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学中语文教学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学中语文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学中语文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确切了解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切准病脉,我进行了一次关于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4道题,内容涉及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从我校三个系中各随机抽出一个班级,共124位同学参与调查,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2份,回收率98.4%。另外,还对部分任课的语文老师、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如下一些情况:

1.学生对现行的语文教材不甚满意。根据调查,喜欢的仅为10%,不喜欢的占四分之一,认为感觉内容设置不妥达到33%。他们对现行教材的看法是,有些课文比较枯燥,且实用性不强,影响学习兴趣。且问卷结果及与学生交谈结果皆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且对他们的人文修养帮助比较大,课文及读本中的寥寥几篇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量;课本中的文言阅读让他们伤透了脑筋,高职学生语文底子相对高中生较薄弱,一些简单的篇目他们尚能应对,而那些较为生涩难懂的篇目只能听得云里雾里,学不好不说,还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另外,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部分材料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对所学专业帮助不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2.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忽视语文学习。根据调查,虽然有37%的同学学习语文有兴趣,但75%的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升学考试;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尽自己能力读破的仅占10%;仅16%的同学课前能做到经常预习;课堂上能经常主动提问的同学占8%,很少主动提问的占69%。可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还是处于被动状态。

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不甚满意。仅少数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模式较好。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文讲授,提问内容大多以记忆性和机械性知识为主,缺乏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导致课堂缺少吸引力,上课效果显著。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薄弱之处未突出重视,未实施有对策。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职校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还有教师本身观念手段滞后,等等。

三、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

1.要有一套受欢迎的语文教材。首先,应注重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高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许多学生学习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这势必影响了进一步学习。因此,只有抓好基础学习,打好扎实的底子,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更上一层楼。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从一些相对简单的课文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其次,应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当期五年制高职所使用的教材是1-3册为讲读的课文,第4册为应用文写作,学生学习1-3册觉得实用性不强,学习第4册觉得非常枯燥,趣味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偏爱学习一些人文性强的课文,并能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提高人文修养,然而部分工科的学生却认为语文的实用性比较重要。针对这种情况,在课文的选择上可将每册书可分若干章节,选取一些经典的散文、小说、诗歌等作为讲读篇目,这样可以兼顾人文性与实用性,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2.要有一群热爱语文的学生。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热爱,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好语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现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不热爱甚至是不喜欢学习语文,他们学习语文大多为了应试升学,被动大于主动,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心理学有种说法,当个体对某种事物感到欠缺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并马上转化为需要。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

3.要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乐学善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就必将打破语文教学“久在樊笼里”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许为菲 单位:张家港开放大学

第二篇

1高职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科目趋于边缘化发展专业技能、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部分领导、老师追求的重点,语文授课课时明显减少,甚至彻底取消。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专业技术学习毫无关联,他们更倾向于把学习重点放在所学专业上,而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阅读、写作、朗诵等能力培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型传播媒体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网络上,忽略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进行语文讲授时,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完善人格,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

应此,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但能够掌握技能知识,也能获取文化知识。作为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学习不但关注着人类的价值方向,也关注着人类的精神方向。通过开设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专业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各行各业要求就业者具备综合性的素质,而当前职业教育的误区是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教学训练,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知识素养的提高。无论是哪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工作中除了接触本专业的知识外,日常的公文处理和写作、交际与口才、公共关系等知识也必不可少,这些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来支持。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文学艺术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了动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作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根本的推动力来自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2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灵魂。优秀的文学作品,传递着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心灵的追索。在语文科目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突发奇想"的反映,大胆、开放地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无限性,由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进行多样性的解读,创造新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作者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也存在着差异,甚至在同一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解读。这种差异性,既取决于作者的自身经历,也取决于审美水平。因此,在欣赏、解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赋予作品丰富多样的内涵,而非要以唯一性、标准型去约束、压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倡导多元化、多视角解读。语文教学要摒弃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查找主旨的模式化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在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后,将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及创新思维,将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语文教学要将学科知识与人文素质培养统一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将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的累积结合起来,对于各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思潮进行宏观探讨,挖掘其中的精髓所在。从古至今,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作家的伟大人格,我们要系统化、理论化地去掌握相关知识,而不是将其机械地、冰冷地、零碎地割裂开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逐渐形成。语文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动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厚了教师的人文精神,张扬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才能确保学生朝着自主、持续、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反对照本宣科,反对知识标准化,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崇高的审美能力、丰富的审美情趣、具有人文素质的高职学生。语文教学要营造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将课堂搭建成体现学生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绽放生命色彩的人生舞台。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平等关注和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的个性展露,使学生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欣赏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通过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营造属于自己的健康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人文素质培养。教师授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多样化、选择化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文本、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在讲解《诗经.蒹葭》时,先让学生欣赏改编于该诗的现代歌曲《在水一方》(琼瑶作词,邓丽君演唱),使学生在感官上对"蒹葭"的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品读优秀文化成果,挖掘传承其中的文化精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广度,而且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人类、热爱祖国和民族、热爱真理和正义等高尚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极富人文色彩的传统文化成果,都汇集在语文读本中,供学生仔细研读,深入挖掘。高职语文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平台,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平台,我们要开放教学,创设情境,营造诗化的课堂氛围,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努力,为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奋斗。

作者:王畅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