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与行为规范性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与行为规范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与行为规范性探析

摘要: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联袂发力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格局,使其朝着不同媒介深度交融的方向发展。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艺术与行为规范既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反映出主持人的专业功底和道德标准,又是全媒体时代培养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全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行业要因时而变,拓展自身的功能外延,规范口语传播的内容与路径,同时加强对相关从业者道德伦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全媒体;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行为规范

我国对全媒体的运用始于21世纪初,面对互联网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介的冲击,我国报纸业、电视业以全媒体中的“全”字为方向不断革新。随着我国媒体融合加快推进,建构全媒体深度互联的传播格局,被作为一项国家文化战略提上日程。十余年的全媒体建设历程,丰富了我国电视主持人的身份和职能,为适应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传播需要,主持人在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建设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主持形式的多元化转型,以高超的语言创作技巧提升节目的艺术层次,以符合节目定位的舞台行为引领社会的审美风向。

一、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创作

从“播音主持艺术”这一学科的官方定义来看,该学科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能力,还涵盖了语言文学等能力,尤其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下,播音员或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借助声音或肢体语言完成信息传播的工作者,而是这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引出信息、完成舞台过渡和控场,而是要与节目内容深度融合、为节目效果增益,换言之,单一的语言样式已不足以支撑全媒体时代节目的多渠道传播需要,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展现出自身对节目内容的观察、思辨、鉴赏、反馈,并且注重表达过程中的个人风格与意蕴之美。以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所展现出的语言艺术为例,董卿在这档节目中完成了属于自身的有声语言创作,将文化类节目所需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有声语言,将书信承载的文学语言转化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日常语言。整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不会折损、削减节目进程的流畅性以及文学语言本身蕴藏的民族风格、历史积淀和美学意境,反而将其以语言韵律之美的方式在舞台上铺展开来。通常来说,“‘有声语言创作’包括三个维度:话语权力的显性、隐形维度;语言功力的功底、能力维度;表达典范维度。”①首先,从话语权力的角度而言,董卿大气沉稳却又不失温情的语言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语言如一股抚慰人心的暖流,在节目中适时地穿插,既带动了现场审美意境的升华,又丝毫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将更多展现的空间留给了嘉宾与选手,体现了主持人炉火纯青掌控场内话语的能力。其次,董卿在节目中所呈现的语言功力并不表现为华丽宏大的辞藻,除去精心雕琢的卷首语,观众还能从许多对话中感受到董卿对节目主题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朗读者》节目中,董卿与嘉宾的交流展现出她对于生命和美学的独到见解,例如在叶嘉莹先生朗读结束后,董卿补充了对诗词中苦难描写的看法,并将其与叶先生的人生起落相联系—“叶先生的人生,就像一首慢声低吟的长诗,充满着聚散离合各种悲欢,但是最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与希望。”演员金士杰在《朗读者》中分享了《相约星期二》,董卿在其间一直微笑地静静聆听着,当金士杰分享与儿女间的温馨片段时,董卿做出了这样的总结—“当一个很固执的,甚至已经开始有些衰老的人,和最鲜活的生命拥抱的时候,我们真的明白了,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董卿的两段话语都紧扣“爱”的主题,却能根据嘉宾朗读文本和谈话情境的不同作出调整,使之生动贴切,展现出资深主持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职业素养。最后,董卿在节目中的表达也堪称典范,此处的表达不仅包括主持人的词汇表达,还包括其面部神情、动作仪态、服装妆容和舞台站位等,这些电视舞台上的细节隐含了大量信息,直接影响到一档节目的内容质量,董卿在《朗读者》中聆听杨乃斌妈妈陪读16年的故事时,基本保持着静默的姿态和神情的投入,脸上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之情,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很好地保持了现场深情温馨的氛围。节目中的董卿常以落落大方的形象示人,在站位上也多居于舞台一侧,将观众聚焦点交给朗读者,体现出该节目文化本位的价值取向。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为电视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通过舞台上即时的有声艺术创作,寻找主持风格与电视节目艺术基调间的契合点,是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功能拓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媒介融合传播格局下的主持风格创新

