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态语言交往对师幼关系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态语言交往对师幼关系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体态语言交往对师幼关系的影响

体态语言这种独特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幼儿园中尤其值得研究。幼儿园的师幼体态语言交往不像学校中的师生交往那样大多集中于课堂,而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以其无意识间散发出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默默地影响着儿童心智和情感的发展。本研究将“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界定为:教师与儿童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和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媒介,而开展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改造的双向活动及其所形成的普遍关系

研究的方法

在本研究中采取自然观察的方法。在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以及操作性定义基础上,建立行为类型系统并加以编码,采用描述记录与编码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原始资料并做出深入分析。本研究将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以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观察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第一次师幼体态语言交往行为,包括师幼双方体态语言交往发生的背景,体态语言交往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本研究中的访谈多为非正式的个人访谈。主要是在教师组织活动后,或者是在“不经意”的聊天中进行的,一般就已发生的师幼体态语言交往行为作为谈话纽带,以了解教师对师幼行为的建构性理解。

研究的设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某市的省级示范园小、中、大班各一个班级,在每个年龄班连续观察两周,尽量使各个年龄班一日生活各时段的活动相对一致,共收集299起师幼体态语言交往事件。在本研究中,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分为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运动。根据预观察获得的信息对体态语言做分类与编码,①并设计“师幼体态语言交往记录表”。体态语言类型主要有:E———眼神,F———面部表情,H———手势语,B———身体动作,D———距离。此处的体态语言类型,是指双方在整个交往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体态语言,并不是单指一方而言。交往行为结果为:Success———成功,Fail———失败,而该行为结果主要是针对行动发起人而言。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在各年龄班以及各类活动中,师幼体态语言交往存在差异。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的总数看,经X2检验,小、中、大班的师幼体态语言交往存在差异,其中小班中发生的体态语言交往最多,其次是中班,最后是大班。年龄小的儿童由于心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体态语言交往占有特殊地位,故使用体态语言进行交往比较频繁。就幼儿园各类活动中发生的体态语言交往来看,生活活动中师幼体态语言交往最多,占总数的45.15%,近乎一半。在生活活动中,师幼体态语言交往一般集中在照顾儿童生活、抚慰儿童情感两个方面。所以,体态语言交往较频繁,且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多数教师认为读懂儿童的身体语言并且及时地做出回应,有利于师幼关系融洽。如午睡起来后的梳头环节,据观察及与教师交谈,发现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不管是长发还是短发,儿童都非常希望教师帮助梳头,渴望与教师进行身体接触(D距离)。在梳头的时候,儿童会替教师拿梳子,将皮筋主动递给教师(B身体动作),教师也会很温柔地梳理头发、拥抱儿童(B身体动作),师幼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E和F)都会流露出满足和爱意。

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的发起方在不同年龄班和不同活动中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教师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占交往行为的多数(59.53%),说明在体态语言交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但是,在不同年龄班和一日生活的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小班以及生活活动中由儿童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占优势,其他年龄班和其他活动中都是教师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占优势。小班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会主动寻找机会以获取教师更多的关注,生活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儿童有更多的体态语言交往的需要。各年龄班师幼使用的体态语言类型没有差异。经X2检验,教师和儿童使用的体态语言类型和频率没有差异(P>0.05),双方用得最多的体态语言是身体动作,教师所用体态语言排在第二位的是眼神、第三位的是距离,儿童则分别是距离和眼神,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均是手势语和面部表情。可见,师幼都倾向于用身体动作、距离的接近来表达情感。有研究者认为,亲密关系的产生有赖于身体上的亲近,这种接近至少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②眼神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言,在各个年龄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熟悉的场景:“‘好了,我们要开始上课了,请你们……’站在前面的教师没有往下说,只是眉毛扬了扬(F),微笑着用期待的目光环视着(E)每个幼儿,并把双手放在自己并拢的腿上(B)。‘小手放腿上,小脚并拢!’全体幼儿看着老师齐声说,并且都将自己的小手放在腿上,脚并拢,嘴巴里也不说话了(B)。这时,才开始上课。”由此可见,“教师目光环视全班每位幼儿,表明教师对全班幼儿的关心和尊重,心中有全体幼儿,同时又是控制课堂秩序,提醒幼儿听课的一种艺术。”③教师和儿童的眼光接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待和激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双方丰富的内心情感可以用眼神巧妙地传递和表达。

