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抽象雕塑艺术材料语言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抽象雕塑艺术材料语言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抽象雕塑艺术材料语言浅议

【摘要】随着近现代艺术的更迭,艺术经过西方工业百年的发展,从毕加索的立构主义,到近当代达达派的抽象雕塑艺术,再到中国当代的写意雕塑,艺术从具象走向了抽象。工业近百年的发展丰富了物质材料的种类,雕塑艺术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表达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多种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通过抽象雕塑的艺术技法进行了融合,不同材料的运用更丰富了抽象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雕塑艺术在此有了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思想。

【关键词】抽象;雕塑;材料运用

一、抽象雕塑的概念

(一)抽象雕塑的起源

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具象雕塑的发展由于受波普艺术、塔西主义等一系列西方新兴艺术观念或流派影响,其本身的含义变得模糊,进而发展成为现在的抽象雕塑艺术。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思想与精神世界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新的思想和哲学流派的碰撞在这一时期交汇,涌现了黑格尔、拜伦、叔本华、尼采、卡尔·马克思、伯格森、瓦格纳、狄尔泰等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的观点与主张多样,探究哲学的方向也有所不同,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这无疑也带来了人们认知上的混乱。西方的文艺界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繁荣,艺术家作品的思辨意识与人文思考以及它的时代特性都发挥着新时代传教士的职能,承担着新时代思想传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与文学家都可以凭借文艺作品来获得极大的声望抑或是摆脱贫困。思辨家与艺术家通过创造新的作品带来新的思考,并为现实世界传达不同的艺术思辨与新的观念。西方百年工业的积累和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而雕塑艺术审美的发展却过于单一,传统写实雕塑艺术已满足不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促使一些艺术家从传统写实雕塑跳脱出来,尝试雕塑语言的新突破,敢于摆脱“再现”主义雕塑的束缚并在艺术内容上表现个人情感,涌现了像康定斯基这样的抽象画家,影响了一大批西方抽象雕塑家,衍生了立体主义、立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近当代抽象雕塑主义。

