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与师德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师德、医德素养不仅对医学生的培养和高校教育质量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更影响着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文章从医德与师德的关系分析了医学教师职业道德弱化的现状即医德意识不强;在教学中缺乏人文与关爱观念的传授;重科研和自我发展,轻教学和对学生的指导。因此,医学临床教师应当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将医德和师德规范融合,使医务工作者和培养医学生的教师身份达到统一。并就此提出了加强自身修养、舆论导向等针对性的建议,对丰富和完善师德教育、推动和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师德
1医德与师德规范的融合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如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病痛的消除,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语、情绪和态度与医德规范不符不仅会诱发患者医源性疾病,也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医患冲突。因此作为医学临床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为医学事业献身、解除人类病痛的高尚医德,能够严于律己、奉献爱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使医德在医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他们内心最重要的标尺。
1.1医德师德对医学教师的双重制约
医学临床教师作为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培养者,要受医德要求与师德要求的双重制约。作为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医学临床教师,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最为根本的“师德”的基础,是临床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师德”直接影响到对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还反应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人文底蕴。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只有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医术精湛、能奉献爱心的医生学生,才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具有的良好品格魅力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从而减少医疗矛盾,形成医生与患者间的良性互动。作为长期工作在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要到医学院校任教,需要在临床医生和高校教师之间不断切换身份,而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就是师德意识的建立,因此,这也成为医德与师德融合的一个良好契机。医学临床教师自身爱岗敬业的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临床医生对病患的关爱和对不良风气的抵制都是“师德”与“医德”融合的反映。此外,高校医学临床教师或任教医师在带领医学生熟悉医学临床操作和治疗时,在教学查房、案例分析、临床技能培训等教学环节中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职业身份有机的获得了统一。因此,不论是职业身份的切换,还是统一都表明临床教师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医德规范和师德规范上的相辅相成与融合。合格的高校医学临床教师将医德规范内化为职业道德,对丰富和完善师德教育、推动和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1.2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医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备课、辅导学生等活动中,还时刻不能忘记作为教学载体的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始终把伦理学摆在第一位。一定要沉下心来,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才能扎实的提高教学水平,为后续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践行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遵守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德为先,履行教师义务,遵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与高校的相关制度良好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第三要努力的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不断完善个人修为,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品德感化学生,以深厚的学养教育学生,以独特的人格吸引学生。(2)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上乘的业务水平是立身之本。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作为立志献身教育职业的高校教师群体,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在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勤于思考,认真总结,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努力加强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善于反思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做研究型教师,关注学术前沿与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3)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基本要求。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从事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要以身立教,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次,要做到严于修身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豁达的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化学生;再次,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只有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下,将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
2高校医学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弱化及其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快速的社会发展影响下,多元化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临床医师尤其是兼任医学教学任务的临床教师,存在诸多困惑。有的临床教师职业理想和精神模糊,对教学工作热情不高,对学生漠不关心;有的医学教师则是忽略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特别医德方面的要求,认识不到对于一名教师和临床医生而言“医德”的重要性;更有甚者缺乏政治觉悟和意识,在课堂上出现言行不当的现象。没有将医学教育与医学行业发展联系起来,缺乏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自主动力。此外,“临床教师与社会所产生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导致师德伦理关系不协调”[3]。现行的高校评价体系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以科研能力为主。加之道德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在职称晋升的评价过程中多流于形式,使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量在教师绩效考评和职称晋升体系中被弱化了。这也使得身兼教学与临床医生双重身份的医学教师,在教学、临床问诊与科研中疲于奔命,出现精力不足,职业倦怠,对参与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改革等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注重自身经济与职业上的发展,没有正确认识到医学专业教育的神圣性和崇高性。缺少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和业务指导、关爱与关心。师生关系的淡薄也无法激起医学生对专业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培养医学生对待病患的爱心和耐心。
3提升高校医学教师“师德医德”建设的建议
要提升高校医学临床教师的“师德、医德”素养,还是应当从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评价体系、端正理念与风气、弘扬正能量着手。对于医德教育而言,必须鲜明的确立其导向性,强化医德修养,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医学学科所具有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临床教师首先需要立德修身,弱化教育的功利性,把从事医学教育视为生命的传承,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强调医德与师德规范的融合,即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与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行为一致。包括“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等”[4]。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与提升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恪守医学誓言和医德规范,强化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意识、责任意识。并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强化临床教师对医学精神、师德规范、教师职责等方面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要求精求细,不能马虎敷衍;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爱学生、以身作则地培养医学生对病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要以乐观真诚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具有献身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价体系、教师考评体系,提高师德、医德水平考核比重,也是弘扬医德风尚的重要方法。把带领并指导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服务作为师德、医德考评的重要方面,并借此促进医疗公益性的传承和爱心传递;就临床教师在个人品行和授课中有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调研,建立反馈和交流机制,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避免其走向思想误区。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医学专业教师师德、医德监督激励制度,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以及作风等方面进行考察,对道德失范的教师及时给予教育、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则应给予表彰,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临床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先进,弘扬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饶艳梅.从祖国优良医德传统中汲取卫生职业道德教育素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32):244-245.
[2]彭弥.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与师德建设探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2):140-142.
[3]王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5.
作者:陈茹 钟晓捷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