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现状及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但其从事科学实验前往往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科研能力训练和科研思维不足等诸多问题,致使科研工作受阻。大学医学研究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医学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等重要的功能。医学研究生从事科研的主要场所就是实验室,但医学研究生因为专业课程所限普遍存在实验室教育方面的不足。针对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现存的不足,文章从科学知识的储备、科研思维的建立、实验能力的训练、安全意识的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五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实验室;医学研究生;教育;分析;策略;现状
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医学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科研型研究生还要承担起医学科研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培养出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应用于临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目前,医学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实验室内完成,由于医学实验的特殊性,如不掌握过硬的技术与科研知识可能给自身及科研工作带来危害,所以实验室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医学研究生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过程的现状,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1医学研究生从事实验室研究前的现状
1.1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足
医学生本科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由于课程与学制的限制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初不能熟练运用各种实验技术。有调查显示,对于有80%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认为其可严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对科研思维的培养”[1]。目前我国对专硕科研培养存在许多误区[2]。我国医学研究生仍存在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3]。通过有限的实验课教学,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获得实验技术的培养,但实验课面向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学经费有限,很多情况下只能分组进行部分实验,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完整的实验流程。现有的教学内容也较当前发展迅猛的新技术、新方法差距甚远。医学研究生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得知的实验技术往往在教材中得不到体现,有些院校对外教学的实验室甚至不具备开展一些实验技术的硬件配置,使得研究生得不到及时的传授和操作机会。另外,培养单位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也或多或少的限制了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一个科研设计的完成往往涉及到多种实验方法,需要运用到多种仪器,一个研究生可能要在两到三个独立实验室内完成全部实验,但每个独立实验室之间有很多管理上的限制,研究生不可能自由的穿梭于多个实验室之间,一些研究生为了避免繁琐的手续和培训,顺利毕业,只好调整实验设计,从而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1.2研究生对生物安全问题认识不够
医学研究生的研究对象多数是病原微生物、细胞、动物、患者样本等,这些实验都是需在达到一定生物防护级别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具备自我防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有调查结果显示,生物安全教育有利于临床医学生提高防护意识,促进综合医疗水平提高,相关的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4]。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客观存在着技术标准不规范、监管考核机制不完善、人员资质不达标和实验室设计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5-6]。医学研究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实际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发现部分研究生忽视生物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在操作血液样本或病原微生物标本时不习惯带一次性乳胶手套,有一部分同学甚至带着接触过标本的手套接电话或操作电脑,不仅危害到自身健康还可能污染周围环境。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实验试剂有致癌、致畸的不良作用,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部分研究生只侧重于实验设计而不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试剂的作用,操作过程中太粗暴致使这些有害试剂在体内蓄积,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像这种在实验室内感染而致病的个例已屡见不鲜了,追其原因还在于研究生对生物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2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研究培训策略
2.1科学知识的储备
知识的储备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石,其稳固与否直接影响科研的质量高低。医学生的科研知识不仅需要阅读现有的教材,完成研究生课程,还应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获知最新的研究信息和实验方法。本校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医学相关数据库,并定期组织学习数据库的使用,便于研究生熟悉和应用网络资源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当然,导师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合理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正确的引导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研究方向上有的放矢的掌握必要的知识完成课题设计。
2.2科研思维的建立
学术思想的产生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建立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基础之上,而正确的分析与创新有赖于严谨、准确的科研思维。如何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医学研究生是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兴趣和责任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8],在科研过程中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院举行的各种学术活动,接触不同研究领域专家的科研思维,从中获得启迪,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其次,要引导研究生的创新思想,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合理的设计研究课题,同时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应适时组织研究生进行课题进展汇报,通过对设计的阐述使其明确研究目的,并利用课题汇报的交流过程,与其他有经验的优秀研究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考察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使其能得到有效的指导,从而建立合理的科研思维;再次,要鼓励研究生树立不怕吃苦、乐观向上的科研精神,引导研究生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合理调整研究方案,避免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产生急功近利、消极怠慢的不良情绪;最后,要培养研究生应用哲学思想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其尊重科学实践后所得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合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判断结果。除了对研究生的要求,也需要学校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并加强导师遴选培训[9]。
2.3实验能力的训练
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才可完成复杂而严谨的课题设计。针对医学研究生实验能力欠缺的现状,培养单位应合理的设置实验课程,分层次进行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体系可设计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动物学等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程,基础病理学、解剖学等三级学科实验室课程,以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主的第三层次课程,以自主研究型实验项目为主的第四层次课程[10]。利用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11-12]。培养单位还应鼓励学科交叉,建设一批多学科领域的技术性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使这些技能平台面向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各实验室可根据已有的硬件设备针对研究生进行专项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者可独立使用相关仪器,以助研究生完成课题设计。当然,各实验室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鼓励其利用实验室平台完成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同时参与到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中,帮助研究生完成实验技能的训练。
2.4安全意识的强化
医学研究生作为生物实验室操作的特殊群体,时刻要面对实验室生物危害的挑战,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操作习惯,提高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医学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强化,首先,应设置诸如生物实验室安全的安全防护课程,提高研究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其次,培养单位应提供诸如生物安全柜、一次性隔离衣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规定,约束研究生的行为;最后,应根据研究生的实验设计不定期的考核其安全防护知识,合格者方可继续实验。这些都突显出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13-14]。实验室安全不仅涉及到生物安全,还包括用水、用电等生活安全。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使用到各种仪器设备,不当的操作不仅会损害仪器还可能对自身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应注意培养研究生正确使用仪器、水电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帮助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5学术道德的培养
科研学术道德是每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者必备之品德,是个人学术修养的表现。现状却是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仍出现过诸如修改实验数据、抄袭他人论文等一些与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相悖的现象[15]。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作。首先,培养单位可采用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研究生保持良好心态,树立积极、非功利的科研动机;其次,利用宣传手册、报刊、网络等途径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营造崇尚科学、严谨诚信的科研氛围;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调动研究生自身能动性,增强研究生自主科研意识,加强导师管理力度,监督和引导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修养[15]。总之,应利用多种方法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3结语
医学研究生承担了医学科研工作的重担,研究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工作,对研究生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单位可根据研究生现存不足,积极调整课程设计、建立其科研思维、训练其实验技术、强化其安全意识、培养其学术道德,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使其更快、更好的适应并完成科研任务。
作者:宋佳 张园 孙刚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