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价值分析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文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对于如何有效的提高比较阅读的方法应用总结出几个科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比较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价值分析
比较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某种关联意义的阅读材料进行对照阅读,分析文本的异同点,在语文学习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是符合当下学生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分析总结出阅读文本的差异之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许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的重点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泛读,教师精讲,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精讲占用,丧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阅读中自我理解的太少,使得很难在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一旦离开课堂,脱离教师的讲解,很难在阅读中有自己的领悟和理解,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不强,还一度抑制了学生的对于课外书的阅读欲望。
1.2重视考点的讲解:
现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考点讲解,对于任意一篇文本教学,首先要找到的就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反复学习这些考点,并进行深刻记忆,对于不作为考点的部分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忽略。最常见的就是文言文阅读,对于其中的名言警句,教师会详细讲解甚至要求记忆,缺乏对阅读的情感体会。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严重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阅读障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阅读,更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期待。
1.3对语文阅读内容缺乏内在把握: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会讲课本作为阅读的主要文本来源,每一节语文阅读就是对课文的学习,缺乏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没有把握每个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对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学表达,或者是不同作者的相似思想表达,缺少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阅读结构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无法真正的独立思考。
2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价值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有意培养,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比较阅读就是通过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感知、辨识理解,并鉴别阅读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形成阅读思维的扩散,将原本不相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将原本应该区别对待的知识点犹记得结合起来,经过对阅读情感的分析、思想的把握,重新排列组合,成为新的知识系。因此,比较阅读是学生自觉阅读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读书习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具体应用
3.1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阅读比较:
每个作家都有典型的写作风格,但这种写作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由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在不断地影响他的思想情感,从而同一作者也会有不同风格作品。这就需要用比较阅读通过对作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品味作者思想情感,如此,不仅能更加全面的认识作品,还能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一点在中国诗词上能明显看到,最为典型的就是诗圣杜甫。长春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望岳》与后来的《春望》是明显的对比,同样是五言律诗,也都是杜甫所做,但是情感内容却大相径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彰显了杜甫意气风发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而到了《春望》,诗人不得不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幽愤。在这一比较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独特的仕途经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比较两篇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3.2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比较: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创作者赋予其生命和灵魂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经历。当然,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可能表达天壤之别的思想情感,这时,就需要学生对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找出这种差异,获得更多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长春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两篇都是写春的诗歌,一篇是上文提到的杜甫的《春望》,还有一篇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二人都是唐朝诗人,都同样写春,写出来的风格却有天壤之别。在对于春天景物的细节描写上,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居易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样是说春草,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比较时,尽量挑选反差大的表达,如此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寄予的情感内涵。
3.3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作品比较:
每个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个人成长经历都有差别,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对于写作中文字的把握也有很大差异,学生在这种比较阅读中,享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字体验,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比如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阿城的《棋王》,同样都是以人物为主的写作,一个是记实描写,一个是小说撰写,从语言上就能读出二人的不同,通过对这两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再推荐两个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作品比较认识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环境塑造的典型人物这一写作特点,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结语比较阅读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广泛而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新知和旧知的多重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机的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泛起来,从思想情感、作家生平等多个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不是为了应试被迫接受知识灌溉,更好的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傅杰.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07.
[2]李睿.关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No.13602:174-179.