全媒体实际上是一项包含着多个层面意义的复合型概念,广义上的全媒体是指对不同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融合应用,而《“全媒体”概念辨析》一文对全媒体的融合方式做出了定义,文中提到狭义的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②。这其中就包含着被长期忽略的媒介运营和媒介营销两个方面,在文化信息与受众消费行为结合日益紧密的当下,全媒体不仅是针对单一的某一档节目、某个平台而言的,它的形态之多变、落脚点之多样早已超出20世纪人们初次创造该词汇时的想象,人们需要联系电视端、电脑端、手机端等多个受众终端的信息网络,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的营销推广体系。2019年末,央视基于“5G+4K+AI”新技术推出了官方网络平台“央视频”,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的5G新媒体平台。该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技术革新,还在传播流程上实现了从信息生产者到用户的联通互通,让主流媒体与百姓之间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同时,“央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以频道为单位的电视传播结构,收录了大量有深度、有温度的高质量内容,以知识、资讯、文体为三大内容板块进行有效输出。“央视频”平台上的视频体现了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职能的变化,观众在《你好生活》节目中可以品味到尼格买提对慢生活的独特理解,看到尼格买提与康辉、董卿、李思思等主持人的友谊与默契。同时,在“央视频”推出的“撒贝宁化身干饭王”等短视频中,观众看到了央视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搞笑的一面,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定义了当今时代主持人的社会形象,以欢声笑语的方式完成了对主持人形象的生活化诠释。作为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官方综合性视听平台,央视推出的《汉语桥》《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以更加轻松活泼的方式演绎汉语文化和诗词文化。两档节目分别由朱迅、张腾岳担任主持人,二人在节目中的主持风格都偏向于轻松活跃,例如张腾岳在《中国成语大会》中为了引出“思乡”的主题,即兴演唱“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气氛欢快的歌曲瞬间活跃了场内气氛,使诗词文化的表达不再单调,体现了该节目依托网络平台传播的娱乐化特征。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也要注重多种媒介形态间的融合,以“央视频”为代表的一批官媒旗下网络平台的兴起,体现了电视与手机两种传播媒介的深度交融,这样的交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最关键的是带动了内容的革新与优化。主持人身处这一趋势之中,更要精心雕琢其主持语言和行为,使其符合既定传播渠道的受众心理需求,在主持风格的多样演变中更加坚定地驻守主流舆论阵地。

三、“去主持人化”趋势下的职能转换

传播学学者施拉姆对“传播”过程的解析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后,经过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变成可以被传播出去的符号”③。换言之,信息传播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其间需要依靠传播媒介来联结信息发出者与受众,同时施拉姆还提到了主持人在其中的作用,即过滤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源进行整编和加工。然而,在传播形态日益多样的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职能已悄然变化,目前我国许多电视综艺节目已经开始尝试“去主持人化”,大刀阔斧的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我国综艺节目的传播模式,使其脱离了单一的、传统的单向传播,综艺舞台不再以主持人为绝对核心,而是采用更为分散化的演绎方式,构建主持人、嘉宾、观众多向交叉互动的新模式。我国几档知名脱口秀节目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如湖北卫视节目《非正式会谈》,主持人大左坐于场内正中间,负责串联每期节目的固定流程,同时设立“分会长”,注重主持人和嘉宾间的即时交流和职能互补;《奇葩说》也设立了导师团,蔡康永、高晓松等“名嘴”加盟主持团队,进一步烘托出该节目幽默犀利的艺术效果和语言风格。可见,“去主持人化”非但没有侵吞主持人的表现空间、削弱其原有职能,反而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换渠道,使主持人能够突破舞台规制的局限性直接与嘉宾进行交流,并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反馈,履行信息加工与过滤的职责。“去主持人化”同样推动了主持人职业形象的转变,使其语言和行为更加趋向于生活化,令节目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减弱了原有的紧绷感和局促状态。《非正式会谈》以“会长”代替主持人,以“各国代表”来称呼嘉宾,意在促进嘉宾和主持人之间达到畅所欲言的理想状态,让整个节目变成一场轻松愉悦的圆桌会谈,与该节目分享全球文化的宗旨相得益彰。而《国家宝藏》中张国立的定位是“001号讲解员”,演绎国宝前世今生的演员则是“国宝守护人”。这样的定名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推敲,作为一档文博类实景还原节目,《国家宝藏》承担着讲解文物背后故事和弘扬历史传承的双重价值功能,主持人在节目中主要负责引出每期所演绎的文物,并与嘉宾、专家现场交流,这一过程好似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文物,呼应了该节目致力于打造国宝影像档案博物馆的目的。现今大量“跨界”主持人的出现以及集主持、策划、导演于一身的功能集成,让主持人的职业前景愈发广阔。主持人与节目受众间交流渠道的畅通,也为节目创作者及时收集评价反馈并优化节目内容提供了便利。伴随着媒介形态的丰富和媒介功能的发展,主持人的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复合化,有利于节目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气度,从而践行节目的品牌化发展策略。因此,全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更要注重养成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意识,将其纳入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主持人的行为准绳与舆论价值引领

