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言艺术教学应用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分析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是很讲究的,绝不能有随意性。作为教师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讲究语言的功效。
一、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教学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它的外延与内涵。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就要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使学生完全懂得它们的外延式互相排斥的,内涵是相反的,它们共处于自然数的范畴之中。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学生对“1”和“0”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也为后面学习分解质因数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要掌握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除了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外,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语言应得体严密,具有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时,有两种方法,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每种解答方法。第一,先算什么?第二,在算什么?每步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讲清道理,在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弄清意义所在,解决问题,决不是把几个数字用乘号连起来,因而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了层次性。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在讲解时,语言平淡、抽象或概念化,缺乏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听起来就乏味,甚至出现“刀枪不入”的现象。反之,教师的语言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抑扬顿挫,语调自然,并伴有适当的表情和暗示,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面对学生站立讲台的老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使概念本质体现在“庐山真面目”中。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
四、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
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语言的反馈与再现。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重,若没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学生和教师难以沟通。所以教师必须使用规范语言———既普通话,这样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感。而且根据要求读出所讲的层次、结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25乘以4的积,加上50除200的商,和是多少?”教师在每一句话后面作适当停顿,并能读出关键词的逻辑重音,因而学生听了能理解,便照样子读题,理解题意。所以教学教师要使用数学术语,便于学生接受,对于教学难点尽可能分解、简化。在教学中多注意教师的语言艺术,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何文峰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中心小学校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
[摘要]教学语言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连接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素质的提高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要借助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还应形象化、有情感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
在生物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专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规范使用生物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展现语言艺术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叙述。
一、生物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生物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精准的语言和词汇对学生明确表达概念,讲清原理。例如,讲“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乍一听似乎正确,细一想,不对了。难道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属于生物了吗?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物学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不可以胡乱用词来代替生物学当中的一些专用名词和概念原理。
二、生物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要表现为使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将复杂的理论性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课堂教学语言生动性的基础是要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好奇是其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新鲜事物有非常高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掌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突出趣、新二字;语言词汇要善于启发性和诱导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血液循环》时,我把它比作是学生在环形跑道上循环跑步,比喻成公交车从起点站开始向终点站运行,中间经过很多小站。把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等大的血管比喻成长江与黄河,都是由无数小江(小动脉)和小河(小静脉)汇集而成。与此同时,我还将卧薪尝“胆”、满城尽带黄金“甲”、功夫“熊猫”、731细菌部队、2012世界末日(生态平衡)、人兽杂交(遗传和变异)等影视和历史带入课堂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重复展现各学科知识点结合的魅力,丰富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生物教学语言应形象化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课本当中较多地利用类比方法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使深奥枯燥的内容变得简单有趣。例如,在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时,教材这样表述:“汽车需要加油,是因为汽油、柴油等燃料能给汽车提供能量。