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效益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艺术的心理效益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关注课堂的导入效益、感知效益、记忆效益、思维效益、情感效益、想象效益、意志效益等细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全面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
[关键词]课堂实践;学生成长;心理效益;教学成果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导入效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的开始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这样,课的第一锤就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笔者教学《广玉兰》一文时,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的一棵广玉兰树旁边,让学生从地上捡起一片花瓣,闻闻它的味道;然后又让学生捡起一片树叶,观察它的形状特点;最后让学生抬起头看看树上有几种形态的花。待学生观察后,笔者再让学生坐在树下打开书,告诉学生这棵树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移植过来的。虽然这节课在室外开讲,但学生注意力尤其集中。这就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导入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只要安排精当就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感知效益
《草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这样一句话:“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是翠色怎会流动呢?学生因为没有在草原生活的经历,所以一时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的视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他们边读边想,“整个草原,翠绿的草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界线,就像绿色的海洋。绿草在风的吹动下,微微摆动,给人以欲流的感觉”。教师再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这广阔的草原与天相连接,浓郁的翠绿色,自然地、轻柔地、不断地向远方延伸去,一直到地平线,于是,分不出哪是天哪是草原,这样就产生了轻轻流入云际的感觉”。教师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如临其境,对这一事物形成了具体生动的认识,达到了理解语意的最佳状态。
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记忆效益
记忆是先有“记”再有“忆”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对过去经验的识记和保持,并能加以再记和重视的心理活动,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记忆与兴趣有密切关系。只有让人觉得有趣的东西,才会引起他的注意,才会在他的大脑内引起优势的兴奋,使他有效地记忆。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灰椋鸟》一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要求背诵三到五自然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任务达成度会很低。笔者为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语言提示:“这段按什么顺序写的,关键词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笔者通过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找到了记忆的方法。学生不仅把文章背好,而且还能记住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思维效益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以及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学《夜晚的实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质疑:“谁做了夜晚的实验?做了几次实验?实验的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思想得以碰撞,产生思考的火花。有的小组还用表格把四次实验的过程、结果全部列举了出来,答案全面具体。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情感效益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体验,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教学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根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大海中永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感情强烈真挚,学生对邓小平爷爷不陌生,但由于年龄小,他们对“悲壮”的认识与成人有较大的差距,不易进入角色。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前,教师可以用这样饱含深情的话语进行叙述:“1997年2月19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噩耗传来,江河呜咽,群山低首,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缅怀伟人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教师、学生、作者在情感上的相通相融。伴随着沉重的哀乐,教师再让学生回顾这位世纪伟人的骨灰撒向大海时的情景,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巩固,领悟到全国亿万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诚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成长。
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想象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是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不是先天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发展和培养起来的。例如《小小的船》一文,学生学了这首儿歌后,会对美丽的星空产生无限向往的情感,这是想象的诱发因素。这时,教师可相机进行语言假设:“如果你真能坐在这小船里游荡在星空中,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来穿去,你能看到什么景象?”教师可让学生畅谈:“灿烂的星群,火星上好像有生物,奇幻的云海,身边的云景一会儿像狮子,一会儿像奔马……蓝色的大海,雄伟的万里长城……”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七、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意志效益
意志是人们自觉组织行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能动的表现。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过,言不信者行不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和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践,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应用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多功能的心理效益,达到全面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顺珠.论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J].教育观察,2016(9):39-40.
[2]梁隽.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17-119.
作者:刘立伟 单位: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