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1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传染病教学改革思路

1.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伴随社会发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山东省近年来的疾病谱演变及滨州医学院教学大纲安排,教研室只对原有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已经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重点是经典的和多发、新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将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编入教材。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按照疾病之间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学内容,组织编写教材,尽可能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以典型临床表现为线索进行专题教学,结合案例,将疾病教学串联起来,既不破坏疾病特点的独立性,又增强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将发热作为重要专题,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列为一个专题,其中包括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时鉴别诊断内容涵盖呼吸内科(肺炎、肺结核)、儿科(手足口病、脑炎)等相关疾病,另外还有肝病专题,包括病毒性肝炎,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纳入鉴别诊断中。从多角度、多系统、多学科讨论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及当年传染病流行情况,通过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及时插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可以做到授课内容新颖多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传统课程中症状教学与疾病教学相对独立,在疾病教学过程中不同疾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特别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临床思维过程是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始,随后展开临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再通过进一步检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将传染病学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需要。

1.2加强交叉学科融合

从传染病教学相关学科方面看,传染病相关疾病涉及到肿瘤科、妇科、内科、介入、放疗科及外科等,这些病人的数量要超过大部分传染病医院住院人数的1/3,甚至1/2。传染病学与相关临床课程(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呼吸内科及消化内科)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系统地讲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统知识及各类新成果、新发传染病,避免交叉学科之间讲授内容的重复。如麻疹,在儿科及皮肤科都有内容,但临床实际中儿科和皮肤科门诊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将各个相关学科优化整合,加强学科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明晰的、逻辑的认识。将临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机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同时结合传染病学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临床诊疗思维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转换到以症状鉴别为主线的医生角色中来,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1.3推进考试命题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准确答案可以直接在课本中查到。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以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方法,优化考核方式和内容。采用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的考核方式,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同时每年增加新发传染病的题库,考试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内容,分别占70%和30%,命题中病例分析和鉴别诊断类型占50%,基础知识及其他占50%,考试题型主要是A2及A3型选择题,参考执业医师考试。重点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理解和认识传染病,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路。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改革等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新形势下传染病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应对群体发病的能力。原有的传染病教学模式及若干教学内容已不能较好地满足新发传染病教学新形势的需要。传染病学与相关课程的整合教学可以推广到部分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阔临床诊疗思路,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应用,传染病教学中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联系,应用专题与案例结合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传染病的过程中具备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培养能应对突发事件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李云华 丁国锋 李志 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