(二)抽象雕塑的艺术特点

1.近现代抽象雕塑的综合材料运用从19世纪末到当代,雕塑的理念有了一定的拓展,到20世纪中叶,在原有写实具象雕塑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抽象雕塑,到当代又发展出了多种材料结合的抽象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丰富了雕塑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情感。在抽象雕塑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以凸显雕塑艺术品的多元化为创作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材料,而要想运用材料,首先就要了解材料。材料,广义指一切物质,即日常生活中一切目光所及的、虚拟的、概念的材料。对于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观察其外部的物理形态、形式感、自然形态及独特的肌理,并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经过雕塑家的处理进行材料的塑造,从而引起人们对其有意向的感受。例如交错的棱线给人的严肃感和交织感、曲线给人的柔美感、流线型前圆后尖的水滴状物体给人的速度感、未来派的交错感等。每种材料独有的物理性质都有其对应的心理暗示,例如丝绸光滑、柔细的飘逸感,木制品的岁月感,棉花制品的蓬松感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也被人们的主观意识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内涵,例如木头、木质地板、木屋三种由同样的表现形式、物理属性构成的材质,甚至完全没有附加物,但其价值和被赋予的情感完全不一样。康斯坦丁·布朗库西说:“当你雕琢一块石头的时候,你将发现你手中的这块石头的精神,及其他属性。”这说明那些自然造型会在不经意间启发雕塑家的思路,就像顺着自然生命的纹路进行创作而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亦会启发雕塑家的艺术构思,迸发新的艺术思考。当代抽象雕塑的发展离不开对材料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是金属焊接、玻璃雕塑、纤维雕塑、木雕还是综合材料的运用,都要结合所做的创作进行艺术融合,进而用作品表达雕塑家的艺术思考。例如中国玻璃雕塑艺术家萧泰的《珊海》(图1),运用玻璃的多种可能性,热熔变形后使其形成独特的纹路,利用玻璃的柔光感和五光十色的颜色营造出一种虚光树影的独特动态美感和梦幻的、无边界的想象感。2.当代抽象雕塑的艺术特点从近代的写实雕塑、自然雕塑到当代的抽象雕塑,雕塑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改变。近当代雕塑已脱离轮廓,更加注重对雕塑的情感和表现空间的探索。艺术紧紧跟随着生活,并超脱生活,突破现代社会的束缚,重新探讨艺术与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抽象雕塑因为人文思想、科技的发展而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从静态雕塑发展到当今的动态雕塑。如拉尔方索的不锈钢动态雕塑作品《永无止境》(图2),主体由多个金属圆环和多根金属条相互衔接而成,形成一系列独特的符号,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变换。圆环优美的形态不仅反映了风的轨迹,给予人全新的对于风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时间走动的痕迹。抽象雕塑摆脱了密闭室内的限制,视角由艺术展馆的架上展示转向更广阔、自然的外部景观,而在室外,不仅要考虑其装饰性和陈列性,更要把所处的空间与时代文化考虑进去。例如放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俄罗斯科学院细胞与遗传学研究所前的一尊纪念碑雕塑(图3),不是一个具象的人像,而是在人类科学进步中,纪念那些在实验室里死去的小白鼠,这尊纪念碑雕塑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敬重,也极具室外雕塑的陈列性与内涵,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在雕塑家手中俨然成了DNA的编织者,人们在欣赏和观看的时候会深刻地感受到其内涵。同样,由吴为山设计创作、位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雕塑《家破人亡》(图4),造型是穿着棉袄的孩子死在了母亲的怀里,母亲仰天长啸。从精神内涵上来说,母亲的形象既有大我精神也有小我精神,大我是表达祖国母亲看到人民受苦受难而痛不欲生,小我则是失去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抽象雕塑更多的是对空间延展的理解,而写实雕塑则是对传统雕塑的认知、对古老艺术的再现。抽象雕塑是对人的情感、认知、观念的理解,体现了人本思想,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革新,材料的自然特征也被附加到抽象雕塑的创作中。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图5),运用青铜材质的延展性把雕塑本身的韵味有意拉长,无论是作为景观雕塑还是其他公共环境下的空间性雕塑,总能把雕塑自然而然地融入自然环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其创作手法脱离了原有的创作手法,以扭曲、非自然、不规则的面具来代表国王与王后的形象,却没有从整体的雕塑环境中跳脱出来,而是和谐地融入其中,看起来似与平民夫妇无异。抽象雕塑带给人主观的想象力,但也自有其独特的陈列性与时代特征。英国抽象艺术家理查德·迪肯的雕塑让人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线与线的连接、点与点的协调,产生对雕塑空间与内容的思考,探求雕塑的边界,材料的性质与周遭环境的结合,艺术的概念在这位抽象艺术家眼中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形态,铁制品的相互连接、材料表面的颜色甚至一个切面都有其本身的艺术表达,并在观念意识主导和材料意识主导间达成一种平衡,使雕塑作品和欣赏者有情感的交流、艺术创作者与观赏者有思维的碰撞。

二、综合材料在抽象雕塑上的运用在雕塑艺术史上的意义

每个时代都有其不一样的艺术符号和艺术品,综合材料被运用于抽象雕塑,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必然。雕塑家力图通过抽象雕塑表达高于物质之上的精神的真实,而综合材料的运用更加深刻或者说更深邃地表达了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和统一,使得雕塑家有更多选择来表达精神世界的高度。艺术品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启发性才有意义,才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引导,当综合材料在抽象雕塑上逐渐被运用得更深刻、更有内涵,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才会被人们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推动人们朝着更有生活意味、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象征意义

