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语言艺术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基于新媒体信息时代对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以及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本科专业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求语言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注重语言艺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实现全方位的课程实践,从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对于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语言艺术;实践能力;改革创新
一、改革的实施背景
党的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双一流”建设学科。辽宁大学作为辽宁省四所高校之一,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重大。如何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开展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一词已不再陌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它凭借着自身传播的快捷性、传播范围广、参与性互动性强等优势受到众人的喜爱。在互联网社会化以后,尤其是成长于新媒体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年轻一代,互联网和手机是其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源和生活消遣对象,他们成为了新媒体的主力军。基于多媒体时代下对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以及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从本科专业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出发,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这对于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实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确立“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工作,这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推广普通话对个人、团体、国家都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看,推广普通话在实现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人民团结方面作用重大;从经济上看,积极普及普通话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基础性工程;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普通话的普及是信息处理技术在全民范围内普及的必要前提;从精神文明建设上看,热爱和正确使用普通话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最直接表现,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体现,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学校是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基础阵地,是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生生源地广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存在各种差异。甚至有很多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他们的地方方言极为严重,不能良好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乃至学习。辽宁大学作为辽宁省普通话测试站,每年进行两次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学校为此开设普通话课程与讲座,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积极营造出浓郁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在激发学生使用普通话欲望的同时提供了多种机会,让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们都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普通话,做到逐渐会听、会说、愿意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
(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曾提出高校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虽然这仅仅是建议,但足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学习语文既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表达,也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价值的传递。语文提供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交际工具的作用,包括正规与非正规的交际;一是文化工具的作用,它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应有的文化素养,成为有先进文化理念的现代人。高校部分院系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是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而艺术作品中最多的呈现手段就是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现、信息的载体和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文化素质中最基本的因素,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是学好一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基础。为更好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从已有的优秀经典案例中总结经验,如央视栏目《朗读者》、黑龙江电视台《见字如面》、音频节目“喜马拉雅”中的《为你读诗》等等。此外,以学校、学院及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文化素质讲座、文学朗读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默然戏剧节、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等各种社团活动及主题活动。同时,成立各种相关学生社团,让更多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语言艺术。此外,更加注重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参与进来。我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灿若群星,它们不仅文字优美,且内涵丰富。对经典的每一次诵读,都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感知和理解,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意蕴。通过诵读经典这种活动方式,锻炼、规范、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及广泛地传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学校更是邀请国内外各大专业团体以及名家名师走进校园,开展多种活动、讲座与演出,使学生走进经典文化的世界,重温经典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规范、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了解、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
(三)注重语言艺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实现全方位的课程实践,从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新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并实践基于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培养与时代接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通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它并不仅是传授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多门不同方向的艺术语言实践课,由学生利用网络查看,自主进行选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地读书,摆脱了陈旧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更多提供给学生自我实践的机会,诸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章节内容站在讲台上跟大家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拓宽了教学方式和内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以服务学生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诸多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的创业创新实践项目。诸如利用多媒体推出公众号、开设艺术教育辅导机构,提高了大学生语言应用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再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学生特点,模拟人才招聘现场,从而锻炼学生在面对就业单位时能够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沟通良好。以专业为基本出发点,以专业发展需求为主,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且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计划中,针对专业特点增加专业性强的实践课程内容,形成规范的教学实践大纲,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教学平台,增加专业实践基地。与多个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到各个实践基地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
三、结束语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人的语言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能力最重要的展现手段,它直接影响其专业技能的发挥,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当今,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教育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人意识的不足,目前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急需提高。我们应该大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多方面的培养。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央戏剧学院台词教研室.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4]徐平.话剧舞台语言基本功的基础理论[J].戏剧,1996(03):51-74.
[5]董维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台词及表演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6):33-40.
[6]邵喜荣.戏剧台词探[J].剧作家,2009(01):92.
[7]智鑫.对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D].安徽大学,2014.
[8]李蓓蓓.戏剧表演台词基础课教学与训练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7):210-211.
作者:王群一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