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
1.1学分制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分制是指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制为其核心,其本质特征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1.2学分制管理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都是由市场来调节的,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实行的“双向选择”制度,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医学教育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应对能力。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与自由度,学校面向市场根据人才需求自主招生,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1]。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所学专业和学习年限,实现个性化培养。
1.3学分制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教学管理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新理念。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分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它尊重学生个性和自由,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对自己负责,其培养模式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样,既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业,也可以使能力较弱,或者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目前,学分制主要运用在综合性大学中,我们应当大胆地借鉴学分制在综合性大学的成功应用经验,在医学院校中引入学分制。
2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的应用
因为医学院校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专业针对性强的院校,所以,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2005级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试行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修课为前提的学年学分制,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并且制定《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以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2.1课程设置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原则上为9∶1。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中所列必修课程;而选修课包括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的指定选修课和可选择性修读的任意选修课。我校各类学生均实行学年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的时间。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根据学校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其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出其学制三年。
2.2平均学分绩点制学分只能体现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为了体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我校采用了平均学分绩点制(GPA,GradePointAverage)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全部课程都参与GPA计算,但过程中(IP,InProgress)、缓考(IC,In-complete)成绩不参与GPA统计。绩点制,又称积点制,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每门学科专业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一种计算方法[3]。平均学分绩点表示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它等于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得的各门课程学分制绩点之和除以所修相应课程学分数之和。由此可见,学分绩点制有利于客观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为选拔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和推荐免试硕士生等评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3编级为便于教学管理,我校对在校学生实行编级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当前学年修满的课程不满累计学年应修课程的课程学分总数的学期数之一(如第一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1/2;第二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3/4),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其中,五年制或七年制学生第八学期结束时,累计未修读与不及格的应修课程学分之和达到教学计划规定前四学年安排的应修课程学分总数的1/8者,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我校实行进入毕业实践环节资格制。凡在进入毕业实习前,累计未修读与已修读但未取得学分的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的学分总数,若达到或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的1/10或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补考后),没有资格进入毕业实践环节,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在专业学制规定的年限内,未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且未达到退学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延长修业期,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2.4退学在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对于在某一规定时间内未达到要求或者违背了相关情况的,应当予以退学。我校在实行学分制管理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被予以退学的:①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者。②在规定最长在校年限内未取得的学分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10%者。
3实行学分制管理存在的不足
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实践时间长短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也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因此,实施完全学分制尚有一定的困难。
3.1医学课程的本身特征决定了选课的局限性在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由于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门数多,必修课多,学时量大,决定了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不可能压缩太多,而且选修课程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医学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强、专业面比较窄,在医学院校特别缺乏人文、法制、理工等方面的教学人才,因此开设选修课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开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选课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选择范围就比较有限。
3.2基本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医学学分制下,对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完备的选课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以及足够的教室、开放的实验室、充足的图书资料和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教学硬件设施资源的短缺,给学校的教学投入带来困难[4]。
3.3基本教学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深受传统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弹性学制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教学任务安排、选课、考试安排、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此外,招生人数、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导致的各专业培养计划的细化,以及教学场地的缺乏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基本教学配套制度的完善。
3.4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特别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分科较细,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同时医学专业教师往往人文学科知识缺乏。而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往往对医学科技知识知之甚少,讲课联系医学实际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
3.5重修与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紧的矛盾如果学生有课程考试不及格,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做法是补考,而我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后,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置:对于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不及格者经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当重新学习。任意选修课不及格者可以重新学习,也可以改修。学生补考后无论哪门课程不及格,均须跟随下一个年级重新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但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课程设置多,临床实践时间长,多数学生只能是自学或间断听课,从而增加重修学生的压力。学生无瑕重修,难以做到重修取得的学分与其获得知识成正比。
4建议与意见
针对我校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实施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查阅文献,访谈相关人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扩大选修课比例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减少某些必修课程学时数,让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予以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参加其他学院的课程。同时增设多门人文社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宽任意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开发,积极开设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为学生的选课提供较宽广的范围。
4.2打通校际通道,实现跨校选课,互相承认学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打通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地域相近的学校可以互开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5],学分相互认可。本校无条件开设的选修课,允许至相邻学校选修,学分回校得以承认,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院内部,各院系之间更应做到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打破专业、年级的界限。我校新区位于福州市新开辟的闽侯上街大学城,邻近有7个高校。大学城内的各所高校可建立各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建立开放、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有课程在师资和教室容量允许的情况下,都可逐步对外开放。学生在教学计划内进行的跨校选课按学分收费,费用可由学生所在学校进行校际结算。
4.3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推进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与学分制适应的运行机制,更需要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证学分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学校应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和临床教学二个阶段,逐步完善一系列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及后勤部门的培训,增加服务意识,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利保证。
4.4改善基础设施,确保学分制的实施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学分制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自我发展之路。改变以往单纯由国家投资办教育的局面,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培育科技产业,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分制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社会各界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在长期有效的合作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争取必要的经费援助和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例如我校今年增加了4个非隶属附属医院,充分发挥这些医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丰富了临床实践资源。
4.5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首先,学校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到高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鼓励在职教师脱产外出进修与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还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4.6加强临床实践阶段的管理
4.6.1制定量化的实习评分标准根据临床实践大纲和实践科目,组织专家制定量化的评分标准,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此标准,以保证严格实施。在实践阶段,带教老师根据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实习时间,引导和指导实习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生出科或实习结束前,均要审核实习阶段学分完成情况,并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用文字表述,合格者带教老师签名认可,并由科室主任最终审核,以保证规范完成实习任务。
4.6.2提前进入临床实习适当减少临床见习的时间和取消大学四年级医学生的寒暑假,将所节余出来时间用于提前进入临床实习。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裕的实习时间,又满足医学生弹性安排实习,便于空出重修实习、考研温书和就业面试等时间。综上所述,学分制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新理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专业教学管理中的矛盾,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校虽然已实行学分制管理,突显其优势,但还是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今后还应加强学分制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完善该制度,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