你需要吃东西,是因为食物不仅能提供建造你身体的物质,还能给你的身体提供能量。”这样形象化的表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有关生物知识方面的谚语知识引进课堂,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现象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生物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口头和形体的语言、表情、情绪、态度等传递着情感信息,使学生接受到知识。而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关心程度来反馈情感信息和接收到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带着感情去上每一节生物课。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堂没有情感交流,只有单调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令人生厌的。所以说,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前提条件。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亲切和蔼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从心理上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鼓舞人心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会煽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综上所述,生物教学语言,从形式上说,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准确精练,流畅自然,风趣含蓄;从内容上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新,言之有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灵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苑乐河 单位:山东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在以示范、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中,语言交流更呈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地位,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体育教师如何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地使用语言,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提高,正是体育教师语言技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艺术;体育教学;激励性语言
一、注重体育教学语言精练、准确、清楚易懂,提高实效性
体育教师的口令要准确、清晰、果断、节奏感强。洪亮的口令能使人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教师必须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要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这样,教师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秩序时刻井然有序。体育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环境,体育课一般都在户外的运动场上进行,周围的刺激物较多,对学生感观的刺激也比较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能否抓住学生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和技能,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讲解时语言必须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在体育课的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某一个技术动作理解错误,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错误或不足,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采取有针对性的简练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纠正。
二、重视激励性语言的原动力,发挥其魅力
激励赞美性的语言要成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原动力,是教师善于在教育、教学情景中选择和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话语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它是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是教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技能教育课。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理解动作、形成良好的认知,还要获得良好的肌肉感觉,利用大脑对肌肉的支配,合理利用不同的肌肉,最后正确完成技术。体育学习的过程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尤其在泛化阶段,由于每个人的运动能力和天赋不同,对动作的领会差别很大,因此,把激励性语言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流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要有高超的技巧,使学生有认同感。使用的语言要恰当,对待技术学习进步比较慢的同学,要注意纵向比较,恰如其分地表扬他(她)同过去相比取得的进步。对待经过一定时间努力收效甚微的学生,老师要利用学生表现出来的其他优点进行鼓励。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对自己能力或进步的认可,就能激发成就感,产生练习的动力,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时机要准确。时机是时间和机会的有机组合,在人们的各项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有较强的新鲜感,加之自尊心的驱使,就会产生自我激励心理。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学习新技术时学生所表现出的这种心理,艺术地、恰如其分地向学生传达新的学习目标定位、优势意识、团队精神等。当学生对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技术有一点体会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加以鼓励;当学生处于某种困境时,教师要及时表现出关切、热情和理解的态度,尽职尽责地为其排忧解难,激励其勇敢地克服困难,唤起其对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不要讽刺打击。当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动作时,运用肯定或赞扬的语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鼓舞的效果;如果用轻视或漠不关心的语气,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很难完成动作。因此,对完成动作好,掌握技术快的同学应当表扬;而对身体素质比较差,技术水平低的同学,虽然完成的动作质量比较差,但只要一个细节做得好,教师也应用赞扬的语气表扬他,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其出色完成任务。反之,讽刺、挖苦、训斥,甚至打骂,就会产生敌对情绪,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从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善用激趣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热情,富有感染力。