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应用现状及展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应用现状及展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当前,治好一个病人需要医学设备和医学技术上的进步,更需要人文关怀。一个治疗过程若只重视疾病而忽视了病人,治疗效果就不会太好[1]。随着医学行业的发展,这种理念也逐渐被众人所接受和倡导。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人文关怀理念逐渐被引入各个医学领域,如临床工作、医学教育等。本文讨论人文关怀在各个医学领域的体现及其作用。

关键词:人文;医学;护理;教育

一、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

医学人文关怀是从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以尊重病人的内心所需和人格为前提的建立在和谐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一种职业理念[2]。人文关怀理念可以体现在多个不同医学岗位上,如医生、护士、医学老师等。可以说,人文关怀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也可以经理念传递给他人,然后间接作用于他人。

二、医疗模式与人文关怀

医疗模式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背景等有莫大关系。边毓尧等学者认为,未来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应是以社区、家庭、私人为代表的个体医学,结合专业化平台,以团体合作为基础的医疗模式[3]。

(一)外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现今的欧美发达国家基础医疗机构相对完善。比如,荷兰的医疗机构分为0、1、2、3级[4]。0级和1级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部门共同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给予专科治疗的是2级地方综合性病院。主要钻研疑难杂症的病因及治疗的是3级的大医院。荷兰有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全科医生占主要地位的医疗体制,整合形成了荷兰专有的医疗模式。再如,英国的专有医疗服务模式[5]以政府为主导,其经济支持都来自政府。英国医疗服务主要由社区医疗中心提供。社区医疗中心由公共财政预算支持建立和运营。政府以合同购买的形式向全科医生购买医疗服务,从而给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同的医疗模式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但都是围绕病人、经济、资源、医护人员关系来组织的。其对应的医疗服务不同,相应的人文关怀也会有所不同。就像现在逐渐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人文需求差异及个人需求的变化一样[6],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服务模式的变化,人们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个人感受也会有所变化。

(二)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边毓尧等学者的文章[3]也研究了我国的医疗模式、服务方式:我国主要的基层医疗组织目前仍是社区医院、乡镇诊所、私人诊所等。但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7],如多科协作医疗模式,提高了首次确诊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多小组协作的服务方式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设施[8],给予病人对应的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以及医生一对一的治疗。这需要合理规划、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让病人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实践

(一)人文关怀在医生工作中的体现1.医生查房体现的人文关怀查房是每个医生都要做的工作[9]。没有查房,病人的很多临床表现,医生都不能及时观察到。一个简单的查房就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疗病人病情,并做好下一步的治疗规划。医生在查房的过程中给病人带来人文关怀,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医生必须着装标准、干净,并佩戴好个人的名片,让病人能了解医生的身份。其次,医生在给病人查体时,要确保查体的工具是卫生、安全的,不会给病人带来伤害。再次,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医生的语气要平和、有亲和力,让病人感到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最后,医生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不泄露病人的个人信息,不随意讨论、公开病人的病情。2.医生与病人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病人在患病过程中经常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医生具备同理心和高超的沟通技巧[10]。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2/3的病人是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完成诊疗的[11]。这足以证明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中,能让医生与病人的交流更加顺畅,病人的依从性会提高,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例如,在与抑郁症病人的沟通中,医生要有同情心,不能一味追究病情,而要将对病人的关心、鼓励体现在语言中。倾听病人的意见,尊重病人的表达,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等,都是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体现。

(二)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是比较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护理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医疗水平的高低。手术治疗只能治好整个病的3/10,而剩下的7/10需要后续的调理与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会细心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们与医生密切配合,对病人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性和人的价值。它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而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准则也是以人文关怀理念护理病人。对病人的关怀应该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13]。人文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改善医患关系,真正做到关心病人,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这能全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4]。1.门诊病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门诊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不良症状,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15]。在门诊的诊治工作中,护理工作会伴随诊疗的全过程。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门诊的质量,也能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现阶段,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门诊临床护理管理中。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人文关怀护理更加注重护理过程中人性化的体现,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病人的感受为护理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的依从性[16]。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邝玉群等人[17],在通过对门诊换药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得出结论:门诊时,人文关怀能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好。2.护理手术病人时的人文关怀病人在手术前后大多会出现焦虑的心理反应。这源于其对手术不够了解,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表现为术前的种种精神顾虑及术中的紧张、恐惧。术前的焦虑和术中的紧张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会导致手术病人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对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过程,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18]。将人文关怀理念贯彻、落实到对手术病人的护理与治疗中,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对病人病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1)手术前。病人在实施手术前,往往已经在忍受疾病的痛苦。他们来到陌生的环境,却没有时间适应,加重了对手术的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情况,适时安抚病人的情绪,以家人的态度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在手术前,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向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19]。(2)手术中。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比如,在搬动病人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防止病人坠床;使用束缚带时,则要注意束缚带的松紧度,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医护人员可以用棉纱布做成护腕,保护病人的肘部,避免其与手术台的金属框长时间接触,造成尺神经的损伤。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减少暴露部位[20]。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病人的尊重,尽量保持安静,不高声谈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将室温调节至最适宜的温度。如果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且感到恐惧,医护人员就应鼓励病人,安抚病人情绪。人文关怀理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样非常重要。(3)手术后。病人在手术后往往会承受身体上不同程度的创伤。此时,给病人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21],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病人术后的焦虑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在术后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人具体的情况,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怀[22]。同时,医护人员要学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给予其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还要帮他们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这对病人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四、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

