的后面。还有太仓城内在娄东王相国园亭之东的忆园;城西北隅的逸园;城厢镇皋桥南的汪园;城厢镇南街的百花庄(孔园)。由此可见,清初娄东造园的主人多有故国情怀,需要僻静乡野来寄思故国之情,国变不仕的遗民身份处处需要保持素节而出流俗。但是在清代后期,娄东致仕的官僚们已经没有明清易代、国祚变迁、追念国恩、感怀今昔的寄思之情了。相反,为了满足园居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市隐”需要,此时的造园倾向于“闹市中取静”的选址原则。

三、建筑营造

清初娄东园林承继了明代江南造园的艺术特征,园内建筑与空间疏朗、简约,景观质朴,极具天然野趣。亭、台、轩等建筑多在强调因景或观赏的位置,只不过其布局稀疏且呈散落状态。如王时敏西田“覆茅盖屋,大有幽趣”的怡悦适意和意境期待,成为他寄托故国之思的心灵之所“。西田中绿画阁、垂丝千尺等处俱落成。复构西庐,缚茅盖屋,篱花径草,大有幽趣。”(王宝仁《奉常公年谱》)国变之后娄东赋税日益加重,所以西田别业以自然景象为主“,树取其不凋者,松柏桧栝,杂植成林”(吴伟业《张南垣传》),仅仅修筑了“农庆堂,稻香庵,霞外阁”等少数建筑,建筑格调是“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然而,娄东园林的建筑营造在清后期发生了巨大变化。至乾隆、嘉庆时,娄东园林的空间变化,景观富有层次,建筑、山石日渐增多,但仍不失清秀之色。咸丰年间,孔庆桂所建孔园,园内有临池而建的建筑:百花庄、东瀛草堂、亭榭、石舫等。东瀛草堂的后轩上的纱八扇,雕镂着全部《西厢记》,线条流畅,人物生动,装饰意味很强。不仅园内的建筑装饰非常讲究,而且对地面铺装十分在意。园内花丛中的小路均为鹅卵石与碎瓷拼成“鹿鹤同春”“瓶生三戟”等吉祥祝福的各种花纹。娄东园林在清代后期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具体体现在建筑的数量与类型的增多。以陆桐庵的忆园为例,园中为台者一,曰瞻云;为斋者一,曰小眠;为楼者二,曰来燕,曰拜石;为亭者三,曰旷如,曰半山,曰一峰。为馆为山房为庐为舫者各一,曰芙蓉馆、玲珑山房、北庐、探春舫。植松者曰听松轩,植竹者曰有轩、竹林居。植梧桐、槐及酿花者曰“双语草堂“”槐阴书舍“”酿花别墅”。陆枕的思乐园在岳王市,内有“爽籁堂、借鉴亭、飞云阁”等亭台楼阁错立在竹木森秀中。王丞烈修筑的怡旷园在岳王市北,内有“雨花亭、竹所苑、静观精舍、坎峰”等诸多建筑。道光年间皖籍盐商蒋省斋所创逸园,遭受庚申兵火之后,由其孙蒋亦榭在光绪初年重建。园内面积不大,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应有尽有,水阁、廊、屋、屏门,精美绝伦,建筑门窗雕刻花墙门窗图案,无一雷同。