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来体现的。这种情感就是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对学生的热爱,基于这种情感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的直接感觉是和蔼可亲,真挚感人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愿意接受他所喜欢所尊敬的教师对他的教育。用亲切热情的教学语言,带着爱心去上课,让学生感到教师始终在爱护、关心着他们,不歧视他们,这样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任务就会顺利完成。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能精确地表达教学内容,还要实实在在,千万不要掩饰己短,蒙骗学生。正直朴实是体育老师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学的一面镜子。当然,除了准确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讲究语言的节奏,轻松明快的教学节奏,会给学生一种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体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师不但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先成人后成才,这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研究和掌握不断发展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教育规律。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自己的语言技巧,具有清晰、简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体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语言实践,教学时注意反馈调整,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自己教学语言之短,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日趋完美,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课应有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限魅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者:李国柱 单位:冀州市冀州镇中学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强化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和领会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艺术性,教学语言要讲究规范性、引导性、生动性、简洁性和激励性,增强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言艺术、激励性
一、注重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提升讲课的质量,深化学生的理解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和语言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讲究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性,这样可以提高语文讲课的质量,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缺乏,受到身心发展的束缚和限制,一些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教师的讲解,学习上出现困难,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升。教师可以调整语言面貌,改变语言风格,给学生平易近人的印象,运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掌握在于理解,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注重提高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内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近距离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教学对话,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成长都很有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语言的艺术性,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增加师生交流,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改变语言的形式,实现和学生课堂上的对话,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要优化语言的面貌,这样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鼓励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好的语言表达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分析与研究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讲究规范性
教学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性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保证学生向着更高层次学习而努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言的规范性,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小学生正在打基础的阶段,语文知识很宽泛,无法判断学习的知识是否正确,教师要重视讲究语言的精准性,因为学生都是无条件地完全接受教师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要保证引用例子的客观真实性,不违背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讲究引导性
小学语文教学逐渐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向,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疑问的方式代替陈述式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注重语言的引导性,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提示和引导,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重视生动性
小学教材生动性强,故事性强,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突出这个特点。教师要运用讲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语言,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声音的表达要相对夸张一些,运用小朋友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读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要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讲课的时候提高语言的生动性,挖掘自身魅力和潜力,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让语言更加生动。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重视简洁性