中第三军医大学的孙鹏在其论文中指出[23],医学拥有科学实践及人文教育的双重内涵。当代医学模式在改变,医学在发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势在必行。就人文教育培养目标来说[24],人文目标是科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更本质的一项追求。这种人文目标的确立是以科学目标为前提的。科学理性是行善的能力保证,科学良知是行善的内在驱动力,人文目标是理性与善的统一。

(一)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发展困境[25]新时期人文教育的困境主要在教育管理制度陈旧、人文教育目标不明确、医学人文课程结构失衡,以及教学内容不新颖等方面。在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ulture,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中,有论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26],认为老套的教育模式有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我们要适当改进教育管理制度及教学内容。

(二)人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1.人文关怀理念在实验课中的体现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加入人文关怀的相关要素,如在实验理论课中,从动物伦理角度,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27]。实验课中的大鼠、小鼠、家兔、蟾蜍等弱小动物常被用来做实验。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人类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也是会疼的。老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要在学生操作之前的讲解过程中强调实验规范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2.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人文宣教老师可采用“模拟法庭”[28]的方式开展扮演教学,让学生演绎一起医疗事故的开庭审理过程,对这起医疗事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明白医疗事故可能带给病人疾病、伤残,甚至死亡及相应财产损失,对病人个人、家庭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而从医者被告上法庭,也会在个人情感、事业发展、经济情况等方面受到影响。这能让学生体验病人的角色,促进其对医学本质的思考、对医患关系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共情的能力。3.结合“大体老师”进行人文教育[29]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新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入校前很少接受生命教育,往往会对实验课上的“大体老师”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经过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感到恐惧,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佳时机。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大体老师”的生命活动停止了,但还在为医学教育作贡献。“大体老师”也有他爱的人,但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医学。对“大体老师”,我们应该怀着敬畏、感恩和感激之情。因此,在上解剖课时,学生就应认真、专注,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深刻认识、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理解病人的焦虑和不安,才会发自内心地为病人着想,把对生命、生活的热爱贯穿于工作中。医患关系会因此变得更和谐。

(三)当今医学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我国高校的教学人员还存在教学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不足[30]。由2012年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的职业倦怠调查问卷[31]可知,由于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因素,老师都会产生相应的倦怠感。面对现存的人文关怀教育问题,老师这个角色显得非常重要。他是人文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实施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30]:一是要提高老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二是就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不足而言,要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不止会使高校在教学管理效率上得到提升,还能满足人文教育的要求。

五、思考与展望

(一)教育程度影响人文教育的发展[32-34]我国劳动力的学历以本科、高职为主,还有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这种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当前人文教育的传授及实施情况。因此,我国应大力培养高学历人才,推动职业学校向更高级院校转变。根据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变革的主要动力。想要做好人文教育,高校就应针对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相应建议[35],如建设课程体系,引入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增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等。

(二)临床人文关怀与人文教育的融会贯通由上文可知,医学人文关怀需要在医学人文教育中传承,又要在临床中体现。临床和教育实际是联系在一起的。医生、护士或其他医护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时,可以思考自己的操作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而在改进的同时,又有哪些人文关怀措施可以继续完善。

(三)“三个导向”主题教育[36]对人文关怀理念的影响“三个导向”教育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认同,提升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改革、创新,增强工作效果。“三个导向”教育对人文关怀理念的实施[37]是有一定影响的。这说明“三个导向”人文关怀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三个导向”的工作思想不仅要融入学生教育,而且要融入老师的人文教育培训。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落实“三个导向”对人文教育的推动作用。

(四)护士与医生可以彼此给予人文关怀现在的护士和医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8]。该矛盾往往是彼此所需、彼此认知及心情影响所致。这种矛盾会使临床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护理、治疗工作受到阻碍。人文关怀能让他人感到舒心。因此,医护之间彼此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邱丽丽 林周鑫 韦瑞勋 王朋朋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