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究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究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究2篇

第一篇: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一、包容性与交互性相辅相成

包容性与交互性是两个相互促进的概念,包容意为容纳,交互意为交流。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应首先对节目嘉宾与其他主持人的语言具有包容性,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产生交互性。主持节目与为人处世一样要懂得倾听,要包容对方的观点与语言,这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中尤为重要。“访谈”顾名思义是一种互动的模式,即追求嘉宾与主持人之间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而在节目中,主持人未必对嘉宾或者其他主持人的意见思想完全赞同,有时甚至持相反意见。这就要求主持人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对嘉宾和其他主持人进行包容和理解,并借此建立对话平台,《天天向上》就是这类节目的典型。《天天向上》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观点也不甚相同,但主持人汪涵却并未急于否决嘉宾的说法,反而让他畅所欲言,最后再对自己的认识娓娓道来。除此之外,汪涵并没有建立“一言堂”式的节目模式,反而与嘉宾和其他主持人很好地互动起来,常常妙语连珠,建立了对等的交流,从而拓宽了节目的思想内核,真正使主持人作为一个交通枢纽的作用出现,产生了良好的节目效果。

二、文化性与时代性交织相融

作为媒介形象,播音主持人担负着信息传达的重要作用,这要求主持人的语言既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要求能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只有如此,主持人所代表的节目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许多优秀的播音节目,如中央广播电台的《网络文化看点》《走遍天下》,以及《新闻密码》等,正是因此才广受听众的好评,提升了节目的受众忠诚度。人们常以“杂家”来形容播音主持人,其核心内涵就是主持人无论是文学、地里、历史、政治等方面知识,都应广泛涉猎。一个播音主持人也只有全面地提高了文化素质,节目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讲述道理才能入木三分。反之,若主持人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在节目中可供发挥的空间便显得有限和局促。薄弱的文化素养很可能导致传播主体语言上往往索然无味,节目质量也因此深受影响。除此之外,语言的时代性则代表了播音主持人与时俱进的能力。语言富有时代性,使播音主持人更具亲和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节目的审美空间。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所说“主持人需要接地气”。如何在语言上亲近观众与沟通技巧密切相关,语言的与时俱进就是良方。可以说,近年来的新闻类的节目一改过往严肃刻板的形象,越来越多地采纳了由新闻事件、网络用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这不但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从以往观众的被动接受变为了如今的主动革新。实际上,社会迫切需要这样有温度的新闻。由此可见,文化性与时代性的交织相容是一位优秀播音主持人所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结语

语言艺术是播音主持人的灵魂。一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应灵活运用语言,并在与时俱进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保持节目收视率。同时也对今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了启发,警示了我们应更加重视对语言艺术这一播音主持人核心功力的培养。

作者:付焱 杨锡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第二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欣赏批评

一、播音主持艺术批评

作为艺术的标准,从大的方面主要有两项: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思想标准主要指作品的内容,艺术标准主要指表现形式。播音主持艺术的思想标准,实际就是指创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语言作品中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反映。如对文字内容或节目宗旨的深刻理解、清晰的表达;对受众思想能否产生正确的引导力量;语言表达的分寸是否得当等。在播音语言的运用上,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会有多种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有时还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传播效果。如在陈述反面意见时,我们常会运用一种“故作反语”的表达方法;在转述一种并不十分鲜明的观点时,我们会把它的实质性问题强调得很清楚;一个平淡无奇的情节,却可以表现得跌宕起伏这样的表达往往基于播音创作者个人的理解和评鉴能力,当然由此产生的传达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评鉴播音语言艺术作品时,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存在理解上的问题,而是表达技巧或者说是表现能力上的不足,一些很好的思想内容会成为“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去”,这样的艺术效果显然就暴露出创作者表现手段的贫乏,需要努力加以锤炼和提髙。播音艺术十分强调创作者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语言能力。播音教学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吐字归音、练气发声的方法,提倡正确处理好“情、声、气”的关系。基本功是否扎实,在播音创作中反映得十分明显,它直接影响创作者能否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表现节目的内容。近些年,出现了一些观众十分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形式。主持人亲切、自如的话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亲切自如并不是放任随意。实践证明,语言形象是需要塑造的,如同“包装”一样,如果仅追求一种随意、浅白的语言形式,就会失去语言的魅力,也谈不上审美艺术效果。

二、欣赏、批评与创作的关系

播音创作是欣赏和批评的基础,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都以具体的播音主持艺术作品为对象,这是批评和欣赏的共同点。但是,欣赏偏重于感性活动,批评着重于理性分析,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欣赏水平提高了,批评的质量才能提髙,反之,对作品的分析越深入,对作品鉴赏也就越全面。目前,我们的欣赏和批评大多局限在专家评奖的过程中,这远远不够。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听取听众的意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专家的积极评论。当前对广播电视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现象存在的分歧较多,特别对“播音腔”“主持调”的认识各有褒贬。“腔调”本来指词曲的声律,今天我们又把它理解成语调,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主要表达手段,其原本是中性的概念,但从某种“专家圈”的争论,却把各自的语言观点带进了褒贬的涵义,一种认识觉得传统播音可以“涵盖”主持人,另一种认识却需要“走出魔圈”去追寻“另类”的语言范式。在语言上,形成了播音员和主持人完全对立的业务观点。这个问题原本并不复杂,可以通过正常的讨论和争鸣取得一致认识,没有必要搞出两套标准、两类研究方向,这种状况很不利于艺术创作的发展,也容易误导主持人的语言创作和方向,影响听众对语言艺术的正确评价。总之,艺术批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彼此依存的关系。艺术创作的直接目的是为受众提供欣赏对象,欣赏的需要推动着创作;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重要的中间环节,批评促进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普遍提高,批评的水平又因创作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更大提升。

作者:岳大为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