师幼双方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主题有区别。从体态语言交往的结果来看,成功的占绝大多数,成功的270次,失败的29次。失败的交往大多是儿童发起的,其中有一些教师发起的波折性的体态语言交往,交往多次后教师总是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主题有维护规则(53.85%)、表达意愿(18.08%)、抚慰情绪(15.38%)、表达情感(7.69%)、其他(5%)。儿童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主题集中于寻求关注(71.43%)和表达情感(28.57%)。这些差异与师幼双方的角色地位和角色心理有关。在一日生活的各时段,教师有很多时候是在维护规则,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以权威者、规则的维护人等形象出现,儿童则是“需要教育的对象”。所以,一般是事务性的体态语言交往,这和活动本身强烈的目的性特点是分不开的。“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在成人看来算不得什么的事情,在幼儿眼里则往往被看做是无法承受的压力,成为他们遭遇消极情绪的源头”。④比如,儿童与同伴发生矛盾时,马上就会哭着走到教师身边“告状”。据研究人员的观察以及与教师的交谈,其实很多时候儿童发起这类体态语言交往是希望寻求来自教师的关注,只要教师能够提供及时简单的安慰和鼓励,他们一般会平静下来。究其根本,是儿童内心对教师怀有依恋之情,在教师眼里这些行为是简单而幼稚的,但对儿童自身发展来说却极为重要。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关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师幼体态语言交往以教师为主导,大部分交往由教师发起,教师与儿童在交往中的地位不平等。关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的特征。师幼体态语言交往具有情境性、交互性、教育性和明显的角色特征。关于师幼在体态语言交往中使用的体态语言类型和性质。从总体上看,各年龄班师幼使用的体态语言类型变化不大,性质上有所差异。在一日生活的各时段,教学活动中事务性的体态语言交往占主导。在其他活动中,只要不是涉及常规问题,则是情感性交往占主导。关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的主题。教师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主题多集中于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责任体现———规则的维护和意愿的表达;儿童发起的体态语言交往主题集中于作为成长者和学习者的心理需要———情感的满足。

(二)教育建议

教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有效传达。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是最重要的功能,而且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丰富得多。所以,教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准确表达,适度适时,保持相对的稳定,要有一定的意义,各种体态语言(手势语、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等)自然和谐,并与有声语言协调一致。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己的体态语言中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多采用表达正面情感的体态语言。根据我们的观察,儿童喜欢教师对自己微笑、喜欢教师拥抱自己、喜欢教师对自己伸出大拇指、喜欢教师蹲下来与自己平视。

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多维交往。交往是儿童内心的需要,如互动的需要、表达的需要等。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往往对儿童发出的体态语言交往信号敏感性较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主要由教师发起,儿童作为受动者的情况更多。所以,教师要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创造机会满足儿童体态语言交往的需要,组织多样活动促进师幼交往、同伴交往等,并在交往中平衡、协调师幼双方的角色。体态语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要学会辨别并响应儿童的体态语言交往,要善于观察儿童、读懂儿童。“观察幼儿活动中的交往状态,发现幼儿活动中的神态情感变化,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行为取向”。⑤同时,“使幼儿的交往动机和交往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积极的强化,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积极、适宜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行为,以达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目的”。⑥

教师要善于调控情绪。“学生从教师的面部、声调、身姿变化中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期望的高低、评价的好坏、喜爱的深浅,由此作为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其情绪变化,而情绪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⑦所以,教师的体态语言不仅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我们的研究中,已经证实教师的情绪对于师幼体态语言交往具有重要影响。当教师情绪状态较好时,精神饱满、教态亲切,更愿意与儿童积极交流;当教师情绪低落时,精神不振,无暇关注儿童的需要,甚至会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儿童身上。教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当一个教师收起自己的情绪,努力构建积极情感型的师幼互动,以期望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儿童,微笑着请儿童回答问题,发起积极愉悦的体态语言交往,儿童会感受到信任、鼓舞,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气氛轻松和谐,充满欢乐和生机。显然,教师善于调控情绪,也为师幼双方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本文作者:季燕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