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住院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住院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住院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

摘要:调查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剖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7月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老年科心血管组233例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使用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评分为:面对维度(16.19±4.14)分,回避维度(13.63±2.56)分,屈服维度(9.33±3.50)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和主要的医疗决策者进入面对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患病时长和文化程度进入回避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仅月收入水平进入屈服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住院老年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各维度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医护人员可据患者应对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实现对疾病的有效应对。

关键词:医学应对方式;老年;心血管病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在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其中,心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四大主要类型之一,是我国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慢性病,其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1]。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严重,调查显示我国74.2%的老年居民至少患有1种常见慢性病[2]。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3],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发原因多元化,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强调个人健康责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协作,因而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应对尤为必要。本文通过调查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7月于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老年科心血管组住院治疗的23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入院主要诊断属于心血管病;意识清晰,能正常沟通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视听力障碍者;认知障碍;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交流者。

1.2调查指征

1.2.1人口社会学及疾病相关资料: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日常居住方式。疾病相关情况包括确诊的慢性病数目、患病时长、住院次数、主要的医疗决策者、医药费支付方式。

1.2.2医学应对评分:本研究采用由Feifel等[4]编制、经沈晓红等[5]修订的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评分,条目共20个,各条目按1~4级计分,总分20~80分,其中8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某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更倾向于采取该应对方式。本研究3个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26、0.687、0.848。

1.3资料收集与录入

资料收集时间:在其情绪稳定且周围环境时间适宜状态下完成。资料收集方式:依据纳入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后,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收集。由于调查对象为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部分调查由研究者口述,同时根据患者的回答代为填写。资料录入:问卷收回后,由调查者对其进行统一编码,并且查阅病历完善疾病相关指标。数据录入采取双录法,发现错误及时核对更正。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97%。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描述。以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以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进入水准P≤0.05、剔除水准P≥0.1)。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社会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

233例患者中,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0.4±9.1)岁。男121例,占51.9%,女112例,占48.1%。患者所患疾病种类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共病患者77例,占比33%。(前)职业:职工100例(42.9%)、农民61例(26.2%)、干部35例(15.0%)、其他37例(15.9%)。婚姻状况为已婚169例(72.5%)、丧偶57例(24.5%)、未婚3例(1.3%)、离异3例(1.3%)、再婚1例(0.4%)。见表1。

2.2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对维度(16.2±4.1)分,回避维度(13.6±2.6)分,屈服维度(9.3±3.5)分。将此结果与全国常模[5]比较,面对与回避维度评分低于常模,屈服维度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各因素赋值如下。患病时长:1=1年及以下,2=1~5年,3=5~10年,4=10年以上;主要医疗决策者:1=本人,2=配偶,3=子女,4=其他;居住地:1=城市,2=乡镇;平均月收入:1=1000元及以下,2=1000~3000元,3=3000~5000元,4=5000元以上;文化程度:1=高中以上,2=高中,3=高中以下;职业:1=职工,2=农民,3=干部,4=其他;医药费支付方式:1=自费,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城镇居民及职工基本医保,4=离休干部医疗保险及其他。结果显示:居住地、主要医疗决策者进入面对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患病时长、文化程度进入回避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平均月收入进入屈服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结果见表3。

3讨论

3.1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面对维度评分低于常模。原因可能是患者面对疾病的能力受限。首先,本文调查对象为患病老年人,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有185例,占比79.4%。身体经历退行性变化与病痛,承受身心双重压力。同时,调查对象大多数处于退休状态,人际关系网络缩小,接受新事物机会少,导致疾病相关知识获取能力与途径受限。这可能是导致面对维度评分低于常模的原因之一,即缺乏面对的技能。此外,患者往往无法适应角色转化,包括住院患者的角色,以及由家庭内照护者角色转化为被照护者。角色适应不良使得患者认为倾诉病痛是软弱的表现,会给照护者增加心理负担,因而可能较少与他人沟通疾患,选择独自承受压力。回避维度评分低于常模。有研究者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其回避维度评分高于常模[6],与本调查结果相左。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住院患者。其一,住院患者入院时往往躯体症状明显,甚至有并发症出现。患者需要忍受躯体不适,更担忧疾病的治疗过程和后果,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甚至忘却疾病比较困难。其二,患者住院治疗,身处医院环境,进行检查治疗活动,人际互动对象多为医护人员。因而患者可能不易回避疾病。屈服维度评分高于常模,这与研究者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7]的研究结果一致。心血管病多数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控制疾病。本调查中患病时间5年以上的患者有147例,占比63.1%。此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超重、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1]。因此,患者确诊后需要长期投入治疗及药物费用,并且可能要为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的转变付出意志努力。诸多压力之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对疾病容易产生无力感,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

3.2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3.2.1面对维度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和主要医疗决策者因素对面对有负向预测作用,两者可解释总变异的15%。居住地为城市、患者本人配合医生进行医疗决策的患者更易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可能由于城市居民疾病信息获取途径更多,就医更方便,因而更容易面对疾病。

3.2.2回避维度的影响因素:患者回避维度的预测因素包括患病时长与文化程度两项,二者对回避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6%。患病时间越长,逐渐接受患病事实,长期服药治疗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淡化对疾病存在和严重性的担忧。回避应对即回避应激事件的存在、回避考虑应激事件的严重性[8]。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在患者难以对面应激事件时,回避可以缓和应激带来的情绪反应,留给患者心理缓冲和调整的时间余地。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能更善于采用回避的策略来应对住院这一应激事件的负面影响。

3.2.3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仅月收入一项进入屈服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对屈服有负向预测作用。心血管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的经济投入,老年患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住院这一事件增加了经济压力,患者可能更易对疾病屈服,产生“听天由命”的想法。综上所述,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针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参考影响应对的各类因素,帮助患者实现对疾病的有效应对,提高其疾病应对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2]崔娟,毛凡,王志会.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66-69.

[3]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145-147,190.

[5]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0,9(1):18-20.

[6]胡荣,姜小鹰,郑翠红.老年冠心病病人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20):1810-1812.

[7]龚丽,那建华,曹冰莹,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767-768.

[8]王守谦,姜乾金.“否认”机制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内科杂志,1992(6):287-288.

作者:任俊威 王志中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