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培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培育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日益受到重视。其培养目标已由传统的经验型高级临床医师转向具备医疗技术创新、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科研成果临床化等能力的临床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即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除要培养其扎实的临床能力外,更应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以科学的视角发现问题、自主创新研究并恰当应用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可定义为能够产生独特的、现实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多种能力与优良人格特征的整合,它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造性人格等[1]。作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发现目前有些学生缺乏创新和突破能力,这使我更加认识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几年来,通过自我实践,笔者在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积累,期望通过本文为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具备,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目前,在对大多数临床医学硕士的培养中,导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由于医院患者较多,导师的时间有限,因此比较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以期学生能为其分担部分工作。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对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包括专业知识、性格等,学生通过五年的本科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思维上可能有所定势,可能会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故应让其认识到“学海无涯”四个字在医学上的特殊意义;第二:创新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对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导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有勇气去突破,敢想,敢闯,敢做。在临床上,根据学生对患者或疾病的理解,启发其去思考,加以谆谆教诲,不让其思维总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

2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后,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来自“灵感”,即创造性思维,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产生创新的原动力。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形成。创新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象、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2]。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观察到其积极方面,又看到其消极方面。在医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之前和临床过程中,定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以中外著名重大发现或发明为例,分析研究背景和立题过程、创新性思维的应用、灵感的诱发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历史性的创新研究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创新成果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试验设计和严格的试验操作才能获得。

3创新能力的培养

3.1临床实践

多数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无临床实践经验,由五年本科直接考入,因此首先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复习,尽快熟悉和掌握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重视知识结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了解创新带动的临床医学进步,从问题出发或者是立足于问题,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多学科知识的聚合。要求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面,特别要涉及部分跨学科知识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以拓宽知识面,具备博而专的医学知识。对新知识、新疾病、新观点、新治疗方法等学术前沿和动态保持敏锐的观察,临床医学科研选题灵感的爆发需要厚积薄发,依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要注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导师可提供部分参考书或数据库,让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系统等检索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疾病的诊治。待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后,结合常见病例如儿童肺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认识目前肺炎病原体的变化、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查阅文献,联系实践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问题的成因和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于更好地解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科学性和前瞻性深入点评和反复论证,让学生从中学习和体会严谨的科学选题和设计。一旦确立选题,应鼓励和监督学生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2科学研究

对临床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操作、总结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在现有课题资源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题方向,收集和阅读本领域内的文献资料,获得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动态,整理成综述文章,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不足进行修改或完善。要注重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交流,了解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丰富知识,临床医学科研的完成和突破依赖于基础学科,尤其要借助基础方法才能实现,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组织生物、病理学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辩证思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实验“出了错”,很可能这才是试验的真实情况。总之,导师在培养学生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实验技术、科研思路等方面都要注重启发、引导,使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实践。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导师应客观对待,切不可大包大揽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其在硕士期间逐步形成自我的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