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

摘要:近年来,因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而发生的一桩桩惨痛的血案令人触目惊心。尤其是疫情下的校园悲剧,更是让我们不寒而栗。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入手,进而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还要让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生命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淡化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新课标以及统编版教材都彰显了人文内涵,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必须挖掘文本资源,植入生命教育的基因。

一、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每个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伟大的。而每个人都会有生命终结的时刻,这是本然。那么,对于生命的唯一性的认知以及面对生命的态度无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命题。所有看重生命的人都是热爱生命的,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厚重的,有意义的。每个生命都与众不同,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认真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中一定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在刻画小草钻出地面时用到“偷偷地”,凸显了在不经意间春草已无声无息探出生命“小样”的意境,春草勃勃生机的画面油然而生。意境中稚嫩的小草恰似鲜活的精灵充斥着人的感情和意识,情趣盎然,撩人喜爱。而“钻”字更是透出生命力,突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此外,通过小孩在草地上兴致勃勃的嬉戏玩耍,反衬出春草带给人们的无限愉悦;同时,人于春草之上的体悟,流露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春》中的小草,深化了少年对生命的认识,使一花一草皆有灵性。学生应以博爱之心待之,更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那令人心动的母爱使人泪目。重病的“母亲”苦苦煎熬,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双腿瘫痪的儿子,用生命的力量激励着儿子要坚毅地活下去。文章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人生,都应该保持乐观和勇敢的心态。这样,原本我们认为的不可能才有可能变成可能。这篇文章不仅仅体现了伟大的母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打击和磨难,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义无反顾地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所有人都应该敬畏生命,并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再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介绍了这样一位女性———海伦凯勒。她虽然生活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中,却能给人类带来可期的憧憬;她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生命体,以超乎常人的刚毅,出乎意料地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撼动了全世界。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作者自我生命体验的杰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生命情感。教师应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文本中的生命情感,进而引导学生认知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珍惜呵护生命。

二、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

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海伦·凯勒是一位平凡而柔弱的女子,但她不屈服于挫折,勇敢地面对自己,最终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同样要引导学生,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尊重、敬畏一切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在品读散文《紫藤萝瀑布》过程中我们发现,生命的坚韧与伟大令人感动,作者的经历启迪着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自暴自弃,永远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宗璞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在探究感悟《一颗小桃树》一文时,我创设了相关情境,学生被那棵纤弱的小桃树在逆境中诞生和成长的顽强生命力所感动。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从心灵深处懂得了在人生旅途中,唯有不屈不挠才能战胜磨难,唯有砥砺前行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哲理。所以,我们在讲授本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在生活中尊重每一个看似弱小的生命,尊重每一个有梦想的生命。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的典型的捍卫生命尊严的“硬汉”形象。老人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的精神,身处逆境而不气馁,藐视暴力,鄙视死亡。人生中常常有诸多的不如意,即便努力拼搏,也可能不能挽回败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满怀希望,努力奋斗。我们要引导学生时刻牢记人的肉体可以被摧垮,而保持精神的无敌,才是生命的尊严。大自然赋予每一个生命公平的生存权利,不管是人还是动植物,生命都是一样平等,一样珍贵,一样不可触犯的!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

三、享受生命,提升生命的品质

生命的本色有得有失、有成有败、荣辱共生、纯杂并济,恰似内容不同的群书,又如格局相悖的幅幅画卷,都有我们倾情品味的价值。这就是生命中最大的财富。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色彩纷呈,美不胜收,这些美也会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欣赏生命中的真、善、美,享受生命的过程,提升生命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人的不懈奋斗,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国防科技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随着全面脱贫攻坚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昂首阔步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然而,当下的生活不能完全满足每个人在精神领域的更高需求。高速、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不断提出享受生命、提升生命品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割舍不必要的奢望,摒弃不必要的负累,从而提升生命的品质。

四、用情感化,引领感知生命

在生活实践中,特别是学习生活中,处处都能感知到生命的存在。纵观现实,我们往往误认为学生缺乏感知生命的基本能力,但实际上是他们缺乏感知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中切实地感知生命,我们必须激活他们的思考热情,引领他们真正做到快乐阅读,在思维碰撞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用情感化,引导学生会参与、乐参与是前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参与就变得主动、真实,阅读感悟、体味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初中语文教材中以生命为主题的文本很多,例如在描写“乡情”的《乡愁》一文中,徐光中以独特的意象、极其严谨的结构和完美的形式抒发了其浓厚而强烈的思乡情怀。为了引领学生感知这样感彻肺腑的情感,我们可以播放音乐《故乡的云》进行气氛烘托,在音乐旋律的冲击下,学生产生联想,眼前浮现出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家人的关爱与呵护、伙伴间的生活交互……从而触发对生命的眷顾和珍爱之情。

五、荡涤精神,筑牢生命之巢

生命之基在于精神,而精神便是生命之巢的筋骨。每个人都应该留有一个精神生机的空间,进而获取生命和生活绽放的精彩。为此,汲取文本中活力四射的精神食粮弥足珍贵。在教学《精神的三间小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彼此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同时我们必须相信,所有学生一定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之巢,里面都储存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和自我反思,学生们逐渐懂得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爱恨情仇是不可回避的道理。

六、品悟联想,激发生命的火热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濒临绝境的斑羚,面对生存危机它们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让年轻斑羚摆脱困境的故事。斑羚们在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令人震撼。这就是生命呵护生命的真实诠释!对此,我们完全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赏析文本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面对猎人的追捕,羊群们凛然地排成两队,年老的羊和年轻的羊各站成一队,当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的那拨少时,年轻的头羊决绝地站到了老羊队伍中,老羚羊们从容地佑护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而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深渊之中。至此,学生们触动颇深,从而思考为什么它们如此无怨无悔?学生在品悟中逐渐懂得面对死亡时,后代延续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后代的繁衍,它们不后悔,不怨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选择了死亡。这是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再回首,我们蓦然发现,年轻的头羊独处山峰,它是最后一只,不需要它再去做一块垫脚石,但是它却毅然地跳下悬崖。读到深处,学生的心弦受到震颤,浮想联翩,无数先烈跃然于眼前。是啊,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程中,那些矢志不渝的先烈们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华民族,为了每一个中国人,为了自由生活,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这不正是斑羚精神的写照吗?他们为了人民解放的梦想勇往直前,坦然赴死。他们的生命如烁烁星海,万古不息!他们换来的是新生命的开始。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契机,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激发学生生命中的那片火热。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从前人的著述中去探寻生命的意义,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学着去享受生命,提升自身生命的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充实并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乐观努力,积极向上,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总之,生命教育是一门深奥而永恒的课程,众多文本典范中不乏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生命动力。在语文课堂的教与学中,我们要洞悉隐藏在语文课程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其感知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扬起生命风帆,绽放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

[2]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熊芳芳.生命语文课堂观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

作者:陆谦 单位:濉溪县海孜中心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