太复杂的语言学生很难理解,讲课时间有限,简洁的语言能帮助教师高效发挥讲解的作用,提高讲课的效率。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为标准,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简单直白,容易理解,方便学生学习。教师要保证简洁性在一定的范围内,过于简单直白,学生的理解力的培养可能得不到锻炼,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重视激励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积极增长学习的正面情绪,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塑造健康的个性品质,重视疏导学生学习上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教师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增长学生学习的自信,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感成就感幸福感。同时,教师要采用温和的批评教育形式。小学生学习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激烈批评,而是要改变严肃尖锐的批评形式为温和的批评形式,帮助学生积极改正错误,认识错误,多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对错误产生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讲究语言的艺术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重视运用语言艺术,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重视讲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实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张姣君 单位: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第五篇:低年级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低年级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那就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如果低年级的班主任能够很好地掌握语言艺术的窍门,那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事半功倍,对班集体的影响程度、管理水平都会大大提高。从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笔者认为提高低年级班主任的管理语言艺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低年级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的特点入手,分析合理运用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期望对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语言艺术
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充当着教师和班级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如果班主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班级管理,就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低年级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和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的特点
要熟练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班级管理,首先要对语言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
1.语言要言之有理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确保每句话都讲道理,通过良好的语言组织技巧,条理清晰地将道理阐述出来,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关注和照顾,确保学生和班主任能够在较为理性的状态下进行沟通交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发挥语言艺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
2.语言要言之有别
言之有别,即指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有所侧重地运用语言艺术。此外,低年级的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确立,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的深入了解,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语言要言之有物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事实情况开展管理,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说理和教育。
二、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对于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语言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1.有机地将表扬语言和批评语言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多给予学生关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低年级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探究陈丽娟(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江苏苏州215636)要注重表扬语言与批评语言的结合。用表扬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行为,用批评的语言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和错误,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不断督促学生进步。
2.要充分重视师生情感的建立
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班级的重要管理者,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将有声的管理行为与无形的感化行为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3.要充分挖掘管理语言的特色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管理特点,每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艺术,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生活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4.要有善于说服教育的语言艺术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犯错误的学生,此时说服教育就成为首要任务。低年级班主任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巧妙劝说,注重方法技巧,从而激起学生的进步欲望,发挥育人效用。
三、结束语
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多样化的,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增进师生情感、促进班级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丽娟.专业化角度探索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吴开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2(2).