全媒体背景下话语权利的下移催生了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在“人人可以当主播”的时代,主流媒体主持人应坚守道德底线,以符合行业行规的行为规范担当起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明确媒介深层融合过程中主持人不变的道德操守。《新闻联播》作为我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主流电视节目之一,历来以一丝不苟的严肃风格出现于观众视野之中,正襟危坐播报时事消息成为了观众对《新闻联播》主播的固有印象。而《新闻联播》推出“主播说联播”系列视频的行为,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期待值和看点,每期短视频长度最短仅30多秒,最长不超过2分钟,主持人以短平快的方式叙述并加以点评,央视“段子手”的妙语连珠让观众直呼新颖快意。“主播说联播”系列内容题材的多样,更让观众看到了网视共融环境下央视老牌节目做出的创新,该系列中既有点评香港问题、中美贸易战、全民抗“疫”等重大时事的内容,也有反映百姓生活的日常短讯,但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主持人在播报时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并引入网络语言和社会热词,以新颖、平易近人的生活语态对新闻予以评述。例如,在播报河北省肺炎疫情时,主播康辉、郑丽先列举了医护人员在严寒中集合,紧急开展全民核酸检测的感人事迹,又提到“把提速版的中国战疫打法带到‘庄’里来”“‘庄’里一定会赶快好起来”,主播引用老百姓对石家庄的调侃称呼来表现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幽默的表达方式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而海霞在播报五岁女孩挑战五米跳台的新闻时评论道:“一个人要是克服了恐惧、勇敢向前,那摆在你面前的恐怕就不是一湾池水,而是能任你驰骋的舞台和海洋。”《新闻联播》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以包罗万象的题材和愈发生活化的叙事语态,完成手机端视频与电视端节目的融合发展,其形式变化多样,而唯一不变的是主持人对大事小事的坚定态度、鼓舞观众乐观自信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央视主办的主持人大赛也精准呈现了全媒体时代对新一代主持人的价值要求,在节目中不仅看到了播音主持从业者扎实的基本功,更看到了这些新生代主持人在面对宏大话题时展现出的价值观、世界观。主持人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要通过敏锐的对象感和语音节奏,展现出主题所包含的内在意境,在叙述新闻内容和渲染情绪中找到平衡。当新一代主持人提到有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时,他们话语内容、仪态神情中展现出的浓浓关怀,体现了全媒体传播视野下主持人应具备的格局和眼界,以及对国计民生、国际形势和社会万象的深刻体悟,只有具备虚怀若谷的气度和胸藏文墨的知识储量,才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全媒体背景下不同媒介的传播要求。全媒体背景下的信息生产与传播链条正在向双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对主持人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临场能力、文化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持人作为专业性复合人才的职业定位在全媒体背景下愈发凸显,只有不断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功底,才能在有声语言创作的领域不断精进,同时严守主持人的职业道德操守,做出符合当今主流舆论价值导向的叙述与评论,是主持人严守行为规范的基本准绳,全媒体背景下的新一代主持人应该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在语言和行为中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与理性价值,树立更加丰富多样、适应各类传播渠道的主持风格和个人形象,积极应对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改变。

注释:

①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第13页。

③孙愈: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角色转型,《视听》,2015年第8期,第105-106页。

作者:张程 张起 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