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分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根据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改革的需要,加强探讨学生自主学习之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分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有效性不高,流于形式,评价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以期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高职院校语文课堂
1分组合作学习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确实是有部分同学因人生志向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的,但大部分同学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学习兴趣不强,不想深入学习而择校的,所以其学习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好,导致分组合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1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影响效果
小组讨论,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学生自己支配的,学生是否具有自我约束力,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时间是否被有效利用。很多同学喜欢浑水摸鱼,在一片唧唧喳喳的讨论声中,乘机嘻嘻哈哈说无关的话题,讨论别的事情。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假热闹”情形:有的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争着抢着发言,各执一词,互相听不进对方的观点;有的学习小组则是只有一个同学进行垄断性的发言,其他成员则没有认真投入到讨论中,看起来心不在焉,充当南郭先生。以上种种情形,虽然使课堂气氛表面看起来很活跃,但其实此种合作形式,只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可想而知此种学习模式是低效的甚至是没有效果的。
1.2过于强调形式,使其分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无太多教材重点知识点的研究,只从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特点,适当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即使不需要分组讨论也可以解决。但是教师却要学生花费时间、精力进行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营造了一种热闹的假象,降低了学生的时间利用率,进而导致其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后果。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分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的应用,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实际的效果。这种流于形式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具有任何意义,不利于学生学习。
1.3分组随意,角色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划分随意,没有组织与分工,像一群乌合之众,随意散漫。对讨论的题目,前面的同学转过身来,和后面的同学随意地叽里哇啦几句,甚至有的不怎么搭腔,就算讨论完了。没有人组织讨论发言,也没有人纪录总结,这样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致使小组合作讨论的效率不高。
1.4评价偏颇,轻整体、重个体或轻个体、重整体
评价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1)过于侧重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例如“你讲得很好”“你这个观点很有见地”“非常棒!思路不错”等,而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合作小组的整体性评价。这对于该组没有进行发言的同学来说,这种不全面的评价形式极易打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会使他们产生不被重视的心理。(2)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环节,将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确实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教师只是针对整体的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大量南郭先生。因此,这两种评价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2提高分组合作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中有效性学习的对策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存在较大思考的空间,如果让学生在这一形式中获得好的收获,那么需对分组合作学习形式有更多的认识和探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分组合作的运行有以下粗浅的探究。
2.1筛选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班级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个性,使各小组的学生成员们能够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促进与提高。但这并不代表,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形式,合理设计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提出合适的问题进行讨论。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对探究讨论的问题需慎重,问题深浅的拿捏尤为重要。问题太浅根本不会引发探讨的兴趣,问题太深又没有太多钻研的精神。所以,针对特有的学习群体,应关心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教材重点和难点,根据职业的性质,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来讨论,才能使分组合作学习可能有效进行。
2.2建构合理科学的合作小组
合理分组是有效实施小组活动的关键。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分配要合理。以一个60人左右的班级为例,可以将5~8人分为一组。如果每个小组的人数过多,将会限制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个性的发展。如果每组的人数过少,则会导致沟通效率低下,发挥不出合作互助的效果。而且由于每组人数过少,分组太多,在进行集体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则会占用大量的课堂宝贵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另外,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基础、课堂表现、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使学习能力不同、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合理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阶梯型学习小组。此种分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并为教师合理评价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想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表面看起来热闹实则局面混乱的情况,需要教师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学生的合作常规,并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明确职责,进行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开展小组活动中,明确分配不同的小组成员所要担任的角色,如下所示:(1)记录员:其主要负责对小组的讲座决议进行记录,并做好编写小组报告的工作;(2)检查员:主要负责使小组成员能够明确、清晰地讲述小组内得出的结论或答案;(3)精确性裁判:主要负责纠正各小组成员在进行解释或总结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存在的漏洞;(4)联络员:主要负责教师与各小组及其他小组之间的互相联络与协调工作,促进分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5)报告员:主要负责简要重述各小组的关键结论与答案。在实际活动中,各小组内的成员们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小组学习模式的新鲜感与热情,通过角色转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享受他人服务与帮助的同时,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为所在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发挥其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而不是一味盲从,没有自己的见解;(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课堂上,教师应特别关注一些性格上比较内向的学生,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3)要求学生能够遵守纪律、学会倾听。倾听是开展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小组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态度真诚,认真倾听发言同学所讲的内容。最后,教师适时调控合作进程。具体可做以下调控调度:①调控合作参与意识。针对合作小组人员特点,对内向自卑的多鼓励;对过分好胜抢答的人员,教育其有质量地发言,学会多思考,并照顾和带动小组成员。②调控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面对合作中的冲突和争执,教师需智慧进行调控,从更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发现新知,能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尊重、理解、欣赏他人,从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③调控合作时间。教师根据问题特点,需要给学生留有松紧适度的时间,既不要时间太紧,形成“假合作”,又忌让学生漫无边际合作下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形成“浮合作”。
2.4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建立一套竞争机制体系,可以设计自评、他评、小组评以及教师评等多元评价体制,使得评价更客观多面,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首先,教师对各个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打分。其次,对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以及参与度进行评价打分。另外,通过每月统计,对于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应给予其充分肯定和恰当的奖励。而统计结果显示分数最低的小组和各小组内分数最低的个人要对其进行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惩罚小任务。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但绝对不是万能钥匙。针对高职院校特有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分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运用恰当的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2]谭颖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科教文汇,2013(14).
[3]杜玉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0(2).
[4]周济.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J].2005(3).
作者:余丽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