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当前的医学人才教育无法满足医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高职院校的医学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旨在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改革
医学生作为医院医生的接班人,学好预防医学对医学事业的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使医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必须对高职医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传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适应度不高
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重视对个体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忽视了对病人群体的宏观分析。在医学教育中,这一思维体现在学生注重对诊疗技术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并且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具有高超的临床诊疗技术是关键,但是忽视了医生在人类群体中的作用,无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医学的职能。这一传统医学思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从侧面也凸显出传统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适应度不高的问题[1]。
(二)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开设预防医学专业,而是在临床、护理专业下开设了预防护理医学课程。当前,高职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增添多少新的教学内容[2]。并且,预防医学教学课程没有安排临床实践,因此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使得学生丧失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不得不学习预防医学,很难能学得进去。
(三)课程考核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高职医学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还较为落后,无法真正体现课程的教学水平,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高职医学院校的考核中,学生平时的表现、期中考试等成绩只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这就造成了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一个好分数,就可以混一个及格分,这样的课程考核模式与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不符,与学生培养的实际相脱节。
二、高职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能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意见指出:要推动医学教育体系的变革,着眼于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目标,为实现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目标提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全民的健康水平;调整医学教育模式,大力推动面向农村、社区医疗的职业教育改革,为农村提供大量合格的医学人才。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了国务院的相关意见,有助于高职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有助于实现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通过之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更注重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社区、农村医疗服务相关的内容则不注重。因此,对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兼顾考试内容与医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求,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与社会发展脱节,培养的医学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许多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得不到应用,使得学用脱节,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能否在工作中得到应用产生疑问。因此,需要进行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促进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高职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
在高职医学院校当前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的内容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是,由于高职医学生基本上都是参加社区的医疗服务工作,卫生学的知识在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基本上应用不到,因此,学习卫生学对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没多大意义[3]。相对来说,让学生多学习点关于疾病的预防与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知识更有意义,对医学生今后的医疗服务工作具有更大的帮助。我院医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是在乡镇或社区的医疗服务机构中工作,并且工作内容一般是对疾病的预防与传染病的控制为主,因此,需要对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转变人才知识结构,注重预防医学方面的教学,使人才的培养适合社会的需求。在教材方面,需要针对医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教材的选择,并且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的教材编写方式,与疾病预防专家共同编写教材。
(二)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预防医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例如: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根据热点问题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入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中,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课堂中。在讲授卫生统计学这一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时,可借助计算机给学生演示卫生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可以较为快速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上课前搜集有关预防医学相关素材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多媒体视频、图片中,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做好考核模式改革
预防医学传统的考核模式是笔试考核,无法准确的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对预防医学考核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增加实践考核项目,另一方面是改变笔试考核的内容。在新的考核模式中,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践考核的内容包括见习考核与社会实践考核。见习考核是学校将学生带入乡镇医疗机构参观,让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并了解实际工作中真正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以反馈的形式将相关的了解上报。社会实践考核是让学生自行到相关医疗机构中进行社会实践,并以报告的形式将学生的实践结果上报。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可以让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考核,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需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是以后用不上的,从而对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准备。
(四)加强工学结合,做好实习改革
在大多数高职医学院校的毕业实习中,只设置了临床实习这一环节,对于医学预防、健康教育等内容,高职医学院校没有设置相应的实习环节。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中应增加医学预防、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实习,通过这一措施,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工作内容,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卫生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高职医学院校需要加快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维,促进医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变,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刚,王小合,张艳青,等.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医学与哲学(B),2016(6):86-88.
[2]严瞡,陈媛玲.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21):43-28.
[3]宋俊岩,朱秀丽,苗秀欣,等.360名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9):95-92.
作者:韩逸轩 黄卉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