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学生医学课程思政在线教育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学生医学课程思政在线教育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学生医学课程思政在线教育实践

摘要:目前在线教育进入规范化时代,催生了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融合迁移,多种教学模式并行推进。同时,课程思政亟待创新,基于传统思政课程的新型线上课程思政的探索逐渐深入。依靠医学专业课程的协同力量,结合实际发展现状,课程思政应在新思潮的解构中获得重构。在线课程思政要找到共情点,把握“出口”与“入口”,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相互融合与促进。

关键词:在线教育;课程思政;新时代;立德树人;共情点

在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出了“不懂互联网、不善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时代拷问[1],在报告中做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指导[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思政教育深刻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传播思想,是新时代思想宣传的新阵地,对新时代思政教育而言也是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4],线上教育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强在线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

1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线上教育模式日新月异,催生了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融合迁移,由线下经验带动线上教学,线上内容丰富线下教学,多种教学模式并行推进。一是线上直播教学。对接网络直播类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其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二是优质资源私播课(SPOC)。对接教育部优质教育平台,搭设独立云课堂。三是音频课程自学形式。利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开展优质专题资源学习。四是VLOG自媒体。利用自拍剪辑、自主上传,使师生在知识的传授与反馈的过程中实现全面互动,做到交流零距离、监管零距离。

2分析传统课程思政的“破”与“立”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潜行思政”的作用,结合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全完善课程育人格局,达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目标,并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5]。自“上海模式”开启之后,课程思政逐渐迎合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殊途同归,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但是随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新鲜感减退,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加大,“破”与“立”问题已经显现,因此应在新思潮的解构中获得重构,破之有道、立而不倒。一是价值维度的破与立。传统思政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崇尚整体性、统一性、一致性,把课程思政当成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简单结合。而课程思政要求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注重思想与情感的互动,引发心灵之间的碰撞。另外,在表达上要面向未来,在专业上要实现统一。思政观点与专业知识要匹配,如可以将钟南山院士不畏艰难、勇赴抗“疫”前线的事迹引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思政“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二是认知维度的破与立。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模式下,“中心”思维引起的对立关系被逐级放大[6]。随着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冲击,“去中心”思维已成为新的潮流。教育者要有定力,有智力,有黏力。所谓定力,即用思想引领教育,在教育中实践思想。所谓智力,即对专业知识透彻掌握、对思政观点运用自如,以增强思政观点的说服力。所谓黏力,即塑造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将学生被动受教变为主动接受,实现立体育人,从而育人树德。三是方法维度的破与立。“术业有专攻”的思维理念导致师资专业化程度高、综合能力弱,在这种现状下如何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整合师资,教师需要尝试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备课,通过思想碰撞互相突破学科的思维限制。其次要整合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资源,比如通过医学伦理课和课程思政的整合,在提升道德素养、培养人文情怀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为消除跨专业知识性障碍提供借鉴平台。

3浅谈在线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3.1在线课程思政要找到“共情点”

现阶段网络热点层出不穷,大众化自媒体往往能触及观众的“共情点”。借鉴战“疫”模式,课程思政也就找到了在线教育的捷径,利用身边事例素材剪辑出符合学生价值认同的“共情点”视频,持续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主体。充分挖掘鲜活的感人素材,在海量资源中找寻合适的内容,在触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之后导入课程思政元素。

3.2在线课程思政要把准“出口”和“入口”

思想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出口”和“入口”都有人,而线上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共享,鼓励自我获取、自我接受,导致课程思政“出口”和“入口”的变化。一是由单向到双向的转变。旨在消除被动灌输的抵触性,提升学生接受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二是出入不受制于人。“出”的是数据资源,“入”的是思想情感,主播授课与弹幕反馈、匿名留言的形式更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出入要做到精准。一方面,课程思政所能融合的思政知识点有限,须做到精品教学;另一方面,把控正确的舆论方向,防止课程思政“出口内容可控、入口思想失控”现象的出现。

3.3在线课程思政要能够“上线”和“下线”

在线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要实现线上、线下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达到1+1>2的效果。一是要解决线上、线下孤岛失联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讨论,推动PBL教学模式。二是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实现良性互动,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三是“上线”要紧跟时代脉搏、“下线”要紧贴现实问题,让课程思政跟随热点、深入人心,做好线下“活思想”、线上“微教育”。

参考文献

[1]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这样阐释其内涵[EB/OL].

[2]学习报告:全面建设和运用互联网[EB/OL].

[3]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EB/OL].

[4]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EB/OL].

[5]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9):53-55.

[6]何云峰,吉列丽,张青青.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课程思政”的新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8):37-39.

作者:何圆培 徐皑 周丽珍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