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探研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随一生并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上的健康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早在2014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教师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长期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带着兴趣心去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
三、引导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阅读教学,以更好地进行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都是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学生的思维较少甚至没有参入到阅读中去,此种状态的阅读叫做“浅阅读”。俗话中的“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生养成读天书的习惯,便是典型的浅阅读状态。另一种是心理活动较多地渗入到阅读中去,能够理解作者的境界,此种状态的阅读叫做“深阅读”。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六课《怀念母亲》时,全体学生在自主早读阅读这篇课文时都很认真,很明显全班学生都被此文所表达的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感动了。在阅读过程当中,由于课文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活动,所以学生阅读起来的效果特别好。在讲述《怀念母亲》时,课堂氛围活跃,一向很少举手的学生也很积极。现在想来有强烈情感活动的阅读能激发出学生强大的记忆力,并调动出他们强烈的思维活动,所以笔者在讲这节课时,学生的注意集中度和思维的活跃性都很高,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才越高。《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请4~5名同学宣读他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进行重点点评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多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五、引导学生累积,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积累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比如:分析该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的排比句;再对每个小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中将“水”比作“翡翠”,以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六、强调“读写结合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学生习作的极佳“样本”,教师可以把这样的文章当作“读写结合”的范例来教学。对此,教学形态可以定位为“读写结合课”。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言语表达”,也不在于“读写结合”,而在于其所呈现的丰富的内容,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或拓宽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在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以话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围绕话题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判断,在与他人交流、分享中,发展思维,提升认识。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鼓舞和教育学生,让他们的每一天都有着新的进步和体验,做孩子快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雷.让绘本创作点亮学生写作之门[J].信息教研周刊.2012,(15).
[2]承金花.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2,(11).
[3]黄清梅.聚焦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2018,(1):70.
[4]洪金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6,(9).
作者:周利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第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