四、叠山理水

明末清初,王时敏延请造园大家张南垣在王锡爵旧东园基础上拓建为乐郊园。为使改造后的新园更自然化,张南垣一改王锡爵东园过去重视堆叠石山与立峰相结合“小中见大”的假山营造方式,在园内采用土石相间的做法堆出平缓的山陵冈阜“,尽变前人成法,穿深覆冈,因形布置,土石相间,颇得真趣”[2],通过截取自然山川的一个局部,使假山如自然峰峦在园内的延续,即便于登眺倘佯,又适宜栽花种木。但是娄东园林内的叠山在清代后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引发造园土地规模的缩小,前期通过山石模仿山川自然一角的方式营造园林意境转变成小中见大的置石艺术处理。如娄东藏秋坞内叠石玲珑,梧桐高耸。百花庄内水池旁,点缀太湖石,姿态各异,倒映池中,清晰如画。池旁有钓鱼台,池上有三曲桥。桥上有紫藤棚,池中植红蕖白荷,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四溢。沿墙广植紫竹,修筑挺劲,石笋峥嵘,充满一片绿意。以上娄东诸园是由于闹市中造园的面积小,无法再营造出自然山川的野趣,转而采用小中见大的石笋或叠石为意向假山。娄东园林内在叠山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园内的理水却依旧古风遗存,仍旧保留着方池理水形态。娄东地区丰富的自然山水、河道沟渠,为娄东园林创造出良好的理水条件。在明代中期及以前,娄东诸园却没有因地制宜以“曲”的自由形态呈现,反而普遍流行方池形式。娄东园林方池理水的方式直到明代后期,由于在文化艺术世俗化倾向的影响下,才开始出现极力模仿自然山水的曲水流觞。这些曲水方池共存的理水方式说明,尽管写意造园在明代苏州园林已经普遍盛行,但是直到清代中后期,娄东地区造园还是刻意保留下了宋元“求理”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规则形状的水池,怀古遗风犹存。娄东城内的百花庄整个园庭好似浮在水面上,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池水有长形、方形、圆形、曲形。建筑临池而建,池边周围点缀太湖石,姿态各异,倒映池中,清晰如画。岳王市北怡旷园内,王承烈修筑了方形水塘数亩内种植莲花,土冈隆起两水夹之,松距岗巅,众树杂花饶有野趣。

五、植物景观

清代初期,娄东园林花木配置比较简单质朴野趣。顺治二年,王时敏与家人出城避乱,发现西田远离尘嚣,俨然一片世外桃源,适合田园隐逸生活。为营造“覆茅盖屋,大有幽趣”的怡悦适意和意境期待,王时敏在西田叠山种树,草树与土石并列,种树与叠山对举。随着社会的稳定,清后期娄东造园的花木栽培转变为对奇花异草的观赏。这主要是娄东社会经济富足,人口日益集中,造成生活空间相对变小,导致园林规模的缩小。同时由于园居享乐生活观念的日益盛行引发园林建筑比重的增大,为景观植物留下的空间更加狭小。园内植物配置方面从密植发展成对同种植物进行丛植,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或置于台阶回廊两侧,这种种植方式极易造成对单株花卉苗木形态的欣赏。娄东藏秋坞内房廊曲折,花木繁盛,而牡丹、兰花最盛,有老梅一株穿月洞而出,古干清奇,形如瘦鹤。叠石玲珑,梧桐高耸。园主之孙集文人雅士结诗社于此,饮酒作赋,互相唱和。百花庄内水池旁,点缀太湖石,姿态各异,倒映池中,清晰如画。池旁有钓鱼台,池上有三曲桥。桥上有紫藤棚,池中植红蕖白荷,每当夏日,荷面扑风,清香四溢。沿墙广植紫竹,修筑挺劲,石笋峥嵘,充满一片绿意“。百花庄”前有牡丹、芍药、春兰、秋菊。东瀛草堂后轩后面丛植桂花树。奇异花木,遍布满园。思乐园内在建筑诸景周围,竹木森秀,亭榭楼馆错立,删冈坡坨老梅槎为一胜。

六、结语

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娄东宅园在布局选址、建筑营造、叠山理水、植物景观等各要素上形成了自身特点。娄东园林清初期在选址方面很讲究“地僻幽胜”的郊野宁静,更多呈现出萧疏的画意,但在后期则转变成“市隐”的闹中取静的选址原则。同时,园内的建筑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因园居生活增多而加强对建筑的雕琢粉饰,从质朴转向了世俗。园内造景的中心在围绕重要厅堂的曲水流觞的同时,也保留着方池水景,宋元古风犹存。而叠山也从累土积石经过自然山川一角最终转变为小中见大的置石处理艺术。园林内部的天然野趣植被也被名贵花卉的形态赏析所置换。可以看到,清初的娄东园林,仍承明代规制,建筑与空间疏朗、简约,景观质朴,极具天然野趣。但是至乾隆、嘉庆时,园林的建筑、山石日渐增多,景观变得富有层次,清秀雅丽的特点依然得到保存。至此,娄东园林的整体风格从清初萧疏野趣的画意慢慢转变成后期日益世俗的园居生活之所。

作者: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