作者:赵家彬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十四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探究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课型.。.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需要更多的理解的学科,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够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所以想要学好语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关键。.当时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阅读缺少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课型。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主要对如何开展有效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阅读形式化问题。教师组织的阅读都是简单的阅读文字,没有关于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关注的更多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对于文中的情感表达没有自己的理解,也就缺少了对于阅读的兴趣。有的时候教师在讲解一篇小说的时候,教师讲解的更多是考试中要考的知识点,但是关于小说的主要背景以及作者和小说中的情感介绍,教师没有更多的关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更加枯燥,对于阅读缺少了兴趣,学生对于文中的情感就更加没有自己的理解,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也就很难实现。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一种阻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2、过度使用多媒体阅读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科学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当前,许多语文教学中也都在使用。例如多媒体的应用,基本上取代了以往的黑板教学,适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虽然可以给学生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是在多媒体上呈现,学生很难从几段文字或者几幅图片中理解其中的感情,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使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不复存在。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语文教学的发展,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失去最初的意义。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所有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语文阅读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只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得以真正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真正的接受这首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阅读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养成一个长期阅读的习惯,才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够有效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涉猎更多的课外语文知识。此外,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体现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感阅读。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能让多媒体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应该合理利用其独特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够不依赖多媒体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自己在语文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提高。相信做到以上几点,一定可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效率,使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有一个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阅读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所以面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效率越来越高。除了以上几点建议,我们还应该探究更多的方法,争取保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快速提高。
作者:孙金波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被教材束缚了手脚,不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抑制,兴趣缺失,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善于挖掘,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与社会情境,加以拓展、延伸,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语文的影子。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向广阔的社会时空,让语文学习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而能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局限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挖掘资源的人文性价值,从而能加深学生对阅读资源的理解与把握。
1.立.足.文本.,拓.展.阅.读.教学。
教.材是个极好的“例子”,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以文本为基点,向深度与广度拓展,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1)从主题角度拓展。
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有着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会演绎了不同的风格。教师由某一主题出发,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相同、相近的作品,通过比较、讨论,学生能归纳出每一部分作品的特色。如从《孔乙己》一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己的善良、迂腐顽固,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由此对比《阿.Q.正传》中主观、保守、狭隘、愚蠢的阿.Q;《少年闰土》中闰土的淳朴憨厚。
(2)从情节拓展。
学生是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师要根据文本合适的进行拓展、创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后,教者让学生想象“皇帝回到王宫后会怎么样?”学生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有说皇帝要严惩骗子,有说昏庸的皇帝被轰下台的,有说敢于揭假的儿童被继任者奖励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合理想象产生各种续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还原创作背景。
教师要还原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由浅表走向深层,使他们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要可以从文本字词的揣摩中感受作者的深厚感情,通过反复咀嚼,体会作品中的意味,并将这种情感渗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要发现文章的“未定点”,加以补白、拓展,从而能衍生文本的价值。
2..高于文本.,强.化.课.外.拓.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写等语文实践中积累、体会、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走向社会生活,从而能拓展视野、开启思维、培养语感。
(1)向课外语文材料拓展。
传说、故事、诗文、名言等都是语文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联系与课文有关的语文材料,增强学生用语文的意识。如通过阅读.《国宝———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以及成为国宝的原因,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师将之与我们盐城地区的丹顶鹤、麋鹿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写我们身边的保护动物。
(2)向生活延伸。
教师可联系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拉近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如在学习《我的老师》内容时,让学生转换身份,“假如你是文中的蔡老师,学生用石板一迎,你会怎样?”学生通过分析,体会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3)向其他学科拓展。
语文教学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内容与方法的交叉、渗透,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开阔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文拓展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1.忌.为.拓.展而.拓.展,高.耗.低.效.。
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拓展,一味地将文本内容向外延伸,将与文本内容毫不相干的内容引进课堂,使本来时间紧张的课堂压得不堪重负。引入过量,学生大量的时间被挤占,从而无法亲近文本,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课堂也变成了展示,被拿来不加节制的交流。教师偏重文本拓展,而忽视了该有的细读,忽视了字词的品位,忽视了感情的渗透。资源的补充与文本的主旨彼此分离,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这样的拓展活动着实是“画蛇添足”。
2.忌.背.离语.文.特.点.,泛.化.异.化.。
语文学科从封闭走向开放,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科技等内容,但语文拓展教学终究姓“语”,要具有文学性,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拓展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计多个不同的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有些拓展内容缺乏有效的“度”,拓展不着边际,以致喧宾夺主。
总之,开展拓展性阅读,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时空,引入丰富的课外资源,能丰富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秀莲..有效落实拓.展阅读,凸显拓展阅读功能.广东教育[J],2011.