作者:陈丽娟 单位: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第六篇:初中语文语言艺术教学研究
新课改以来,呼吁教学中渗透有效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表现之一就是语言艺术的有效应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发挥语言艺术实现有效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启发性、体验性等特性,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全面了解语文教材和学生情况,把握课堂时机,创设语言环境,增强语文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应用语言艺术,奏响语文课堂旋律,为学生创设畅游知识海洋的环境,实现语文有效教学。
一、巧妙运用导入语
好的开端是做事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课堂导入也是一节课教学成效的直接影响因素。新课导入语是新课教学的开场白,是学生状态从非学习转向学习的转型准备期,利于引导学生新课学习,激励学生完成学习,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导入语,组织好新课开端,控制好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创设导入悬念,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入新课,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如,在《雨中登泰山》一课导入中,我给学生说到:我国地大物博,孕育名山大川,有着古老文明,比如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三山五岳,一湾千里、奔腾咆哮的长江黄河,每每想到这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泰山,有擎天捧月之姿、拔地通天之势,历代文人都以诗词形式赞美泰山,如杜甫《望岳》中的“一览众山小”,给我们以神往的境界,我们只有攀登泰山绝顶,才可以领略山岳风光。这么美的风景,就让我们开始《雨中登泰山》的学习吧,以文章为向导,我们一览泰山。
二、精心设计提问语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遵循“作者介绍-速读课文-齐读课文-字词解释-教师分析-作业布置”的教学步骤,演绎一场语文课堂独角戏,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沉闷无趣,学生语文思维很难有效调动。可以说,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缺少提问。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如,我在《愚公移山》一课中,给学生解释词语“孀妻、遗男”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只有小孩子帮助愚公移山呢?孩子的爸爸会让他去帮忙吗?”我向学生提问,学生们纷纷思考答案,大大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激活学生语文思维,使语文教学出现小高潮。
三、仔细推敲讲授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作为教学主干,需要系统性的讲授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讲授语利于激活学生语文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否则,无趣的讲授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会觉得讲授是多余的,甚至对语文讲授产生抵触心理。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应用语言艺术,增强课堂讲授的实效性,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我在《故乡》一课讲授中,当我讲完一半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然后,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为什么杨二嫂叫豆腐西施啊?我并没有及时回答学生,因为课文还有一半没讲,然后我反问学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到:因为杨二嫂漂亮吧。我反问:大家怎么知道杨二嫂漂亮呢?学生开始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然后我问,课文中素描式的语言,写出杨二嫂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漂亮的有很多,为什么叫杨二嫂是豆腐西施呢?然后又用“圆规”这样的词语借代杨二嫂呢?后面的课文中,又写杨二嫂为“嘴尖舌稠,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甚至小偷小摸。”从不同的课文描写看出,杨二嫂的灵魂已经变形、扭曲,是不幸的。从课文中,豆腐西施到圆规对比描写中,又道出了我国衰败的农村经济,写出了劳动人民身心遭受毒害。通过课文中杨二嫂前后形象对比分析,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愤慨之情。从这节课的讲授看,我以学生反馈的问题为基点,结合课文讲授将学生问题进行引导、延伸,从一个问题引出课文的写作理性高度,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发挥语言艺术,从导入语的巧妙运用到提问语的精心设计,再到讲授语的仔细推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服务,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激活学生语文思维,打造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作者:董兰彩
第七篇:《古都》四季感的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古都》是日本当代作家川端康成晚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雪国》《千鹤》《古都》三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千重子和苗子这一对孪生姐妹的坎坷经历。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刻画出一幅凄凉哀美的生活风俗画。川端康成的小说以表现日本传统美学而著名,他善于用自然清新的笔调来展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传统美和人性美,这些特征在《古都》中都得到了体现。这部小说曾两度被拍成电影,1980年由日本当时的偶像山口百惠主演孪生姐妹。
关键词:川端康成;《古都》;千重子;苗子
一、《古都》里的姐妹花
小说《古都》描写了一个名叫千重子的少女,父亲是京都的绸缎批发商,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但后来千重子发现,自己是父母的养女。尽管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千重子一想到自己的出生就伤感不已,认为自己是个弃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千重子在郊外遇见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这个女孩名叫苗子,正是千重子的孪生姐妹。她们出生时,因为家境贫寒,千重子被送给太吉郎抚养。苗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长大,在千重子还在为自己的身份伤感时,苗子已经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姐妹俩见面后,尽管千重子目前生活得很好,但苗子却一直自责,为什么当年父母抛弃的是姐姐而不是自己?使姐姐从小没有享受到父母之爱。千重子看到自己的妹妹从小就备尝艰辛,很是同情她,她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来为妹妹做一些改变。她给妹妹送腰带,想把妹妹介绍给父亲的朋友儿子秀男。但要强的苗子却不愿让姐姐一直因为有贫穷的出生而自卑,她只去过千重子家一次,还是为了让姐姐看看自己穿着和服的样子,因为这件和服是姐姐送的。在大雪纷飞中,苗子离开了姐姐家,独自一人回到了小山村。千重子家的绸缎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改变现状,只能和商业联营才行。