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论文

一、言之有理论证周密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给出准确的观点和充足的证据,没有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论证,就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既不知道给出的证据如何证明观点的准确性,也不理解观点准确在哪里。所以,还需要用周密的论证把准确的观点和充足的证据联系起来,才具有说服力。论证周密,即论证具有逻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借助语言作为外壳的逻辑思维链条串联起来的,有其内在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规律,在表达思想时要准确、有条理,前后一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等,都要环环相扣、条理分明。

二、言之有情

卢梭曾指出: “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这种 “东西”就是情感。列宁也曾指出: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进行干巴巴的说教,而要运用有情感性的语言,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自觉接受教育。

1.情由衷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言之有情,以情感人,其本身首先必须饱含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必须是自然的、真挚的,不要虚情,更不要煽情,否则,不但不能感动学生,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情由衷发,感人先感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真诚地认同、坚定地信仰、努力地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达的政治、道德等情感。这种坚定的信仰和情感并不是牵强附会的,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心信念的自然流露。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是非、善恶、美丑之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评价,才能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2.显象语言传情

显象语言,即能唤起人脑对具体物象再感知的语言,它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灵动,给人展示的是一幅具体可感的立体画面,能激起人的联想和想象,使人受到感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起草 《共产党宣言》时就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在这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 “贵族”的憎恶之情。当然,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动情的显象语言,莫过于诗化语言。如喜悦时 “漫卷诗书喜欲狂”,悲伤时 “恨别鸟惊心”,得意时 “春风得意马蹄疾”,失意时 “江枫渔火对愁眠”,羞怯时 “犹抱琵琶半遮面”,豁达时 “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浮现在脑海,可谓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运用诸如此类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无疑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其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3.语调传情

语调,即说话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缓急的起伏和变化。语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感。具体来说,一般表达急切、兴奋、震怒等情感时,语调或高亢激越,或掷地有声,或风驰电掣……;表达沮丧、悲哀、沉郁等情感时,语调或舒缓平稳,或轻声细语,或流水潺潺……总之,鲜明的语调变化可以给语言增添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由语调丰富带来的情感丰富,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倾入学生的心灵,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因此,为了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乏味的说教,增强其魅力,使语言生动、有力地表达,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教学情感的恰当传递来灵活运用语调,尽量避免一堂课下来语调一平到底。

三、言之有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它的语言是经过高度凝练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不能准确形象地将教材语言 “翻译”为教学语言,就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言之有趣,即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既要有睿智又要有兴味。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程,使其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内容,增加学习热情。1.通俗易懂。列宁在论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时曾经说过: “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外来语,背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等一系列重炮。”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若以浅显明白的语言阐述深刻内容,就能达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效果,也更易于大学生喜闻乐见、消化吸收。为此,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书本理论。思想政治理论是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经过高度的凝练而形成的,呆板的照本宣科与就事论事的说教不仅无法讲出理论的实质内容,更无法吸引和打动思维活跃、思想开阔的大学生。其二,多用生动朴实的大众化语言,少用高深、晦涩的专业术语和过于理论化的词句。但要注意避免语言的肤浅化、庸俗化,力求做到形式简朴,内容深刻。其三,多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少用那些冗长拖沓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言不仅精辟有力、催人奋进,而且能使大学生乐意听,能听懂,方便记忆。

2.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教学趣味性的有效保证。它的特点是既使人发笑,又意在言外,富含哲理、引人深思,是思想、学识、智慧、情趣在语言运用上的结晶,曾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 “欢乐的、美丽的、人类生命的冬青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适时穿插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疲惫感,使其在欢声笑语中愉悦地理解、接受教学内容。但教师在运用这一艺术时要注意:一忌庸俗浅薄的笑话。这里所谓的风趣幽默,不是在课堂上讲庸俗浅薄、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笑话。这类笑话虽可博得学生一笑,活跃课堂氛围,但没有任何 “营养”,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抹杀课程的思想性。二忌插科打诨的戏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毫无根据甚至与主流价值取向相违背的戏说传闻,会抹杀课程的政治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怀疑和反感,造成学生思想混乱,甚至形成偏激的价值观念。三忌恶语嘲讽的恶搞.虽然同风趣幽默一样,恶语嘲讽的恶搞也是意在言外,使人发笑,但二者的性质不同。前者是善意的,是言语对象不反感的或传统道德接受的;而后者是恶意的,是言语对象不乐意被丑化的或传统道德不接受的。另外,恶语嘲讽的恶搞纯粹是内心私愤的发泄,除了解构和抹黑言语对象外,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3.生动形象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它是通过已知的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运用类比,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增加论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加深对论点的理解。如1928年前后,面对红军中许多人不理解创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这一情况,指出: “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力气,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正是通过对 “屁股与人的关系”的阐述,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论证了创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避免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的类比,同时在阐述时要注意透彻、到位,否则只会让学生感觉杂乱无章、莫名其妙。

四、言之有度

任何事物只有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才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变化、发展,否则,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而 “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可以说,任何真正的艺术,其 ‘微妙之处’就在于此”。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把握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急缓得当、张弛有度、深浅适度,恰当把握教师、学生、内容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和协调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既要防止 “不及”,又要防止 “过”,以便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1.深浅适度

大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国情有所思考,但同时又因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思想体系还未完全成熟等原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内容存在认识模糊或偏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所传递的内容要深浅适度,既不能太深刻,也不能太浅显。太深刻,学生难以理解、认可和接受;太浅显,容易理解,但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同样难以认可和接受。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思想认识特点和社会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涵盖适度的教学内容,找准深和浅之间的平衡点,进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2.精泛适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高度凝结的、较为抽象的理论,要把它传授给学生,就需要经过一定的阐释,把其浅显明白、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但是教学内容有主有次、有深有浅,学生对其的已有认知也有多有少、有对有错,并不是每一个观点都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大讲特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处理精与泛的关系。对于那些主要的、深刻的、学生认知少的、认知错的,要多•72•花时间和精力,必要时还可贯穿始终,巩固加深理解;相反,则要少花时间和精力,必要时一带而过,稍作提示即可。同时,论据的引用和论证的展开也要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论据的引用和论证的展开虽然使论点更有说服力,但也不意味着越多越好,一方面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引用论据,详略结合论证,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张有弛、主次分明。

3.情理适度

在一定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 “讲理”的,但这不意味着不要投入感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通过情理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不能仅靠投入感情感染学生,而忽略甚至抛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讲理”的本质,同时,不能感情起伏过大,表达太过夸张,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虚假,并反感、质疑教师的情感及其所讲内容的真实性。此外,不同大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不尽相同,教师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和看法,既不能因为其某一方面认知深刻而过度赞扬,也不能因为其某一方面认知模糊而简单批评,而要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无论褒贬,都力求中肯、适度,既不让人感觉冷漠、没有情义,也不让人感觉虚情假意、言不由衷。

作者:任园园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