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培养学生口语训练的语文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培养学生口语训练的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培养学生口语训练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职语文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目标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技术型人才不同于技能型人才,虽然他们的任务都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成产品,都在生产第一线上工作。但技术型人才偏重于理论技术和智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于经济技术和动作技能。技术型人才要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离不开调度和分配,这都需要具备较好的口语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也必须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谋生手段。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时会显得非常重要。一个敢说、会说的学生和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在具有相同的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前者比后者录用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对高职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二)学生人学素质分析

学生人校时的口语水平普遍较低。由于高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有的还来自偏僻的山村。环境的限制,教学条件的差异,有些学生平时在校时缺少口语训练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往往显得内向,不善言辞。有的学生一开口说话就会脸红、结巴。让他上台来演讲,更是手足无措,词不达意。在一次辩论赛中,旅游专业一年级的四名选手在整个自由辩论时间里,几乎无反驳之力。据(文汇报)载,由杭州市教委组织的招生咨询会上,参加咨询会的学生和家长成千上万,但开口咨询的都是家长,孩子却在旁边一声不吭。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在口语表达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社会用人观念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把孔子的“敏于行而钠于言”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认为不善言辞是一种人生美德。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用人制度采用的是分配制,个人缺乏选择权。因此,善不善言辞都无大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消了过去对人才统包统配的做法,实行双向选择。在招聘和面试时,作为应聘者就必须勇于推荐自己。而这需要口才,没有一定的口才,就难以达到目的。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现状,开展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二、高职语文口语训练方法

(一)基本功的训练

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基础的当然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其中包括普通话的训练、课堂口语训练、日常交际训练。

1、普通话的训练

普通话是用于我国现代生活和交际的汉民族共同语。在口才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笔者认为非常必要。例如在应聘时,好的语音面貌能先入为主地给用人单位带来好印象;在演讲时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能产生共鸣。不仅应聘、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标准读音,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知识,约束和规范学生讲好普通话。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较多的高职学生语音基础差,带有明显的方言音或个体缺陷。而且这种习惯形成多年,根深蒂固,短期内较难改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的工作就应着眼于细处、小处。如在公共场所设立“推普”标语牌,教学场所设立“推普”板,各班级设立“推普”角,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晨读、朗读讲演比赛等。

2、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阵地,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现阶段,我们的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中专、职高、普通高中和技校,从总体上讲,他们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在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上都有不小差距。这些差距在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的话,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朗读模仿,稳步过渡

在学生能够准确发音的基础上,一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通读顺文章,要求声音洪亮,断句准确、停顿自然。这一训练可安排在早自习时间进行,需多采用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美文,也可以配合普通话训练教材进行训练;二是让学生模仿老师或音像材料的示范,体会说话时的节奏、语调、神态、表情等,掌握一定的口头表达技巧。

(2)尝试发言,逐渐放手

开始时可让学生提前准备说话内容,从简单的词语联缀、回答课堂问题、复述课文内容、情景对话、分组讨论到根据既定话题上台讲话等,到后来,可慢慢缩短学生准备的时间,可临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简单回答,或临时提问某话题,让学生即兴发言。其间,要求不可过高,需循序渐进,只要学生能说得流利顺畅,有条有理即可。

(3)自由表达,全面提高

这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此时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基本表达能力,教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可通过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辩论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教师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言之有物、重点突出,且言之有理、表达得体。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的鼓励、指导、评点至关重要,应该贯穿全程。

3、日常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仅凭课内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须把它延伸到课外。教师需提醒学生在收听收看电影电视剧、专题报告、国内外新闻时,潜心揣摩视听媒体中各类精彩对话,体会优秀主持人说话的技巧,学习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符合社交礼仪地调整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当然还不仅是语言组织方面,面部表情、姿态、声调对说话人表达意思也有一定作用。应学习利用手势、语气、动作、修辞等方法,利用说明、证据或趣闻轶事来丰富和解释观点。长此以往,说话习惯自然形成后,学生就会享受到“脱口而出”的乐趣。

(二)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许多高职学生不敢面对众人说话,明明心中有万语千言,可一开口只有三言两语,而且还词不达意。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这里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例如在应聘时,你可以对自己说:“不是我一个人觉得紧张,这没什么了不起”。用来调节心理,宽慰自己。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能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2、“目中无人”法

把注意力集中到想说的内容上,尽量忽视对手或听者的存在,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要认为“我是最优秀的”、在心理上让自己强大起来,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敢大胆自信地说话了。

3、“移情体验”法

把自己想象成某个优秀的主持人或是自己敬佩的某位老师,站在他们谈话能力的高度上进行会话,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组织语言逻辑。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却能克服这个缺陷。所用的办法就是利用积极的移情体验法,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任何方式方法归根结底还在于多读多练。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

(三)思维能力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说:“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这就充分说明,要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强调学生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的培养。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尝试着找到一种可以操作的、有实际效用的自我训练和相互训练的途径。在思维这个颇具神秘的领域里,笔者特意把关注点聚焦在思维方式上,重点是“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

1、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2、聚敛思维

聚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已知条件和一定的目的出发,寻求某个确定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求同的思考方式,是从一个问题的众多答案中确定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进行口语聚敛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面临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要设法找到一条通向目的地的最佳途径。

3、类比思维

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现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在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的基础是事物间存在的相似性。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类比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寻找论据。成功地运用类比,说话的思路会显得灵活、流畅,所谓出口成章,其实就是思维的灵活和流畅。从整体看思维方式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方式这个阶梯能够上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视野更开阔,思路更通畅;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加有效地驾驭语言传递信息、沟通心灵。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