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言能力量表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言能力量表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言能力量表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应用

摘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首次将“译”(笔译、口译)纳入其中,填补了国内外语言能力CSE尚未包含翻译能力的空白,对促进我国外语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1]。本文在详细分析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口译教学实践和CSE的应用,提出以口译能力培养为口译教学主线的策略[2],从口译知识、口译能力表现、口译策略能力和典型口译特征四个方面改进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全方位促进学生口译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言能力量表;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

随着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口译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越发凸显其沟通与桥梁作用,复合型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口译人才的基础阶段,但长期以来高校对口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应达到什么级别,一直遵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笼统要求,相对缺少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CSE的出现为口译人才的培养设定了明确的实践标准。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应抓住此次契机,对照CSE,改进已有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测评方法。

一、CSE中口译能力界定和描述

CSE把口译能力定义为“通过口头表达形式,调用语言知识和策略将一次性的源语听力文本转换为目的语文本的跨文化语际中介能力[3]。”根据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现状,CSE把大学英语本科一年级定为能力五级,这与口译能力需要建立在一定双语能力基础上的要求相符(口译课程一般从大三开始设置),因此,口译能力总表的初始级为第五级,最高级为九级。口译能力总表从第八级开始涉及同声传译能力,而本科阶段的口译学习只限于交传,由此,可以认为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口译能力应达到七级。综合分析CSE中上述三级目标的描述,笔者认为口译能力应从下面四个要素界定:一是口译知识,如信息密度适中、语速正常、语段较短的讲话,像商务洽谈、培训沙龙等[4];二是口译能力表现,如能借助笔记做交替传译,译出源语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细节;三是口译策略运用,如运用增补、删减、显化等方法,能及时发现误译、漏译等错误,并在后续译语中纠正或补充;四是典型口译特征,如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流畅。CSE通过口译能力总量表和分项量表对本科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口译能力进行了简明、清晰、规范和全方位的界定和描述,每条描述语均包括行为、标准、条件,是非常实际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参照CSE的描述和规定要求,进行口译课程目标设定和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二、CSE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增加口译知识储备

口译知识主要涵盖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和口译专业知识。CSE中对口译知识的描述或评价都是通过表现参数中的“能做”描述来体现。CSE在“语言能力总表”“组构能力总表”和“语用能力总表”中对口译能力所需要的口译知识进行了多层次描述。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口译活动或课程的特点及难易程度,有顺序、分维度地加入上述口译专业和职业知识的学习,如课程设置可以先从开设《基础口译》开始,介绍口译职业、口译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再开设英汉/汉英交替传译课程,学习口译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再到口译实战观摩与赏析、模拟会议口译等课程,了解口译实践的程序、语言服务产业的运作和职业规范。CSE把口译中的源语信息划分为六大功能类别,各类别又细分为文化交流、会展、旅游、商务、外事等五十多个具体口译场合。教师在教材编写或课堂材料选用中,可以充分依据这些话题,针对性选取口译材料,使学生在练习口译技巧的同时,不断接触和了解各种话题,熟悉不同口译场合,准确把握语言信息的主旨和要义,选择恰当的译语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

(二)强化口译能力表现

CSE中的口译能力表现是从产品视角进行描述和评价的,即在每个口译场合下译员应该具备或表现出来的能力。从CSE描述中,我们可以把口译能力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源语信息识别和存储、源语信息分析、译语表达。在口译中,译员需要利用注意力将瞬时记忆转变为短时记忆加以存储,并将源语的关键信息以笔记形式记录;然后,分析和理解短时记忆及笔记中的信息,并搜索长时记忆中与之相匹配的译语,重组后进行表达。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教师需要辅以源语识别和存储技巧的教授及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口译最基本的技巧,即听辨、记忆和笔记。其中听辨技巧要强调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捕捉,记忆中要突出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的重要性,笔记要突出关键词、逻辑关联词的记录以及列举或叠加格式的应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口译材料和话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培养其提取、归纳、推断、综合处理话题信息的能力[5],包括辨析关键词和逻辑关系、辨析纵向和横向信息(主次信息)、主旨提炼等;让学生注重译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信息重组、语言组织与表达、语序调整以及概括、归纳技巧应用等。

(三)培养口译策略能力

口译策略运用是指在口译中,能够合理分配认知资源,解决问题,提升口译效果运用的技巧、方法或行动,其包括规划策略、执行策略、评估与补救策略。口译策略能力维度共含五个分量表,即口译策略能力表现总表和规划、执行、评估与补救四个分量表[6]。规划策略能力主要包括译前准备和译中的预测技能。在日常的课堂及课后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译前准备的习惯,包括主动熟悉口译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程序、术语等,主动了解口译主题及相关内容。译前准备是译中预测的基础,学生在听记时,需要不断根据已准备的知识和现场语境,对后续源语信息做出合理预测,规划下一步译语的产出。执行策略是指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根据交际目标,使用交际手段完成交际任务。口译执行策略能力主要涉及对源语理解、译语表达的监控和口译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源语理解监控主要指调动已储备的口译知识理解源语的过程。译语表达监控主要是对译语产出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的监控[2]。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强调听辨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没有集中的注意力就没有短期记忆,就没有源语的识别和存储,口译就成为无源之水。在口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执行程序,协调好听辨、记忆、笔记和译语表达各方面的精力分配。口译评估和补救策略能力主要指译员对自身口译问题的判断及其成因分析,以及纠正源语理解和译语表达错误的策略能力。在口译教学和练习中,学生应学会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译语产出,有意识地从语言和交际两个方面检查自己的表达:语言方面,通过快速反思或查看笔记,检查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和语言使用的连贯性,评估源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交际方面主要从听者的表情、手势或者对话中得到反馈。如果发现译出的信息存在误译、漏译、理解偏差时,应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在口译任务结束之后,学生要学会对口译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反思,寻求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具备典型口译特征

CSE中的典型口译特征是对译语产出质量的评价。CSE结合国内外口译行业规范质量参数、口译资格认证考试标准和口译教学机构评量标准,基于实证研究,从交流内容(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表达(流利度和得体性)以及交互(逻辑连贯性和沟通有效性)三个方面描述口译产出的特征[4],对口译产出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此为准,设计“口译质量自评量表”。课堂或课后要求学生进行口译“复盘”练习,即听口译练习录音,对译语进行完整转写(包括译语、重复、停顿、插入语等),然后对照源语和译语,根据质量自评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和经验总结。在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学习结束后,对比所有的“口译质量自评量表”,审视和反思口译质量情况,查找不足之处,以自我评估推动自我改善。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口译质量自评量表”进行同步评估,在某个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将学生组成练习对子,互相评价。通过这种量表评价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监测和改进口译产出的不足,养成良好的交流表达习惯,使自己的产出始终具备典型的口译特征。教师则可以持续跟进学生口译产出情况,发现教学问题和盲区,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CSE为指导,改进和完善口译教学,培养具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口译人才[1],使他们具有国际视野,能清楚、详细地谈论和翻译广泛领域的话题,具备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这也符合新形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以及“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战略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姜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J].中国考试,2016(1):3-6.

[2]许艺,穆雷.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策略能力构建——元认知理论视角[J].外语界,2017(6):11-19.

[3]崔翠.联络陪同口译人才的能力诊断及提升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3):27-31.

[4]曹思澄.口译能力等级量表框架下同声传译练习学生自我评估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9.

[5]王守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18(4):1-4.

[6]王巍巍,许艺,穆雷.中国英语能力等级CSE中的口译能力[J].现代外语,2018(1):11-19.

作者:刘建军 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