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瓶颈亟待突破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关涉的问题很多,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瓶颈”,已成共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目标、规格、内容、方法、制度等多方面内容,怎样改?一直是高等学校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各高校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都在不懈探索,例如:右江民族医学院正在积极探索“3.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尚未与之同步,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系,系统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是边远地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

1.2教育教学观念尚未真正转变,改革工作推进缓慢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相比,学科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相对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也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短板”,对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举措接纳方面相对滞后,由此直接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虽然学校一直致力于改革,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成效并不理想,例如:固守学科、专业的知识而难以突破学科、专业的局限;对“自主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等。正是由于观念尚未真正转变,认识不够深刻,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和举措的落实。

1.3质量监控工作效力不佳,教学质量监管不到位

1.3.1教学过程信息反馈相对滞后

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听几节课,写几句评语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信息的反馈和帮扶,是怎么帮助一个教师成长得更为优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有关问题的信息,必须能够通过速度快捷、反应灵敏、准确可靠的系统进行反馈。

1.3.2师资监管不到位

众所周知,教师入职,一般要接受相关资质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通过“三级”试讲(学校、院系、教研室),方可正式上课。怎样把持证上岗和试讲上岗全面落实,从源头上保证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监管的重要一环。

1.4学生学风问题突出

学校教的质量、管理的效能,最终都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而良好学风的缺失会导致学校失去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难以深化的阻力所在,因此,注重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边远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必要基础

教学改革必须先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行动的改变,改革的措施就不能出台,出台的措施也不能落实。对于高校来讲,无论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彻底转变观念才能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边远地区医学院校因其是相对单一学科的特点,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接纳方面相对滞后,怎么树立由单项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由专业中心论转向知识架构论;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以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观念转向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开放式人才培养观念等等,都是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医学教学改革和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成才,才是医学教学改革的出路所在。

2.2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

随着形势的变化,教学改革已经朝着综合性方面发展,高校管理制度亦应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当下,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着力体现自由和服务的基本理念,着力体现刚柔相济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要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院系为本、以教学服务为中心进行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内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建构以服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特征,以院系为重心的教学管理体系[2]。同时,要从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管理的思维范式,确立开放型管理模式,比如: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提高二级院系的管理权力,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师生参与管理;突出教学管理的服务色彩;各部门全面清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及时予以修订等等。通过开放型教学管理制度的确立,提高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和营造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保障并推动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2.3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是核心内容

课程是高校的核心,课程的内容、活动和安排,应体现教学活动作为相互交换与互动过程的教学本质,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与支持,使课程教学成为一个知识生成过程和师生共同探索经验的过程[3]。这一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以课程为媒介,寻求教学中教与学的沟通和理解,超越传统的角色限定,主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状态,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研究与解决问题。因此,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促使课程能够内在地联动并引起教与学两方面的变化,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虽然很多地方性医学院校也都在进行课程清理与整合,但多数局限于简单的内容删减或合并,并没有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难以真正实现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大都有“新瓶装旧酒”之嫌,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2.4组建教学团队是关键因素

教学团队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通过高效的团队合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最终实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关于其意义,国际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曾生动地说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因此,改变我校教师备课、做研究“单打独斗”,集体备课少之又少,甚至跨院系的整合课程组织教师上课都存在很大困难的局面,必须有效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固有的组织壁垒,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一支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这是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

2.5全面质量管理是有效保证

全面质量管理是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在教育领域最为典型的移植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教育领域后,强调学校也要建立一套“质量体系”,以“持续地提高教育质量”。日本质量革命的先驱都兰的策略性质量管理方法,对高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无裨益。策略性质量管理运用到教育中,表现为:高层管理人员扮演策略性质量管理的角色,详述学院的愿景、重点与政策。中层管理人员———系主任或院主任负责质量保证,其中包括协调课程小组提供的资讯,系统化检验效率,以及向课程小组及高层管理人员传达监控的结果。质量控制由担任课程小组的教师执行,设计教学大纲的特色与标准,以符合学生的需求[4]。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如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按照策略性质量管理的程序和规则,校级领导或校级质量管理组织负责质量规划和体系建立,而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院、系主任的积极性,使其接纳改革并致力于改革,同时打破传统固有的组织格局,成立课程小组,执行改革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有效及目标的实现。

2.6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是动力之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作风、学习方法等内在品质在学习方面的外在表现。早在2008年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呼吁:“大学生不爱学习,学习质量不高。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学风问题。并指出,大学的教学模式亟待改进,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创新,要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风建设。”[5]学风问题的存在促使各高校在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改革,而同时,学生学风建设情况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任凭学校各方面做的再到位,投入的教学改革成本再高,资源再多,一旦没有学生的有效配合,所有的改革都是枉然。因此,各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中形成钻研科学、不断向上的学习风气,是推进教学改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

作者:谭会恒 李阳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