作者:王春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
第四篇:合作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合作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广阔的实践天地,其不仅能落实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通过师生合作、学生合作与课内外结合等多种合作教学或学习方式,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有效打通语文听、说、写等基础功能的联系,实现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或者社会热心人士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甚至教育部门提出初中生语文阅读量应达到.260.万字。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成为了众多中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合作教学法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沟通师生联系与课内外联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阅读兴趣、阅读共鸣、教学思考等三方面,就合作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论述。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合作教学条件与情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其根本任务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学生有效自主阅读。合作教学法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就要从教学设计中找到灵感,创设合作教学条件与情境,使学生自觉配合教学进程。合作教学法从教学设计中,就将阅读教学构思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使之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阅读想象舞台。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纳入到想象中去,从而激发起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丰富了合作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心中的“哈姆雷特”通过合作教学呈现出来。因此,创设合作教学条件与情境,就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阅读兴趣,倾听学生心声,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朱自清先生《背影》为例,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将把课文的内涵抽取出来,让学生从身边亲情故事说起。结果开场白一落下,学生们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通过选取几个学生的故事交流,导入到课文朱自清父爱与子孝的过程中,从而将现代感恩理念与传统亲情结合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共同合作把课文内涵挖掘出来,而且把每个人的兴趣从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中。笔者还趁热打铁通过亲情?感恩专题读书活动,列出书目让学生阅读并举办读书心得评比活动,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搭建语文阅读桥梁,探索沟通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来沟通文本,使阅读教学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作者等多种阅读因素的有效沟通,从而落实新课标精神。合作教学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实现阅读教学中多元素对话与沟通的渠道。
首先从师生对话来看,合作阅读为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不仅能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无节制的误读,而且还能使教师找到学生阅读的误区。
其次,从学生与文本对话来看,阅读教学是精读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使文本中的疑问会逐步消除,甚至文本能反作用于合作教学过程,使师生对文本有更深层的解读,如上述《背影》的感恩理念正是来源于此。
最后,合作教学法打破了学生间语文学习的优劣势常态,注重能力与知识迁移并重的阅读教学,反映出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力的运用,有助于师生间良性的沟通与对话。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为例,学生们通过探究鲁迅先生如何刻画尊敬的“藤野先生”,很容易与文本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即以日本人民的善良与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对比,借此来反衬“藤野先生”的可贵。但阅读教学不仅限于此,透过“藤野先生”的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去认识日本与日本文化,把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热情区别出来,才能真正领悟到鲁迅先生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由此可见,学生、教师、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对话全系于“藤野先生”的解读,从形象到文化,从精神与品质,从超越民族到爱国主义,都反映出阅读教学中合作各因素之间的对话与联系。
三、立足课程标准要求,拓展合作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既有落后阅读观念、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又存在着人为性制造阅读障碍如肢解课文、只看细节不看全局等。要摆脱这种困局,就要立足于语文新课标要求和新课改理念,以合作教学法为突破口来拓展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合作教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把构建开放课堂视为重要实现方式,这就必然带来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深度介入。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师只有因势利导积极拓宽阅读教学之路,才能被阅读主体的学生所接受,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反之,则不仅伤害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无助于新课标精神的落实。笔者在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技》阅读教学中,曾遇到尴尬。由于个别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得知课文是删减版,就通过网络找到了完整版本的作品。而众所周知,删除部分实为少儿不宜,因此笔者尽管不能按完整版本来引导阅读,但依然对学生探究精神作出表扬。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拓展新思路即开放而有节制、民主而有道德束缚,来说明课文删除原因,从而做到既不肢解完整版原意,又回避不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鉴给学生阅读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在正确“三观”引导下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阅读习惯。
总之,合作教学法要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师生与文本、作者甚至编写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来反馈语文教学与学习的成效,从而拓展语文教学的思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悫.阅读教学是个对话的过程[J].文学教育(上),2016(05)
[2]师玉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3]李鹏.接受美学:开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3)
作者:卢梅 单位:淄川区杨寨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一直提倡多媒体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强的特点,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能使语文教学更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本文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走入了课堂,成为了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各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将静态的展示变为动态的演示,还能突破课堂中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扩大课堂容量,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目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堂上不用或滥用多媒体的情况严重,导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能得以真正发挥,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部分老教师已经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意接受多媒体这一新事物,生怕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影响学生的学习;部分新教师接受新鲜事物快,愿意尝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却没有找对方法,完全用多媒体代替了自己的讲解,以至于适得其反,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呢?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主动去学习。反之,缺乏兴趣,他们就不愿学习,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往往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对学习不能产生丝毫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能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语文课堂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海燕》时,为了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可在介绍背景的同时,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雷声轰响,闪电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就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进而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并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具有高度的再现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五幅美丽的图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展示春天的美景,并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另外,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却意未完,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多媒体,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内容复杂且多,基本上每一课都需要至少2—3个课时才能完成,要想缩短课堂授课时间,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既可以把一些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又可以化整为零,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形成整体认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并进行拓展,以展示给学生。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教师讲述及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杜甫其他能体现这一思想情感的诗篇,如《春望》《石壕吏》等,并通过多媒体将这些诗进行了一一展示,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深了学生对杜甫忧国忧民这一思想情感的理解,还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语文学科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若教师仅利用语言来描述与解释,不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轻松掌握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影片、动画、图片等),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语文课文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从而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如《陋室铭》一课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境的理解是一大难点,教师可在素材库中选取若干幅与之相关的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通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又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安塞腰鼓,不清楚它的外形和特点,更别提从中感受到什么了,为了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我利用PhotoShop制作了一个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解决了教学难点。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时应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适时切入,使之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福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2(9).
[2]金海燕.试论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5(22).
作者:田国英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