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文化融入大学的语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的语文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茶文化融入大学的语文教学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从1978年恢复以来,起起伏伏,发展与挑战并存。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现象。通过借助当地独特的茶文化资源,将之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或是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局的一条道路。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语文;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至今,已经走过了40余年。从初创恢复期到蓬勃发展期,再到如今很多高校或取消《大学语文》课程,或将之改为选修课,无不预设着《大学语文》课程当下的处境。从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的开设情况来看,《大学语文》课程在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的困境,有些学生觉得老师的讲授甚至不如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有些老师觉得《大学语文》缺乏专业性和挑战性,有的学校从专业指标进行考核,将之末位淘汰等等。看起来似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已经超越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层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们正遭遇‘母语危机’,文、理、工学生都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1]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仅仅将《大学语文》作为“高四语文”,即帮助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知识,同时,我们更应该将《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课程,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离不开繁荣的中国文化,离不开自信的先进文化[2]。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3]。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师范类本科学校,结合地方特色,笔者认为将茶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应是一条重新激活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

1大学语文教学概况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首倡南京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随后各地高院开始逐渐恢复或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并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从1978年到2006年,是《大学语文》的恢复期,但是,在这一阶段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06年11月举办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数据,在调查的100所高校当中“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已达到26%”,“中国国家图书馆登记的公开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达1402种。”从2006年到现在,可以说是《大学语文》取得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我们仅从教材的数据就可窥见一斑。我们打开读秀网站高级搜索,以“书名等于‘大学语文’”为条件进行搜索,找到相关图书713种;如果扩大搜索条件,以“书名包含‘大学语文’”为条件进行搜索,则可找到相关图书高达2240种,可以说远高于2006年的相关数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语文》的发展遭遇了困境,有的学校将《大学语文》课程改为选修课程,有的学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名存实亡,有的学校则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立。笔者所在的学校从1983年至今一直坚持《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立,为全校非中文专业素质必修课程,一方面承接了大一新生的语言文化的继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大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们走入审美的殿堂,让同学们自由自在徜徉在经典作品的优美意境之中,从中领略到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且于2010年开始使用自编《新编大学语文》教材,目前已经经过了两次修订,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第三版。从第一版开始,《新编大学语文》就注重凸显教材的在地性、民族性和当代性,特别设置了“贵州作家作品选”单元,精选贵州、黔南著名作家作品,让学子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贵州、黔南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中传递出的文化自信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贵州茶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制茶的传统,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茶叶的产区之一。1980年,贵州晴隆发现了距今200-500万年以前的茶籽化石,把中国茶叶种植的历史往前推了一大段。茶圣陆羽有云:“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4]“都匀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多次荣获大奖和好评;贵定“云雾贡茶”由于其稀缺性和优异的品质,受到众多茶客的追捧;茶中新贵瓮安“欧标茶”,采用欧盟标准,努力打造中国有机茶;“湄潭翠芽”、“石阡苔茶”、“梵净山翠峰茶”、“雷公山银球茶”、“遵义红”、“金沙贡茶”、“水城春茶”、“晴隆绿茶”、“朵贝茶”、“羊艾毛峰”等均为贵州本地茶叶名产。贵州各地均有优质的茶叶出品,在茶叶市场上“贵州茶叶”也是优质茶叶的代名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生说起来“双十一”、“618”、“圣诞节”、“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打野”、“freestyle”时头头是道,却对本地区本民族的名优茶叶、茶叶诗文知之甚少,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基于此,将茶叶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应该说是找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3茶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贵州作为最早的茶叶种植地区,其茶文化也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首先是挖掘学生的个性,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搜集家乡的茶叶品种、茶叶种植、茶叶故事、茶叶诗文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展示,以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第二是选取茶文化当中具有特色的形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便于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并进而能主动探究其中的魅力。比如向大家展示茶叶的制作方式,绿茶、红茶、红茶、砖茶等等都有不同的制作工艺;茶叶的烹饮方式分为煮茶法、煎茶法、点茶法以及撮泡法四种,目前比较通行的是撮泡法,但是煮茶法在游牧等少数民族当中较为流行。第三是选取名人茶诗进行讲解。如《诗经》当中《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以往的生活也是美好幸福的,即使是吃苦菜,和心爱的人一起也变得甘美如饴了,只可惜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豳风•七月》当中也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抨击当权者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老百姓只有采些野菜果腹。如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由茶入禅再到人生的感悟。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首诗正揭示出了中国茶文化当中那种悠闲、恬淡、静雅的独有特质。第四是黔人黔茶黔诗。如黄庭坚在饮用都濡月兔后,作诗《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都濡在今遵义务川境内,黄庭坚从制茶、品质、余味等方面给予了都濡月兔很高的评价。第五是现代茶文的讲解。如熊志扬发表在贵州日报上的《石阡苔茶》一文,让我们走近苔茶姑娘,听她们讲述苔茶的故事。第六是当地少数民族茶歌的品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荣的一个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勤劳善良,能歌善舞,既有活泼有趣的茶歌,也有欢快灵动的茶舞。如《贵州茶香》,“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酿了茅台酿茶香。”

结语

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造,将当地具有突出特点的茶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从而能够激活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走进家乡、走近民族的基础上体味传统诗词、传统文化的美好意境、美好品格,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宣讲者,并进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佘丹清,张曦微.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12.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唐)陆羽.茶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第56页.

作者:孙勇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