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药理学与麻醉药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药理学与麻醉药理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药理学与麻醉药理学

作者:王丹 孟晶 戴体俊 马涛 武玉清 单位: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专业除了开设临床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外,还开设麻醉学专业课,使学生既有较宽的基础知识面,又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麻醉药理学则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麻醉常用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为麻醉医师合理用药打下基础,因此它是麻醉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麻醉药理学教研室承担着麻醉学专业的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在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理论课的二合一教学

最初,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是由两个不同的教研室分开授课。通过课后教师总结经验以及学生反馈意见,我们发现药理学中有些内容与麻醉学关系不大,如抗麻风病药、抗寄生虫药等,占用较多学时;而麻醉药理学中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麻醉药、肌松药、控制性降压药、血浆容量扩充药等,在药理学中阐述的过于简单,上麻醉药理学时又不得不重复讲解,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并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将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整合为一门课程,即药理学(含麻醉药理学)。我们先后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理学》(金有豫主编,第5版;杨宝峰主编,第6、7版)和《麻醉药理学》(段世明主编,第1版;戴体俊主编,第2版;戴体俊、喻田主编,第3版)为教材,将原来两门课程的学时、章节顺序、教学重点等进行调整,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由麻醉药理学教研室独自承担教学任务。课程调整后,按照授课顺序分为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脏器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化学治疗药物几个主要部分。

下面就将我们改革之后的特色之处进行举例说明。在总论部分,除了常规讲解药理学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对于药效学,我们会特别强调麻醉药的效能和效价强度;因为麻醉药对目标效应要求非常严格,以使机体能尽快达到手术所需条件,所以学生要着重把握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故而在药动学部分,我们会重点讲解多房室模型,并特别强调吸入和静脉途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理部分,对于镇静催眠药,在总体讲解苯二氮卓艹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之外,我们会重点介绍咪达唑仑,因为咪达唑仑是重要的麻醉辅助用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对于镇痛药,由于它们能提高痛阈,有的兼具镇静作用,可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或用于术后镇痛,所以我们在药理学基础上增加了1.5个学时。除了吗啡和哌替啶,由于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常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且依赖性要弱于前二者,已经成为临床麻醉中的常用辅助用药,因此也是我们授课时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于吸入、静脉和局部麻醉药,因为药理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远不能满足麻醉学专业的要求,所以讲解这几章时我们均以麻醉药理学的内容为主,并适当增加每章的学时。为了保证麻醉主要用药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部分的肌松药安排在局部麻醉药之后。

控制性降压药与抗高血压药有很多交叉的内容,因此我们将麻醉药理学的控制性降压药一章与药理学的抗高血压药一章合并。在临床麻醉中,控制性降压可为血供丰富部位的手术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输血传播疾病的威胁使通过控制性降压减少出血量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麻醉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控制性降压药又是实现控制性降压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会利用1学时介绍控制性降压药。麻醉、手术期间输液,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患者正常代谢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补充手术创伤所致的失血、体液额外丧失和转移,因此对于液体的管理也是麻醉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麻醉药理学血浆容量扩充药的内容很好地弥补了药理学中相关内容对麻醉学专业缺少针对性的缺点,成为我们授课的主要依据。

对于一些与麻醉学关系不大的章节,比如抗疟药、抗麻风病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等,在学时上我们进行适当的压缩。经过上述改革,我们把与麻醉学关系密切的内容融入药理学的相关章节中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且由一个教研室完成教学工作,有效避免了之前教学内容重复或割裂等缺陷,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使学生既对普通药理有基本的了解,又对麻醉常用药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麻醉医师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学生上课时经常需要带两本教材,有时教学内容在两本教材上来回跳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拟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着手编写适合麻醉学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即在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与麻醉学关系密切的内容,删减关系不大的部分内容,做到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理论课彻底的二合一教学。

2实验课的二合一教学

既往麻醉学专业的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分开授课时,实验课教学均附属于各自的理论课教学,实验内容侧重于演示现象、验证理论,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了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对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理论课进行二合一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将实验课进行同步的二合一改革。

鉴于不少医学院校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课程的实验课有机整合成机能实验学[1],我们结合麻醉学专业的特点,把融合的课程由3门扩大到7门,命名为麻醉机能实验学,其中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药理学教研室同时也承担麻醉机能实验学的部分教学工作。在综合性实验阶段,我们精选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代表性实验,重新组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将二者的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例如,氯胺酮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我们给小鼠腹腔注射等比浓度的氯胺酮,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阳性指标,利用分组法和序贯法,测定氯胺酮的催眠ED50。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既巩固了总论中重要概念ED50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又能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从而将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总论和各论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二合一教学。在探索性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查阅文献、立题、课题设计、完成实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侧重于药理学的研究方向进行设计,因为其专业特点,又经常会针对性地研究麻醉药和麻醉辅助用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例如2007级孙凯同学设计的异丙嗪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H1受体阻断药异丙嗪和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再如2008级陈铭同学的设计则是研究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对氯胺酮所致依赖性的影响,并最终撰写成。综上所述,我们以麻醉机能实验学为平台,实现药理学和麻醉药理学实验课的二合一教学,不仅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全面的麻醉医师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