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自信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自信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自信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转型发展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中职语文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明确了“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导向,分析了“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构建文化保障机制、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健全文化渗透方式这几方面,探索了“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途径,并行之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方式中,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改革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能够站在世界文明视域下,对本民族文化价值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1-2]。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认同的占85%,对外来文化摒弃能采取理性态度的占73.7%,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同自身文化价值的,这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为文化自信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文化活动开展创造了先机条件。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明确自身的导向,切实把学生引向增强文化自信的轨道上。让学生在对自身文化价值从心理上认同,进而流露出真挚且深厚的情感;对自身文化生命力上进行有力地张扬,进而表现出坚定而执着的信念;对外来文化采取理性扬弃的态度,进而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职语文教学才能在当今倡导课程思政热潮中焕发出自身的魅力,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底蕴不深中职学生普遍对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心理认同感上比较薄弱。据调查,69.9%的中职学生网络阅读比较靠前的往往是小说,特别是言情及武打小说占59.3%,对古典文化缺乏兴趣,类似四书五经等国学读物感兴趣的占5%,对孔子的言论仅仅停留在课本中介绍的皮毛知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理解也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继承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思想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前中职学生课外语文活动习惯沉迷于电视剧、游戏、网络短视频中,在这些不经鉴别的视频资料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中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薄弱甚而缺乏自信。

(二)文化渗透机制不全文化自信视域下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要有科学、完善的体系。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总体规划不是很明确,中职学校没有把语文学科教学提高到政治站位上,学校对教学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从战略高度将语文教学“文化自信”融入进行总体部署,进而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在语文课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总体要求没有做到全盘考虑;在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中,没有将文化自信教育有效融入语文课程目标中,并分配适当的课时,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切实地将文化自信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在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上,课程评价体系还停留在以往以考试分数高低论教学成效,在规划语文评价和思想政治评价的占比上没有合理安排,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上不够系统全面,无法保证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融入落实落细;没有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纳入语文课教师日常管理考核,语文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得不到有效增强。

(三)文化创新动力不足激发全民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当前文化创新的引擎。现在中职学校强调水平测试,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轨道,填鸭式教学教育方式把大部分中职学生局限在课堂有限的空间,扼杀了他们创新创业的动力。虽然现在许多中职语文教学也开辟语文综合实践课,课外也开辟了创新创业空间以及创业基地,但更多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文化自信内容的融入,中职学生人格培养无形中被边缘化了。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职学生思维方式已经习惯简单化机械化,他们习惯按部就班,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是积极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相互撞击的文化及观念中,被动接受多元文化洗礼,对文化表现出迷茫甚而错失方向的态势,导致中职学生丧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力。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一)构建文化保障机制——树立文化自信第一,优化课程体系,注重文化有机融入。目前中职语文课程体系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模块融入空间不足,有必要结合中职学生对文化吸收的现状进行适当调整,课外开设如“重读老子”“走进论语”“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四大名著解读”等文化选修课程,让经典诵读活动切实有效地融入中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全过程中,让文化融入活动在制度层面上形成有力的保障,在机制上有长期的支撑条件,确保文化融入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要积极开发校本文化课程,编写校本文化教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与政治经济、历史和公民素养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同频共振的课程资源开发态势。要把各种文化社团的打造纳入文化体系建设范畴,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传播、经典诵读、剧目展演等文化体验实践活动,使其在角色转化中切身感受文化魅力,不断生成文化自信。第二,转变评价机制,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就中职而言,文化视域下语文考核应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更突显实际文化的应用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学生全方位表现:可以开展文化辩论、文化知识竞赛,结合文化专题教学开展评价,也可以暑期布置传统文化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进行量化测评等。积极摸索有关路径,顺应文化视域下内容拓展的变与不变,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注意对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中对文化自信融入考核的要求,根据文化视域下语文教学的特点,将学期总评成绩占比作调整:平时文化体验活动占20%,文化应用能力测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要统筹考虑,设计综合评判机制。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文化自信第一,注重国学经典传诵。世代相传的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国学中经典著作,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智慧的资源。中职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诗词大会”,结合学校技能技术文化艺术节活动举办诗词大会。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前开展经典诵读外,也可通过开展课外“经典诵读”兴趣小组活动,订立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经典诵读诗词,组织参赛选手报名。经过初赛、决赛,让更多爱好经典诗词的学生投身于诗词的海洋,去感受经典文化永恒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掀起诵读经典的热潮,成为校园文化亮丽的风景。同时,还可以倡导中职学校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以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诵读经典文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用古代圣人思想来洗刷心灵,用他们的思想精髓作为精神食粮来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聆听古代圣人的教诲中跨越时空接受文化熏陶。第二,注重传统文化品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3-4]。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德治天下”,职业院校语文教材蕴含丰富传统文化资源,平时在阅读鉴赏时有意识去挖掘教材中文化资源,在课本这厚重的文化载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文化自觉,进而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品鉴《劝学》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并在《威尼斯商人》中明确谴责残忍和仇恨、讴歌仁爱和友谊的主旨,进而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第三,注重传统文化体验。体验传统文化就是用身心去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列宁说,回忆过去不是为了缅怀过去的痛苦,而是要承受新的使命。教师可以开设乡土文化体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这片黄土地和黄河孕育的“黄色文明”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文化体验,内化于心,践之于行。也可开展红色资源传承教育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注1。

