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课堂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言是一种思维表达的具体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采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表达美术作品给他们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美术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从美术欣赏角度来讲,语言是阐述作品价值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美术作品,都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其内在的价值展现出来。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如果没有语言表达,那么美术作品的价值就无法体现。我们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心灵上与作者进行沟通,还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交流,共同探讨美术作品的价值。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比较小,思维十分活跃,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而且,小学生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因为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社会,对很多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渴望去探索知识,渴望自己迅速成长。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创作的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美术教材,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同时,教师处于权威地位不容置疑,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学生对教师有严重的畏惧心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材起着引导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平凡的美》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展示这幅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凡的美是什么样,给人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这幅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对于美术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在欣赏评价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所处的环境、自己的经历以及心情等因素,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为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对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一定的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评价时,要使用“我感受到”“我察觉到”等词汇,以此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美术作品,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阐述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感受。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思考,完善自己的思维,整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有一定了解,理清审美的线索,并且要采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营造课堂的和谐气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创造心理正处于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情感启发阶段。小学生因为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在一定的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虽然小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尚不成熟,但却能够充分代表他们的内心想法。小学生敢于表达是他们的特点,但是也需要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和蔼的语气、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积极参与讨论教学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适时与同学和教师交换意见,进而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走进春天》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的意识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阐述春天的过程中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根据教师的提示,有的学生说道,春天有明媚的阳光;有的学生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有的学生说,春天是小河潺潺的春天。除了互动式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色彩的明与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讨论的主题:“在美术作品中,使用鲜艳的色彩好呢,还是使用昏暗的色彩好呢?”让一些平时课堂上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来参加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往往心里有很多的想法,要落实到语言上,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达,也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词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美术术语,比如,绘画、工艺、欣赏、明暗、比例、对称、冷暖等专业术语,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词汇储备量,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能够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快乐的节日》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比如,我们在欣赏这幅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从色彩的使用上多是以暖色调为主,人物的形象丰富而且活泼,作品的背景相得益彰。虽然学生在开始阶段表达会有一些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评鉴美术作品的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升。教师要想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美术术语,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学生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世界著名的作品,也可以着重让学生欣赏一下我国的传统美术作品,向学生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与美术作品建立情感共鸣,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小学生往往对自己极为熟悉或者极为陌生的美术作品十分感兴趣,而对那些似是而非,能说出一两句,却又表达不出来的美术作品兴趣缺失。特别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够引发小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小学生想象力的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先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掌握故事的背景,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作品,根据作品上的人物形象,阐述一下谁是叛徒。当学生听完教师所讲的故事之后,会仔细观察作品,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阐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使学生积极融入作品欣赏当中。再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幅文森特·威廉·梵高的《星月夜》,先为学生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幅作品是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出来的。在这幅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一种是歪曲的长线,一种是零碎的短线,两种线条的交叉使用,让这幅作品呈现出一种炫目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作品,并阐述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美术综合能力,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王俊超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群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