因此,千重子为了父母的家业,听从媒妁之言,将水木商店的长子水木龙助招赘上门,而千重子的儿时玩伴真一正是龙助的弟弟。织锦店里的秀男一直倾慕千重子,但担心自己和千重子的不般配而不敢表白。后来遇到苗子,秀男将苗子当做千重子的替身,向她表示爱意,但苗子知道他心里爱的是千重子,因而婉拒了。小说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描写,不仅有苗子对姐姐的关爱,更多的是千重子养父母对千重子无微不至的爱。苗子虽然生活困顿,但她还时刻关注着姐姐的情绪,因为姐姐是被父母抛弃的,而自己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尽管生活的时间很短暂。但苗子总觉得自己在感情上比姐姐幸福,因此,她们见面时,她像姐姐保护妹妹一样保护千重子,下雨用自己的身体为姐姐挡雨。当她第一次见到姐姐,就高兴地表示自己一直想找到姐姐时,不料千重子却说自己是独生女,没有姐妹。敏感的苗子立刻体会到姐姐可能不屑有她这样的妹妹。当后来千重子向苗子打听父亲之死时,苗子立刻反问,为什么要打听这些,你又没有这样的家庭?她这样做无非是怕低微的出生影响到姐姐的生活。佐田太吉郎是千重子的养父,他是个艺术家,又是商人。他和妻子阿繁没有孩子时,抱养了千重子,原指望抱养后能生出自己的孩子,但后来一直没有生,他们就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千重子身上,为了不使千重子感觉自己是个弃儿,阿繁一直称千重子是自己偷来的,很对不起她的亲生父母。平时在生活中对千重子也是百依百顺,在得知千重子找到自己的妹妹后,他们都热情地邀请苗子来自己家住。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从中却体现出浓郁的日本文化的传统美,它不仅赞美了美好的人间真情,还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美以及日本传统的风俗。
二、川端康成笔下的日本物哀美
日本文学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开始,就有“物哀美”这个说法,“物哀美”是一种凄凉之美,指的是很多缺憾无法以人力来左右,像春花秋落,青春不再,和我国词人晏殊词中描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样,也和林黛玉葬花词中说道那样“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哀,这种悲哀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又无法排解。《古都》中这种“物哀美”一直贯穿其中,千重子虽然生活富裕,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就有一股悲哀涌上心头。她不知道父母为何将她抛弃,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读初中时突然知道这个真相后,她一度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事,父母吓唬她的。后来虽然养母一再说是自己趁她的亲父母不备,将她偷来的,但她始终不信。就因为这一点,自己的身世成了她一块心病。在真一试图向她表白时,她说自己是弃儿,具有强烈的自卑。后来,她在北山村听真砂子说,有个女孩长得和她一模一样。这时候的千重子既害怕自己的父母就在这里,又高兴快要解开身世之谜。在祁园节的神庙里,千重子终于见到了苗子,当苗子兴奋地表示自己终于找到了孪生姐姐时,千重子却打断了她的话,表示自己是独生女,没有妹妹。因为她知道苗子是在北山做粗话的,想来家庭一定卑微,因而她不愿承认自己是苗子的姐姐。但后来听苗子说,父亲因为砍树枝从高处跌下身亡,母亲随后也去世了。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抛弃,完全是家里抚养困难,不是其他原因,因而也就释怀了。知道真相后的千重子不再自卑,还主动找苗子打听父母的情况。因为不再自卑,所以她认为应该为家庭负责,所以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爱情。小说中的物哀美不仅体现在千重子身上,在苗子身上也有物哀美。苗子从小父母双亡,在外婆家长大,十几岁就开始做粗活,和男人一样砍树。在祁园节见到千重子时高兴万分,但千重子的话却使她明白自己的身份低微,千重子看不起她,于是立马改口称千重子为小姐。后来她还深深自责,为什么父母抛弃的是姐姐而不是她?尽管她的生活无法和千重子比,但她却同情千重子没有得到父母之爱,而她得到的父母之爱又何曾多?秀男是手工织锦的能手,他看一眼图纸就能将图案准确地印在腰带上。这一点很受太吉郎赏识,太吉郎曾想将他招赘上门。秀男也对千重子有好感,但却不敢表白,害怕自己身份低微配不上她。后来见到苗子,他们倒是身份相同,千重子也想将他和苗子牵线,但要强的苗子却不想成为千重子的替身而拒绝了。这篇小说字数不多,却将日本的传统美学都包罗了。
三、《古都》中的“四季感”语言特征
《古都》描写了京都一年的时光,但在突出时间观念时,没有采取直接使用时间表达得方式,而是通过古都四季的景色、节庆来表现。这种表现方式一方面刻画了古都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川端康成的美学风格,那就是“纤细,物哀美”的表达。在小说的开始部分,首先写千重子看见自己家枫树下面的紫花地丁,这种紫花一部分开在地上,一部分开在已经长满青苔的枫树上。别人都不在意,它们都被老枫树的风姿吸引了。但多愁善感的千重子却对这种紫花很在意,她一边思索,高高在上的紫花和地上的紫花会相识吗?会不会相认呢?同时又为寄生在枫树上的紫花担忧,这种地方寄生,能活多久呢?这里写花,一方面是表示季节进入春天,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寄生在树身上的紫花其实就是象征了千重子被养父母收养,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在祁园节遇到苗子后,千重子又想到了紫花,那一高一低的紫花就代表着她和苗子。作者这样的手法具有多重性,将时间和象征融为一体,突出了“纤细”和“物哀美”的特点。夏天到了,作者写到五月京都人要过很多节日,像葵节,就要派人来扮演斋王。而千重子因为雨天多,没有参加葵节。而是去植物园看樟树的嫩叶。然后又和真砂子相约到北山看杉树,结果在北山却看见了正在劳作的苗子。这里将千重子的悠闲和苗子的劳苦放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来表现,千重子这样富裕的生活,她还多愁善感。而如此困顿的苗子竟然觉得自己比姐姐幸福。这里展现的应该是哲学问题,幸福不是物质和身体上,而是精神上的。在看到北山杉时,千重子竟然羡慕长得和北山杉一样健硕的苗子,而健硕的杉树需要人工不断地砍去枝桠才行,这里又埋下了伏笔,因为他们的父亲就是爬树砍枝桠摔死的。到了六月二十日,就是日本的伐竹会。七月十七就是祁园节,这在日本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从七月初就开始准备。到了那天还要去寺庙祈福,就是在祈福的时候,千重子和苗子相遇了。八月十六是盂兰盆会,这是祭奠古人的节日,千重子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生父惨死,于是萌生了去看苗子的念头。到了秋天,千重子家的生意也越来越萧条,这时她认识了龙助,只有依靠龙助才能振兴家业了。而十月二十二日的时代祭之前,秀男去给苗子送腰带和和服。秀男是准备像苗子表白的,但苗子看出来了,一再表示感谢他织的腰带和千重子送的和服,表示这是唯一一次接受礼物,请他们以后不要再送了。十二月十三日是“准备年事节”,苗子是在这个时候去千重子家的。这时候也是京都最冷的时候。千重子的家虽然温暖,千重子也一再要求苗子住下来。但苗子却表示,自己虽然和千重子是姐妹,但她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无法融合到一起。她愿意住在北山小村,住不惯京都,因此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悄然离去,剩下千重子孤独地站在格子门外,任凭雪花落在头发上。小说的后半部几乎都是在刻画千重子和苗子不同的性格,苗子由于从小生活孤苦,养成了坚强果断的性格,她不需要被人怜悯,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千重子有差别,因而一直刻意保持距离。小说不仅塑造了孪生姐妹不同的人物形象,还将日本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介绍得非常详细,并且每一次节日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就这样,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语言展示了日本传统美。
[参考文献]
[1]王黎.川端文学中的美的形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伯香.《古都》的故乡意识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06).
[3]李芯.川端康成的《古都》之美[J].考试周刊,2009(28).
作者:彭远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