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现状

[摘要]目的探究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读的153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实验组,择取153非医学青年作为参照组,应用主观幸福感调查量表与心理健康自觉症状量表评测两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学硕士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14.2±12.5)分。从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医学硕士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70~145)分。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及敌对3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影响主观幸福感(P<0.05),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生源地、录取方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经济来源、躯体化、强迫、焦虑、偏执、恐怖、敌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饮食睡眠均不影响主观幸福感(P>0.05)。结论医学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受教育群体的教育质量,面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上升,研究生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切实提升。随着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较大。主观幸福感能够反映个体的生活质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参数[1]。本研究旨在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153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每个年级均51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实验组,择取153非医学青年作为参照组。实验组年龄22~27岁,平均(24.1±0.7)岁;男女比例为92∶61。参照组年龄21~27岁,平均(24.3±0.8)岁;男女比例为94∶59。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及心理健康自觉症状量表评测两组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采用不记名调查的形式展开研究。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分值;②医学硕士研究生与非医学青年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分值,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好;③分析影响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测试153名医学硕士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可知医学硕士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14.2±12.5)分。从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医学硕士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70~145分)。

2.2医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与非医学青年组常模比较

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及敌对3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医学硕士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影响主观幸福感(P<0.05);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生源地、录取方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经济来源、躯体化、强迫、焦虑、偏执、恐怖、敌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饮食睡眠均不影响主观幸福感(P>0.05)。见表2。

3讨论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等社会心理概念直接、间接地涉及了生活质量。但按照重要性来说,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领域中,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同,如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这些术语含义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心理健康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本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研究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14.2±12.5)分。从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医学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70~145分)。这是由于这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个体的目标性较强,且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此外,医学研究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较为了解,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情绪变化并进行自我调整,自身的幸福感水平较高[2-3]。研究还发现,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非医生青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研究生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及敌对3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非医学青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学研究生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及敌对3个因子方面较普通青年低,这可能与学习压力有关。医学研究生的学业成绩通常较为优秀,个体的自尊心较强,对自我的要求标准较高,同时医疗工作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受主观因素影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较大,因此会有一定的强迫症状[4-6]。本研究结果发现,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生源地、录取方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经济来源、躯体化、强迫、焦虑、偏执、恐怖、敌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饮食睡眠均不影响主观幸福感。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医学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处理好同学、导师、课题研究人员及患者等多重复杂关系,因此对人际关系过分在意[7-8]。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需要重视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杨昕岳.临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9):38-39.

[2]张若男,曹德品,马星,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35-38.

[3]辜垣尧.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1(16):72-74.

[4]张帆,邓莎,赵勇,等.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功能失调现状及对幸福感影响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76-278.

[5]吴曼,梁晓军,孙雪芹.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94-1398.

[6]任杨洁,候丽艳,邱红燕.“80后”职业女性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卫生软科学,2019,33(5):82-87.

[7]宋思宜,王丽萍.医学院大学生共情能力、主观幸福感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34-137.

[8]袁成菊,刘志军.贵州省基层卫生从业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12):873-878.

作者:王虹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