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审美与求知的结合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小学生是非常有可塑性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要在教学中欣赏他们,理解和解读他们快乐、愉快的眼神,接近他们蕴藏智慧、洋溢着情感热情的神态和学习精神时,不但要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审美,用审美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刷新教学成绩,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从而实现审美与求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大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它的丰富性、人文性等,学好它真的应该说有很多的契机和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的原因,他们对语文学科的魅力还不能很好的发现、窥探,对于语文学习,只能是被动式的、任务式的完成,而不是主动地接受,所以,老师教学累,学生学习也累,且效果平平,成绩不高,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时代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要求,整体倾向素质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等等,让学生首先学会用审美的视角看待语文,学习语文,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美好,让语文学科中的这种美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渴望学习语文,使学生能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有探索、追求的目的,从感官到视角到情态等,激励学生全面学好语文,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笔者在此,就审美与求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合运用,谈几点自己浅见与总结,希望能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助一份力。
一、运用激趣导入法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导入对于一堂课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打开学生学习学习状态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能把学生快速代入学习内容,使学生沉入其中,主动、自觉学习内容的主要手段。首先,导入是开启新课的方式,也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好坏可以说会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前几分钟或几句话的导入,既能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代入感,也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新内容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里的紧张与压力,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其次,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对美的事物充满天然的好奇,所以,情趣化的课堂导入既能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意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第三,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故事、景色、人情世故等,都知之甚少,老师在导入时借用先进的多媒体,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接地看到课文中的描写美,感受到课文中的人情美、故事美等等。比如,在学习《草原》时,老师考虑到小学生大多数都没见过草原这一真实的现象,在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草原上广阔无垠的状观,展示那种“天苍苍,野茫茫”草原之感,还有“一碧千里、人欢马叫”的草原风情等等,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意识代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心里想,草原真美,运用语言发出感叹,草原真大,草原真绿,草原上的人民真热情等。学生初步对草原有了这样的感慨与认识,老师接下来再运用谈话式的教学方式,自然就能进入新课的教学,能大大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让学生带着对草原美的欣赏和渴望,深入学习,获得新知,从而实现审美与求知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图文带学生深入理解
语文是一种语言,对语言的学习不但要会认、会说,还要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才能达到灵活运用,表达思想的目的。但是我知道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知识基础等不同原因,他们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篇课文中的重要词语、语段,甚至整篇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都很浅很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语文老师的口头解析和讲解,即使老师费了很大的精力,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为他们也不理解老师语言中基本的意义,更不要说其深意了。显然,这样单一、简单的教学方法,不要说能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审美,激发其求知欲,就连最基本的理解都很难实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想通过学生的审美,增强其求知欲,一定要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通过文字了解课文内容,也能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和观察了解课文,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是用《草原》这篇课文为例,学生对“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并不理解,老师用语言也难尽其意,教学只能算是浅尝辄止。但是如果老师借助多媒体,运用几张关于草原的图片或者几段关于草原的视频,让学生从心、到眼、到听,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就能让学生心眼结合,真正理解什么是“一碧千在”,什么又是“并不茫茫”,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草原》这篇课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草原美,而爱上这篇课文,形成主动、自觉地学习和了解这篇课文的自觉性,大大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升华学生的学习意义。
三、深化主题加强知美融合的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学科的与其它所有学科的不同就是它内容的情感性、丰富性、多样性。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很多道理,如,为人处世的方法,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等,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意境,使学生能做一个丰富的,有内容、有趣味的人。当然,一切的结果,要建立在学生对每一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对每一个故事的了然于心上,才能使学生学会这一切,懂得运用这一切强大自己,提升自己。否则,学生也只会咿呀学步,固化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为学生上每一节新课时,一定要深化主题,突出主题,并要加强知美的融合,使学生带着美感,进入更深的学习。就如《草原》这篇课文,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最后一定要回到或者要紧紧结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一个主题,深化主题的意义,强化课文中心,增强学生的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赏析这句话的情感美,意境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发挥想想,“你果你身在草原,或者初见草原,你想对草原说什么话,对草原的人民说些什么,会怀揣怎么的情感和深意向草原以及草原上的人民话别呢?”这个时候,学们的嘴里说的,脑中想的一定是“草原你真美”“谢谢草原上朋友的热情款待”“蒙汉一家亲”情感连接等等。在这种状态下,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运用图文并茂,文字与视频结合的呈现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景和情感,更能实现审美与求知有机融合的教学效果,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审美与求知是两股有力的力量,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能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使审美能激发学生一定的求知欲,使求知深化和提高学生相应的审美能力,实现审美与求知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欣赏、喜欢,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从而为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知音励志,2016(022):45.
[2]张晓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8):51.
[3]吴秋玉.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47-48.
[4]连星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9.
[5]吴海燕.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读与写(上,下旬),2015(7):100.
[6]胡春成.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12).
[7]宋丽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7(08).
作者:陈改花 单位:甘肃庆阳镇原县东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