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平等
学生不是教学的附属,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有着与教师平等的人格与学习需求。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个体,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和谐
教师与学生并不只是教与学的知识互动,如此单一的师生关系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枯燥与繁重,产生疲惫心理,而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平等的,还应是和谐的。有着微笑等微妙情感的沟通与互动,这样才能打动内心深处,心心相印,才能将师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民主
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堂。这就涉及教学的民主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控制话语权,让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与余地,不仅要允许学生发言,而且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教学的民主性,才能使师生关系更近一层。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向的,都是为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教学目标偏离有效教学,背离新课改,那么整个教学活动也会出现偏差,自然无法实现有效教学。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合理的呢?以往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获取,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让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学生并不能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实践行为中,学生整体素养低下,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单纯地看重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学情以及课堂教学的进展来高度驾驭,灵活把控,将三个维度渗透于无形,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备课时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就文本来进行讲述,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文本。从而掌握基本的字语段、学会朗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领域,就会变得高效。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同样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关键在于怎么运用、如何运用。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要科学而理性地看待,根据实际教情与学情需要来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提高学生全面素养。
(一)互动探究法
有效教学不是知识单向地由教师传向学生,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构建知识的互动过程。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改变以往的讲解分析式教学,代之以师生互动探究法。对于一些重难点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来展开充分的探究,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解,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
当遇到一些学生个体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小组内成员按其特长与优点来分配角色,以实现强强联合,以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在组内展开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式与提炼,在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中解决问题。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丰富、呈现方式的多元,能够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总之,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研究语文学科,将语文教学与教育形势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冶玉英 单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
一、利用游戏性的竞赛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游戏是学生都喜爱的一种活动,即使是初中的学生也十分喜爱游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设计更多具有游戏性质的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短的、内容比较容易的且比较有文采的文章,让学生开展激烈的阅读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能够快速阅读完整篇文章,回答正确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然,问题需要教师提前预设好,确保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和分析得到答案。只要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求学生停止自己的阅读活动,运用抢答的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紧张又具有刺激性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快速集中到阅读中来,并且运用自己灵活的思维加工和处理阅读获取的信息,从而得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游戏性的阅读形式,无疑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教师阅读教学中一种宝贵的教学措施。例如,新课程改革之后,每个年级除了有一本语文教材之外,还都用一本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物。这本读物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选读的内容,是对课本教材内容的一种补充和拓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这本课外读物真正发挥它自己的价值,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此,我在每周的语文课堂中都拿出一节课来,组织学生阅读这本课外教材中的文章。首先,我为学生指定好阅读的文章以及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整片文章,最后一起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实,我在提问的时候问题有时很浅显,如文章的作者是谁,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文章属于哪种题材等。起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忽视掉。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告诫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每个细节,即使认为很浅显的知识也要注意到。慢慢地,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当我在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便会很轻松地回答出来。
二、在全班展开阅读笔记活动,让学生能够保存阅读后的成果
阅读是获取知识或信息的一种途径。当我们在文章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后,就要及时地将这些知识记录并保存下来。我们人类大脑的记忆是具有遗忘性的,如果我们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不能够及时保存或是记录下来的话,等到我们下次想运用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忘记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动脑阅读的同时,重视动笔记录保存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理性化思维的形成,是巩固阅读成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而且,这种阅读后动笔记录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一时兴起的阅读性,让学生对阅读行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当我们阅读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后,总是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这个结果。但是,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人愿意和我们分享。这个时候为了能够满足学生阅读后的表现欲望,就只好让学生把阅读后的知识或是阅读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情感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为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组织学生开办了《读书专栏》这个活动,每周都要求学生把自己记录和保存的阅读成果放在这个专栏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且,学生在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同时也欣赏到其他人的阅读成果,并会针对某一个知识进行谈论和研究,让班集体中形成一种积极阅读的风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给予那些不断努力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和表扬,通过各种形式的赞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之后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并且激励着其他同学也不断努力,快速提高自己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激励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更多阅读知识和能力。
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剧来演绎
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十分动人或是有趣的故事情节,在学习或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剧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体会文章中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态度。如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加强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加深对文章所叙述事件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文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性的综合发展,从而可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方法,能够快速地在文章中找到想要的知识和答案,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作者:刘亚君 单位:河北省抚宁县大新寨学区四通学校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激情
1.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更能打动学生的人心。将音乐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现文字的无穷魅力。尤其对于一些包含着深厚情感的文章来说,让学生深入地体会情感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情感只靠语言讲解,学生往往很难深刻理解。而运用相应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与烘托作用,更能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活导入。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作者的凭空捏造,而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对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而是要将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导入文本的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熟悉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1.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运用提问技巧,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展现个性,释放潜能,从而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规律等。我们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切实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使设计出来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与探究动力。另一方面要深入解读教材。我们要对教材知识全面把握,这样在设计问题时才能突出重点与难点,才能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质疑,展开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只是让学生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处于轻松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不断激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互动过程。
三、实施多元评价,挖掘学生主体空间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只重学习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并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学科的教学需求,不利于学习信心的增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我们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全面改革,采用新标准、新方法、新手段,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不断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空间。
1.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不只是被评价者,还是重要的评价者。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这样,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得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学生更能接受。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客观看待自己,更加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往往会抹杀学生的诸多努力。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态度、情感、发言积极性等全部纳入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客观看待自己。
3.实施赏识教育。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用放大镜来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给予必度的表扬,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表扬固然重要,但是批评同样是一种激励,也是必不可少。只有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主体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作者:连军霞 单位:河北省柏乡县槐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