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媒时代主持人语言能力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前言
语言运用的方式理应与媒体呈现形式相匹配,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时,平台受众与传统媒体受众未必重合。作为“报道主理人”的语言特色既应顺应传统广电的发展诉求,又应加入新媒体属性,迁就原本只尝试用新媒体与社会交互的人们,让新闻及时触达。“融媒体”基本能实现将“广播的轻巧”“电视的直观”“网络的便捷”融在一起,表达手法上体现了“小屏”“快捷”的特点。媒介融合时代,主持人在渠道变化、受众变化、认知变化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身份及定位的变化。以往传统广播电视“转瞬即逝”的劣势在现今融媒体时代已不复存在,任何时间受众都可在“云端”寻找自己需要查看的,可能已经成为过往的“新闻报道”。
二、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地位的变化及其重要性的提升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主持人起到了“喉舌”的作用和舆论引导的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融媒体”主持人的呈现平台更加广阔。互联网时代,大众获取信息渠道更为多元,有发达的触及渠道,平台之间、主播之间的激烈竞争,提升自我修养,在“开口”间即展示深厚功底,让声音和语言成为直播中的亮点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十分必要。部分“广电”类“融媒体”平台在策划直播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中偶尔出现的“固态思维”,主持人与受访对象在直播活动中呈现“念对白”的“伪交流”状态,整体直播表象即为“死板”“自动化”。这样的展现形式无法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更无法俘获全新受众关注,进而无法提升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中争抢受众的能力,也无法提升受众与本“融媒体”平台的附着力和黏性。事实上,传统的新闻主播过渡到融媒体时代后应是传播媒介中更重要的角色,部分甚至可能是引导新闻事件报道进程的核心和关键人物,这主要是在“融媒”时代各大平台的“自媒体”属性和“轻操作”的惯用做法中进行体现。
三、把握好直播状态是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基本功
(一)主持人要具备较好的工作态度
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人要想把握好直播状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在直播工作开始之前要提前到达直播场地,做好事先准备工作,同时还要与采访嘉宾进行事前的沟通交流,并对直播稿件做到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直播能够顺利进行。
(二)主持人要注重业务素质的积累
由于直播工作是一项具有创作性的工作,需要主持人在开展直播工作的过程中对文字稿件进行二次创作,这就需要主持人平时要注重业务素质的积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具有丰富阅历并且注重业务素质积累的主持人才能灵活应对直播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才能游刃有余的把控直播的节奏,使直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摒除杂念
每个人都拥有复杂的情感,都容易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刺激发生情感变化,主持人也同样如此。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开展直播过程中就不能被情绪所控制,不能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需要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集中注意力于直播中,要摒除一切杂念,以直播工作为重。如果主持人在直播的过程中走神或者开小差,就会影响直播的节奏和直播的效果,这也是不专业的表现。当主持人在直播的过程中受到了杂念干扰时可以集中注意力于稿件和话筒上,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需要说出的主持词上,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思绪引导到自己的主持中来,主持人只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能够在直播的过程中不被杂念和外部因素影响,就能够很好地完成直播工作。
(一)做到适时、适度、适量、适情
参与融媒体新闻直播过程中,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部分媒体主持人喜欢在媒体前充分表现自己,如学识、经历等。传统媒体过渡到融媒体时代时,单次节目时长一定程度上可任由主创人员设计,但这并不是肆意扩张篇幅,加大语言量,任意展示自己的理由。在新闻直播环节,一切有益于新闻事件直播工作推进的语言才是该直播中主持人应进行的表达。表达应适可而止、应得体,绝不该进行“个人表演”。新闻事件直播中的适度,应该是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尺度和分寸,单纯任由自己兴之所至的习惯不仅不益于传播,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主持人个人风格的“尽情”展示
融媒体直播活动主持人的语言除了应做到表达意思之外,还应充分展现个人风格,这容易让受众及受访者对主持人及融媒体平台产生情感附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媒体平台——“融媒体”本应该是充分展现媒体个性、个人个性的平台,这将增强该平台的受众黏性,大幅度提升传播效力。情感输出方面,主持人作为传播者,充分运用情感表达,节目中将话语说透,将情感表达到位,也可以助力造就一场成功的直播活动。
(三)主持人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任何环境下主持人都是以自身语言作为媒介,向受众传达信息,并用情感充沛的语言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除了与新闻事件受访者交流之外,还不可匮乏与受众进行交互式的交流,如“留言互动”,这与多年前广播电视短信互动或微信平台互动不同,融媒体平台的公共屏幕的留言不光作为主导的主持人可以浏览,普通受众也能轻而易举地捕获这些消息,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主持人在直播中直接与受众交流变得十分必要。主持人以语言表达,受众以文字表达的方式十分特殊,此刻,主持人既不应将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得太远,也应尽量避免全然“零距离”接触。居高临下和失去“自我”的方式都不可取。作为主持人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可放弃亲切、自然、真诚的特点,更应做到不亢不卑、不肆意流露情感,努力尝试与受众之间完善舒适、合时宜的共鸣,避免出现交流的隔阂和断裂。
(四)准备好必要的访问心态
新闻事件当事人无疑是新闻事件现场直播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作为直播活动中的主持人,与当事人进行必要沟通,从而实现在镜头、话筒前的完美传达是直播活动成败的关键,“乐意倾听”就是与其必要沟通的关键。即使在推进困难的、双方对立的环境中,真正的“乐意倾听”可以换来语言交流的发展。这就要求作为“访问者”的“融媒体”现场直播活动的主持人能够真正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准备好必要的访问心态——“乐意倾听”。威廉·里弗斯在《寻找事实:采访、观察、使用参考消息来源》中曾经说过,“一个真诚寻找真理的人,可以通过冷静的自我审视纠正一些偏见。”作为主持人,现场直播活动前自然少不了与新闻事件亲历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对直播活动中镜头或话筒前必要传达的细节达成共识。因“融媒体”有重要特性——“快”“近”。“快”是指“融媒体”传播形式的便捷,“近”是指与受众触达通道的通畅。因此,作为“融媒体”平台的主持人,完成这项准备工作更应该遵循以下前提:实现“先观察,后确定”,切不可采用“先确定,后观察”的方式,形成思维定式会给对事件的还原带来障碍,更会为整体直播活动的推进和呈现造成影响。这也体现了以上“乐意倾听”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气质。
五、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暨平台自身公信力的确立
互联网发展至今,在“守旧”的传统媒体与新阶段新媒体高下难分的背景下,“融媒体”时代正式开启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给受众的除了有丰富的渠道,更有新闻传播主体的“第一形象”即“融媒体”主持人多样化的选择。部分劣质平台通过歪解“标题”等形式完成了虚假新闻、低俗文化的传播,“融媒体”公信力岌岌可危。因此,在“融媒”环境下,平台主持人为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方式应尽量“守旧”,坚持传统媒体主持人固有的新闻伦理原则,不报未经核实的新闻,不报播虚假新闻等。这样的职业操守对于打造“融媒体”公信力品牌,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六、结语
“融媒体”的“融”其实是将多种媒介方式融合起来,共同发展。这其中包括了网站、互联网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两大类。就传播效力而言,融媒体依托简单的手机或APP、PC电脑客户端实现了触达的最大化,极大提高了消息传播能力。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范畴出现变化,除了传统的口播稿、串联节目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互联网属性,因而对其能力要求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势必需要跟随“融媒体”的发展潮流,不断丰满和提升自己,实现主持工作“融”的创新。
作者:明亮 单位: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