青铜雕塑《枪管打了结的手枪》(图6)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东河沿岸的联合国总部大厦门前,是卢森堡政府捐献给联合国总部的。作品对青铜材料的运用给人以更加厚重的感觉,赋予了手枪强烈的结构性,整体造型给人以简单、流畅的感觉。手枪被打了结,说明这把手枪再也不能从枪管里射出子弹,代表着大众反对暴力、祈愿和平的朴实愿望。虽然只是简单的雕塑抽象变形,但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象征意义却更加直观。

(二)现实意义

抽象雕塑在现代艺术史上的表现形式不断变换,从单一的价值取向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从近代艺术到现代艺术,经历了从三维立体的重心节奏感到表现结构与表现情感的不断变化。一代雕塑大师罗丹创作的雕塑作品《加莱义民》(图7)表现了城市精神与人文思考。而抽象雕塑大师贾克梅蒂通过他的雕塑来表现伤痛与孤独,从意识形态与表现语言彰显了独特的个人雕塑风格,雕塑以瘦瘦高高的造型、别样的纹理质感来表现人的弱小、无助,给人以强烈的孤独感,用极少的雕塑语言表现出了绚丽的情感世界,即20世纪中期欧洲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引起了观赏者的共鸣。到了英国近当代抽象雕塑大师托尼·克拉格,把对于材料的深刻认识运用到雕塑作品中,赋予自然材料以生命力,与材料共同思考,为材料找到了新的含义和新的表现形式。在这位抽象雕塑家的作品上,我们能看到材料与雕塑作品的互相配合、线条的灵动与飘逸。雕塑到了当代,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雕塑艺术家把不同特点的材料运用到雕塑作品中,在城市中心、建筑物门前、博物馆中发挥着不同形式、不同艺术价值的功能,并实现了雕塑艺术语言的多元化。

(三)教育意义

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发挥着不同的效用,但所创作出的雕塑都会给人以新的思考。从罗丹的传统雕塑到吴为山中国近当代写意雕塑,这些雕塑家无论对社会思考,还是艺术进步都有所推动。近当代雕塑艺术家不断运用新的材料来表现雕塑造型的不同肌理,探索雕塑艺术新的可能性和新的空间结构,以及如何运用材料的结构、线感、纹理、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力,如同音乐一样组成新的艺术篇章,并为当下的人们带来积极、健康的启发。艺术意识形态的不断变换与社会思想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材料不断被发现,艺术意识形态也不断被赋予新的价值取向和新思想。近当代雕塑艺术家通过材料表现丰富的雕塑艺术世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求索新的艺术发展,并在雕塑艺术空间中为新的雕塑艺术家开拓新的艺术思路,使雕塑艺术薪火相传。

三、结论

抽象雕塑艺术的出现在雕塑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艺术的革新必然都是对旧的美学观念有所推翻。在西方艺术史的漫长时间里,雕塑艺术都发挥着主观记录短暂生命体和神学观念的作用,而抽象雕塑的出现,更加突出表现了艺术家情感主体和作品的精神内核。相比于古典艺术而言,抽象雕塑艺术更能体现人文思想和表意属性,在冗长的雕塑艺术史中,抽象雕塑艺术做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列宁说:“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着自然。”理性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进而将复杂的精神情感转变成简单明了的形象。艺术家对于抽象雕塑概念的了解越深,对艺术作品的加工就变得更为精简。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革新,材料语言表达的人文观念在当代抽象雕塑发展史上产生着新的思考与理解,当代抽象雕塑家在寻求着以材料为媒介来向时代阐述观念的各种可能性。当代抽象雕塑是雕塑艺术史纵向的延伸,在观念上它是现代主义的、是当代的,在艺术属性上依旧是雕塑的。当代雕塑更多探索的是人的情感与体现,探索的是艺术是否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强调的是人文属性。从雕塑艺术的意义来讲,当代雕塑因为材料的多样性,使得表达情感变得更为深刻。最终认识到,从历史的雕塑到人文的雕塑,当代抽象雕塑强调的不仅是人文性、观念性,也有着雕塑观念的解放性。

作者:李颜君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