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3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师的语言要生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讲述语言要说到学生心里去,就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学生就会在真情实感的体会中,学到知识,而不觉得生硬。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善于做贴切、形象的比喻,把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教学虽然是一个严肃的工作,但是并不排斥语言的幽默。一段恰如其分的幽默插语,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还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学到知识,同时陶冶了情操。

二、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挖掘知识的内涵,而不是教师越殂代疱。启发,就是不要把事情的结果说完、说尽、说全,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言犹尽而意无穷。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去感受和掌握新知识,给学生指出一条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道,然后让学生自己步入知识的殿堂。苏东坡说过:“言有尽而义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意味着说话,写文章要注意含蓄、有启发性,不要太直露。当然,这里不是说教师讲解不要透彻的讲解,而是先启发,然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动脑动手,然后做粗深的讲解。这样,学生就理解深刻,掌握扎实。

三、教师在备课中多下功夫,力求精准

教师在讲台上所讲的语言,都应该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书面语言加工成教学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地方尽量变得通俗易懂。善于使用断句,在讲课前提示主要内容,也就是导入语,这个提示性的说明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要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自然地引申到所讲的内容之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的内涵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学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方法。在教课结束时,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概括讲过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便于知识的系统化,加强牢固性。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不仅课前进行周密的考虑,并把它写在教学反思上,课后还要总结教学语言中表达的得失,进行补充、修改。不断完善,以便上好下一节课,这样,使自己的语言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以上就是狭义的备课。广义上的备课,还包括教师在课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上网了解新闻,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学修养的深度,取决于观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生活的阅历。所以要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四、语言要生动,语文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用普通话讲课,不仅标准,而且具有亲和力,同时也提倡讲普通话。有的教师用本地方言讲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旦说普通话就吞吞吐吐,不知如何表达,这些都是平时不练普通话的后果。我们平时就该多听广播,多听录音,多练习发声、咬字、吐词的训练,尽量达到规范、标准,形成良好的习惯,为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有渴求知识的欲望,而生活经验又不足。所以,教师的语言就是要根据这个对象而变化自己表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上,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境界。学生此时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问?看法有那些不同?都需要教师及时地把握,从而机智灵活地处理教师自己的语言。教师熟悉学生的语言,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语言特点,从而恰当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以便于他们的学习和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他们语言中的缺点和问题。这样就能在教学当中注意、加以改进和纠正,所以教师深入学生,会倾听学生的语言,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是使自己的语言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的重要保证。具体到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诱人的导入语,唤起学生进入意境

正如事业的成功需要良好的开端一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出色地教好每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选择好每一篇课文的导入语很重要。根据所教文章题目的不同,可以运用不同的导入语。有时,可以运用简短的故事导入。

七、巧妙的过渡语,激起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分析完第一段马上就分析第二段,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即使老师对每一部分分析的完整无缺,也不见得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采用巧提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思索。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小片段、小故事或典故进行过渡。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根据文章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既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分析《白杨礼赞》的过程中,讲过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一段话。有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村的两个男青年在一起谈论他们各自的女朋友,一个说:“我的女朋友真漂亮。”另一个接着说:“我的女朋友并不漂亮,可是,一次她在行路的过程中,有个男青年在用眼不停地瞟她时,竟掉进了路壕里……”他的故事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虽然在课堂上讲这样的故事不够文雅,但说明了他开动了脑筋,理解了这种手法。我就借题发挥,进入了对课堂内容的分析,学生准确地找出了“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也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八、设置悬念的结束语,引领起学生情感的线索

在教学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时,运用这样的结束语是最恰当的。比如,《七根火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分析到无名战士向卢进勇转交火柴的过程中戛然而止,提出这样问题:无名战士的生命如何呢?卢进勇完成任务了吗……欲知后事如何呢?且听下回讲解。运用这样的结束语来完成本节课,是很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时刻牵挂着主人公的命运。有时,也真能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总之,教师的语言是教学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海霞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职业高中

第二篇: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一、探幽须曲径

游览园林人们喜欢沿回廊览胜,或沿着曲径探幽。欣赏文学作品,读者也都有“文似观山不喜平”的感触。这个审美情趣反映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希望“好像源头通曲水了”,从而达到曲径探幽的目的。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要把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引入课堂,做到调动自如,游刃有余,或塑造形象,或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新奇多趣,易于理解知识。为了引导高尔基的《海燕》文章结构和内容,不少老师喜欢问学生: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而有的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却一反常态,这样问学生:这篇散文诗是由三个画面组成的,每幅画上有背景,有海燕的形象,请你找找看是哪三幅画面?同一个问题,由于问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单刀直入总是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枯燥。《雨巷》教学中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三月五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作者简介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也是容易落于俗套的一个环节,这简单的环节也应想方设法去挖掘新知,把学生带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善教尚幽默

善于教学的人要崇尚幽默的教学风格。培根曾说:“善读者必善幽默。”莎士比亚也说过:“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幽默是高品位的文化。听之有趣轻松,思之意味深长。幽默是语言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善于用一两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而取得教学行之有效的戏剧效果,使学生在轻松笑声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她像坐在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是孙犁以景衬人的写法,用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诗化了水生嫂编席的劳动场景,映现了水生嫂美好纯洁的心灵,在引导学生分析后如果这样点一句:如果让康大叔坐在这上面,行吗?学生会哈哈大笑,笑声中透出了理解。相声、小品演员备受观众喜爱,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让观众陶醉,让观众开心。语文老师也是一样,谁能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谁就会更加受到学生尊重和喜爱。其实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大多有幽默风趣的特点,不仅学生喜欢这些老师,而且一般周围的同事也喜欢。幽默的人会更加受人尊重,更容易成为名师。易中天成为一代名师,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是大江南北的人喜欢的还应该是这位教授的幽默诙谐风格。板着面孔的老师,即使学问再大,众人也会不喜欢。特别是面对“90后”“00后”的学生,更应寓教于乐。幽默的风格已经成为用来驾驭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俗话说:“不到讲台站,不知教书难。”诚然,教学涉及方方面面,关联诸多因素,但不苟言笑、严肃冷漠、拒不改变就是误人子弟。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求索。

作者:常江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

第三篇: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探微

一、生动形象,让课堂语言“活”起来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活起来,才能把课讲得生动传神、才能吸引学生。要“活”,教师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而亲切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其师”;随着课堂探讨交流的深入,教师就要善于将初始营造的那种和谐而亲切的课堂气氛,激活成既和谐亲切,又催人奋进的“心理场”,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信其道”,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并进而“竞其能”,使他们觉得语文不再是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而似一种游戏,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为此,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会问、多问、爱问,给学生问的机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问的胆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语言生动形象,讲人如见其人,绘景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把学生紧紧吸引着围绕课堂教学要求转,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抑扬顿挫,让课堂语言“立”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语调的变化,并以此来控制学生的注意。若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

三、语重心长,让课堂语言“热”起来

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生命。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如同聆听美妙的琵琶曲,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让其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得以陶冶和提升。

作者:耿燕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