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考试的压力使得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缺少参与科研的时间,缺乏科研创新的热情。如何使学员能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下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二课堂是在计划的学习和课程之外,由学校支持和教员主导,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平台,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军医大学教研室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组织准备、人员筹划、具体实施等多个方面作一总结和分析,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科研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1第二课堂的组织准备
第二课堂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学形式上,第二课堂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启迪和技术传授;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不仅有理论讲解,还有技术培训;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除了需要联系基础课程,更要着眼前沿进展。因此,要开展优质的第二课堂,在前期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要素准备。
1.1精心遴选带教教员
带教教员需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强的责任心,且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至少一项的科研课题。首先由教员提出申请,撰写教学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包含个人业绩介绍、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课题的规划、预期的目标等五个方面,以全面展示参与教员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及个人的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作为评审专家,对提出申请的教员从责任心、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等方面做出评价,最终挑选出合适的带教教员。对于评选出的教员,如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直接作为教研室教学先进的推荐人选。由此,极大提高了教员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第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1.2适当评估参与学员
要保证第二课堂达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员,学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同于常规课程的学习,第二课堂需要学员既有对科研的热情,还要有充分的课余时间。因为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简单的讲授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在实践的操作中逐步提高。对此,我们与学员管理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报名的学员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了不影响报名学员的积极性,我们放宽了学员选择的标准,只要学有余力,且愿意全情投入的,都可参与此次的第二课堂。由此,既能保护学员的积极性,也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3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准备基于三个原则:一是立足学员前期知识体系的基础性;二是兼顾对基础知识的延续性;三是关注最新科研热点的前沿性。通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教学计划,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将三个原则有机结合,一方面有效培养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前期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巩固。本教研室开设的课程为防原医学,是研究核武器及辐射装置来源的电离辐射损伤及防护的一门学科。学员前期已经学习过放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因此,第二课堂为学员选择课题时,尽量将当前的热点与过去的知识点相结合,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和前沿性。以放射诱导的细胞死亡与焦亡间调控的机制研究这一课题为例,一方面是结合放射导致细胞凋亡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与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焦亡相互结合,目的是使学员学习的知识体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围绕这一课题,再根据学员的基础水平,针对性地设定教学内容,包括:课题相关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学习,基础实验技术培训,科研思维的培养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相互衔接、逐渐推进,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技能操作的训练,更有科研思维的锻炼,旨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第二课堂的开展实施
有了前期教学的人员、物资上的准备,进一步就需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稳步推进第二课堂的开展实施。
2.1注重前期动员,加强与学员和学员管理单位的沟通
因笔者所在的院校为军事院校,学员平时课程任务繁重、训练任务艰巨,要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必须取得学员和学员管理单位的认同,在不影响正常课业和训练任务的情况下开展,使第二课堂成为学员管理的另一种延续。为此,教研室牵头先行与学员所在管理单位进行沟通,首先,明确各单位的教学、训练计划,根据课余的时间来设置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并邀请学员管理单位领导一起商议,意见统一后,再进一步细化;其次,组织参与学员召开动员会,前期使学员明确参加第二课堂的目的、意义,讲解教学安排,明确规章制度,使学员、教员以及学员管理干部在第二课堂开展前就对整个培养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以教研室为依托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既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扎实的实验操作功底,更有活跃的科研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周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时间上需要有较好的连贯性、持续性和渐进性。由于参与的学员都是五年制临床医学或预防医学本科,第四年下半学期即将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因此,我们要求学员从第一年下半年即进入第二课堂,并设定了三年的培养计划。具体来说:第一年上半年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下半年进行基本实验操作的培训;第二年开始进行选定课题的研究;第三年在进行选定课题研究的同时,培养学员自主设计课题,并学习论文撰写、投稿。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依据课题的方向、学员的特点、教学的规律来设置。学习的时间基本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中午,每次时长1-2h,这样能保证不影响学员对其他事项的安排,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第二课堂的学习。
2.3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详尽的教学计划是为了保证学员和带教的教员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教学,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要求学员具备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参与热情。因此,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改革了许多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员的科研热情和学习兴趣。
2.3.1营造学术氛围,激发科研热情
科研热情和兴趣的培养,首先是要给学员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虽然,教研室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但研究内容往往过于前沿和复杂,不能贴近学员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们为学员提供了两个科研交流的平台:第一,积极组织学员参与每周教研室的科研组会。教研室的组会包含每周的实验结果汇报及文献学习,虽然组会的实验课题与第二课堂无关,且学习的文献也较难,但积极组织学员参与旁听,使学员能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逐渐体会科研的规律和提高学术的品味;第二,在每周三晚上专门开设了本科学员专属的学术沙龙,要求每位第二课堂的学员都要参与。内容包括:文献学习、科研热点讨论、实验心得交流三个部分。文献学习:会根据学员的特点,由教员提前一周挑选难度适中的文献发给学员,学员根据个人的理解,制作幻灯进行汇报。通过文献的汇报交流,每位学员的科研思维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锻炼。科研热点讨论:则着眼于当前的研究热点,由教员介绍,提出问题后组织学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提升学员追踪热点的能力和热情。实验心得的交流:主要针对学员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决方法的探讨,由教员组织,学员充分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并在进一步的实验过程加以验证。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不断加强学员对科研规律的认识,并逐步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3.2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由于受众特点、教学目的、组织形式等都与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学的方法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尤其要突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以“循循善诱,启迪智慧”为指导思想,改革了诸多教学方法。首先是在理论的讲解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每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点都会去查阅当时发表的文献,为学员详细讲述其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由来,使学员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在实验技能的培训中,鼓励学员大胆操作,允许试错,倡导学员在失败中学习、总结。此外,带教的教员针对每次的培训,都会做好相关的理论准备,不仅能结合前期的知识点,更能引申出当下的研究热点,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员的思维。
2.3.3创造展示平台,促进表达交流
除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改革教学方法,我们还致力于创办多项科研竞赛活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锻炼表达能力,促进相互交流。以技术路线设计比赛为例,我们给定一项研究课题,让学员在充分了解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后,让学员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教员,指导其设计研究的技术路线,并由学员以汇报形式展示其设计。该项活动不仅激发了学员科研的热情,也使他们的表达汇报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推荐优秀的学员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科研竞赛,从课题申请书撰写到汇报交流,带教老师均全程指导,目的就是让学员在这样的评比竞赛中,不断激发创新潜能,全面提升表达能力。
3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反馈
本教研室自2014年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以来,已连续指导3届本科学员,共计32名。学员的科研思维获得有效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自2014年以来,已有4名学员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最高影响因子达5.08;6名学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4篇;6名学员获得校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其中4名学员结题达到优秀;1名学员获得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论坛三等奖,2名学员分别获得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报告会二等奖和三等奖。基于以上的成绩,教研室于2017年获批我校本科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孵化基地,承担多个大学生的创新培养项目。这些表明,我室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总结和展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未来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其中科研创新能力是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能力。由于医学生学业繁重,考试压力较大,如何使学员能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下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7]。笔者以教研室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为例,从前期准备、组织筹划、具体实施等多个方面,总结经验,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我们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①第二课堂的开展增加了教员的工作量,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证;②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③第二课堂开展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完善的硬件保障,无形中增加了教研室的负担。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在原有教学体系上,通过增加带教教员的数量、加强与学员管理单位沟通、争取多方合作等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逐步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本科学员搭建一个系统、高效,学术氛围浓厚,硬件设施完善,成果产出丰富的科研创新支撑平台。
作者:刘虎 刘聪 杜继聪 陈媛媛 郭佳铭 崔建国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舰船辐射医学防护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