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根据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形态学实验单科分割式教学现状,本项目研究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构建我校新型独立的医学形态实验学课程。
1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我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实际,研究设计我校医学形态实验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研究编制出新的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将基础医学中的组织学、胚胎学及病理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不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新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该实验教学重视形态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与机能学、分子医学知识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纵、横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医学形态实验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病理学常用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各器官的正常结构、各系统、脏器正常、异常(病理)形态学特点(肉眼、镜下结构)]、综合性实验(病变与临床知识)及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等内容。充分利用形态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平台,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参照、对比学习,使形态学知识的系统化、关联性更强,避免了以往知识点之间相互割裂、分离,某些知识点又相互重叠的情况,力求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病人或选择性参加一些临床病例讨论,把所学到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患者的体征相结合,加深对疾病的印象,巩固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将新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编排、设计,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形成较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①按照基础、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实验类别,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编排和整合,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脉络,贯穿“正常-异常、健康-疾病”的整体性主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实验课局限单学科的格局,实现了跨学科和跨课程教学,使形态学实验教学真正融为一体[2]。②结合我院实际,将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综合实验学科———医学形态实验学。独立授课、独立考试,制定新的实验教学计划,共60学时,1.5个学分,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授课。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和病理学教研室合作,编写了《医学形态学实验指导》一书。编写时注重融器官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于一体,介绍器官组织正常结构与病变的动态演变,加上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图谱,做到图文并茂,便于对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综合应用。③将教学大纲内容转化成为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研制出新的教案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简单化[3]。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尊重形态学各单元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整体上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形态”的特点,文字简练,图片丰富,把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结构,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
根据新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分析多、动手操作少,老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增加动手性、创新性实验的总原则指导下开设综合实验,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学生自行设计的科研小课题,与湘西地区民族特色和民族药物相结合(如黄瓜香、滇白珠、三叶青等),自己选题、论证、设计,准备,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开放实验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完成自行设计实验、实验的预习复习、模拟操作练习或暑期科研训练;通过基础与临床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会的形式讨论病理与临床,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基础;通过增加动手操作实验,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加强培养素质能力。本课程增加了近20%高层次操作性实验,如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染色体制备与分析等,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作者:王小莉 单位:吉首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