(三)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深化文化自信第一,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当前职业教育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中职语文教学有必要顺应新时展,把文化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培养纳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平时在课堂上不妨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开启逆向思维模式,应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思维火花在撞击中光芒四射,进而提升创新意识。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探索意识、风险意识、奉献意识,把文化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打破常规,不要习惯从本本中找答案。职业学校更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空间,开启创意点子,开发创意产品,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第二,提高文化创新动力。提高文化创新的动力,就要对文化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欣赏的眼光敏锐观察、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激发文化创新的动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用“欣赏型教育模式”。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功底薄弱,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当教师在完成教学风景的前期设计、导游的任务之后,就应主动退居幕后,在教育情境中,以一种文化人的人格魅力作为风景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用自己对文化诠释的智慧欣赏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文化“欣赏”活动,引发学生学会创新、主动创新,用创新实际成效来见证教学的质量。

(四)健全文化渗透方式——生成文化自信第一,搭建Moodle平台,构筑线上渗透阵地。基于现在中职学校已经实施全面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搭建Moodle教学平台已成为现实,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成为新常态,文化渗透方式在“多模式化、多形式化”上显得异彩丰呈,丰富的文化知识动画及文化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上传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Moodle平台的线上测试功能,可以及时了解中职语文融入文化自信的教育成效,做到有的放矢地创新中职语文课程体系。如上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在语文Moodle平台,通过观看文化视频,在讨论空间畅谈文化,在检测空间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了解传统文化由来及相关习俗,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重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传承文化,从而引发中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5]。第二,通过写作教学,进行文化体悟教育。写作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文化融入有效的方式,通过写作,让学生反思文化,传承文化,体悟文化的魅力。写作教学进行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可以是口头作文、随笔记录、命题作文等。口头作文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文化情感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文化滋养,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与所想、所感和所悟;随笔记录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把对文化的理解产生灵感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文化的特别感受;命题作文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对文化生活的体验,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珍视程度。比如,围绕“敬业与乐业”这个主题,将一些传统文化渗透到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珍惜现今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同时,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热善好施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用随笔记录生活点滴,探讨在当今时代善良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该以何种方式存在?把善良与真诚作为乐业的音符加以弹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弘扬互助友爱的精神,共创和谐美好的校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立足文化自信视阈下,注重将育人与育德相结合,实现在知识教育和技能传授中渗透思想引领和价值传播。将教材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生活、实践教学等环节中有机映射文化育人内容,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进而实现寓教于乐、寓道于教、寓教于导、教学相长的效果,进而有效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薛玉成.文化自信研究的新进展:一个研究述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8.

[2]张建昌.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9(9):71-74.

[3]李欣.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4]满建利.庄丙武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0(4):22-25.

[5]武聪.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张玲 单位:福建商贸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