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摘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语文课程作为传授传统文化的载体,积极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策略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立足课文,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学习诗歌文化;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融入课外活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开展名著阅读,拓展视野;增加选修课程,丰富知识积累。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策略;核心素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精神形态、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语文课程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这其中的隐性价值就包括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保证中华民族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缺乏重视,主要教学活动以高考为指挥棒,高考考的内容多教,高考不考的内容少教或不教。有的教师虽然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但流于形式,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传承处于脱节状态。

2.教师缺少教学经验

部分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但缺少相关经验,只能生搬硬套,授课方式也不新颖,这无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存在排斥心理高中生升学压力大,甚至部分学生认为高考内容以外的知识没有必要学习,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以上这几种情况导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前,教师可通过制作关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在教室张贴传统文化的海报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相关音乐或相关影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或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就自己了解和喜欢的传统文化进行交流、讨论。学校还可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普及相关知识,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心理。

2.立足课文,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立足课文内容本身,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穿插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文章或诗篇。而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课文授课时,要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和背景,然后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爱国诗篇《红烛》时,教师可先了解《红烛》的创作背景,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影片、短视频或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又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时,同样可以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学习态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可向学生穿插介绍中国古人的学习态度、文化精神等内容。例如,在教学《师说》《劝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课文意思的同时,可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其中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宝贵精神文化,对当代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其学习、传承。

3.丰富教学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如仅依靠教材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可结合课本适当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做好引导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课业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兴趣是让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等知识,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有的学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对此,教师可通过应用新颖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话剧等表演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话剧的形式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传递的思想情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课内活动,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学《登泰山记》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泰山的视频或图片,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魅力所在。还可以建议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家长陪同攀登泰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巍峨雄壮,然后在班级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种感受。

4.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学习诗歌文化

古代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芣苢》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生动展示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和多样的诗歌形式。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诗歌的魅力,从而对中国诗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加强引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探究,了解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课文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充满抱负的英雄形象,而在生活中,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则是奸臣、小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下搜集支撑自己想法的曹操的事迹,上课时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可多角度认识曹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进行其他课文或历史人物的介绍时,教师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人物背景,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努力让学生每次学完课文后都有兴趣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6.融入课外活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学《离骚》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时引入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并通过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制作粽子、香囊、五色丝线等,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同样,在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例如,在中秋节一起分享月饼,腊八节一起分享腊八粥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并积极致力于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开展课外名著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国古代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很多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对此,高中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例如,在教学《水浒传》的节选文章时,教师可在讲授课文的同时,适当拓展一些书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在教学其他名著节选文章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小图书架,放置一些中国古代名著,或让学生把自己家中的图书拿到班级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可随时阅读,随时查阅资料,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的中国古代名著,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8.增加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除了课堂内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校还可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指定教师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逐步提高文学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建立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团,如文学阅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绘画、民族音乐、民族戏曲等社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宣传传统文化。

四、结语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收,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教师要选择能够顺应时展潮流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对于不顺应时展的传统文化,应该及时摒弃。如果一成不变地去继承,将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沃土。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支撑民族凝聚力的爱国精神、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到今天依旧适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传统节日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身上,对此,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王石生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