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的渗透传统文化新视角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总结,并从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动起来”、将传统文化的童真性发挥出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文化传承工作五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古诗学习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文化聚集的历史长河下,衍生出很多闪耀世界的文明历史。小学教育属于教育的初级阶段,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便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创造新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做好传统文化渗透,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了很多传统文化,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因素很多,包括古典诗词、经典名著,也包括很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以古文学习为主。在此种情况之下,小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背诵和简单理解,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初步认识。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现阶段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并不注重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明显不足。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传统文化教学存在一定要求,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学生死记硬背为主,强行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记忆,此时学生如果对文章主体理解不深,便会为文章背诵制造了很多困难,同时也会出现学与用的相互分离。总的来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流程,更没有达到“字以传情,文以传意”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整体渗透力度不足,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各个小学学校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革新,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让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全部迸发出来[1]。
2析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2.1从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很适合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在1到13岁之间处于最强状态,此时也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新课标对小学生识字要求以会读为主,只有学会了识字,才能为后续的阅读和协作提供良好基础。在传统文化中,启蒙阶段的教育经典著作有很多,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都能为学生识字提供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经典著作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生字,同时还能对作品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和模范,写一手好字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字迹的工整,学生在写字中便有了一个好的模仿对象。在小学写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究笔顺和章法,还要将书法教学适当引入到教学之中,大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书法教学。在这其中,毛笔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学生传递“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思想,讲究横平竖直、刚正不阿。经过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们便会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从“欣赏”到“临摹”,再从“字法”到“章法”,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并不仅仅是写字,而是在临摹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字形结构讲解过程中,由于很多字在结构上存在很多要求,有的字需要注意结构大小,还需要为偏旁部首“避让”,这也体现出了一种做人的道理:胸怀远大和尊重他人。
2.2在古诗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2.2.1创设情境,激发激情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厚重,随着时代的变迁,使传统文化的内涵越来越深奥,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很大困难。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可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诗人陆游说出了自己虽然年纪已经很大,却依然牵挂着祖国的边防事业,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将诗中表达的情感挖掘出来。因此,教师可利用好的情景创设,将学生带到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之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2.2重视诵读和情感教育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将语文学习效果提升。利用诵读的方式来积累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将我国的民族特色展示出来。我国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很多,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诗文诵读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好的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诵读并不是单纯的熟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单纯的要求学生诵读,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一个方向,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效体现出来。例如,在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需要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2]。
2.3将传统文化的童真性发挥出来
从《舌尖上的中国》推动小吃行业的发展,到《百家讲坛》的火热播出,这些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想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需要人们设计出更多新的表达方式。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是浑厚的,在传承过程中不能将其限制在固定的框架之中,尽量将童真性发挥出来。目前,市场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内容改编的漫画在出售,很受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故宫》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对文章的基础知识讲解之外,还要让学生理解故宫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与故宫有关的数据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如《我的家在紫禁城》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一系列书籍主要针对儿童进行内容设计,利用幽默的语言和鲜艳的图片,将故宫中的文化、建筑、人物等完美诠释出来,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理解。
2.4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故事具有很深的哲理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很难领悟其中的真谛。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动漫,让传统文化“动起来”。该系列动漫将中国传统习俗、节日等引入其中,以《弟子规》为题材的《孝孝龙历险记》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动漫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表达出来,并以现实角色为原型,打造出生动的剧情,成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上述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了更多机会[3]。
2.5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文化传承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很多青少年开始接触网络,并受到了很大影响。例如,在2014年9月,《中国少年国学院》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传统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该平台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并将社会资源和儿童特点联系在一起,为我国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将教学范围局限在课堂之内,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论语十则》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中国少年国学院》网站中下载相关素材资料,为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提供有效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校中计算机设备进行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在机房中进行分组学习,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后续组织好学生的专题汇报工作,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并从学习和实践两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最终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探索出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薛凤秋.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9+11.
[2]王丽华,庞粟.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孔融让梨》为例[J].语文建设,2016,(34):22-25+39.
[3]张薇.浅谈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48-49.
作者:谢影 单位:阜南第七小学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