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医学教育肿瘤生物学课程设计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疾病。肿瘤生物学与多学科知识相关,专业性较强。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中缺乏系统的肿瘤生物学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肿瘤相关知识的渴求以及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需要。在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有机整合肿瘤相关内容,并增加最新研究进展,形成肿瘤生物学课程,使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阶段对肿瘤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适应将来临床肿瘤学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培养具备系统肿瘤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师资力量,通过教学促进科研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肿瘤生物学;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方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疾病。目前我国已成立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和肿瘤研究所,肿瘤研究一直是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重点资助方向之一。随着肿瘤诊断、基因治疗、生物治疗、精准医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肿瘤基础理论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开设肿瘤生物学课程的院校极少,主要以非医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缺少专门为处于基础医学阶段的医学生开设的肿瘤生物学课程[1-4]。肿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可适应目前肿瘤学研究的需求,为医学生从整体认识肿瘤的特点提供平台,为将来学习临床肿瘤学奠定基础[1]。另外,部分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开放性实验与肿瘤相关,此课程的开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眼界、培养知识整合能力和基本的科研思维。
1基础医学阶段肿瘤生物学教学现状
1.1缺少系统的课程
近年一些院校的临床医学阶段已开设临床肿瘤学课程,但关于肿瘤基础知识的学时极少,无法满足日后工作需求。基础医学阶段与肿瘤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基础医学的不同学科中,占比极少,容易被忽视。如肿瘤免疫在免疫学介绍,肿瘤相关病毒在微生物学介绍,抗恶性肿瘤药物在药理学介绍,细胞增殖与周期在细胞生物学介绍,肿瘤遗传学由遗传学介绍,基因突变、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由分子生物学介绍,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由病理学介绍等。各学科中肿瘤相关内容重复,少且浅,缺乏联系,学生获得的肿瘤学知识较为零散,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开设专门的肿瘤生物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2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肿瘤生物学内容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教学难度大,教师要注重归纳总结各相关学科知识,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学会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对肿瘤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要求较高。在以学科为主的教学体系下,教师视野局限,很难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启发学生,也导致教师在指导肿瘤方向研究生和申请科研项目上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个人和学科发展。
1.3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单一
目前基础医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理论授课,加之肿瘤生物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晦涩难懂,且内容分散在不同学科,开课也不在同一学期,因此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枯燥,无法建立对肿瘤学的整体印象,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申请大学生创新计划等科研项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另外,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主要是期末笔试,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教师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2改进措施
2.1设计肿瘤生物学课程,编写大纲与讲义
对于基础医学教学单位,可在不影响原有课程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由学院从顶层进行整体设计,以综合、删减、合并、补充的方法从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中将肿瘤相关内容提取出来,重新整合为有内在联系的肿瘤生物学课程。如将微生物学中与肿瘤相关的病毒、遗传学中的肿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突变、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药理学的抗恶性肿瘤药、细胞生物学的细胞增殖与周期、免疫学的肿瘤免疫、病理学的肿瘤等内容适当分离出来,按照肿瘤病因、肿瘤的生长与调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肿瘤免疫、肿瘤诊断、肿瘤治疗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介绍肿瘤生物学基本理论为主,见表1。课程整合是指将有内在关联的各课程知识通过一定方式整合,以消除各课程界限,使学生能整体认知所学知识[5]。因此,以整合课程为基础的模块教学不仅是将课程合并,也不等同于课程综合,而是课程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融合,帮助学生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内从不同角度认识肿瘤,建立肿瘤的整体观。确定教学内容后,组织教师编写模块教学大纲和讲义。层次清晰的大纲可指导教师备课,详略得当的模块讲义既有助于教师间交流和学生预习、复习,也减少了频繁换书所带来的精力消耗[6]。大纲的制定不但要立足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也要顺应肿瘤生物学发展迅速的特点,开设前沿讲座,关注研究热点,以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学习。
2.2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科研相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开设肿瘤生物学课程后,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整合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遴选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制定教学日历、安排授课教师、分配教学任务。肿瘤生物学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教学难度大,教师既要注重归纳总结各相关学科知识,将各学科有机结合,还要学会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科研思维传递给学生,对肿瘤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要求较高。因此在遴选教师时,吸纳多学科教师加入教学团队,除要考虑其专业水平外,还要兼顾学科专业与科研方向,具有医学背景和非医学背景的教师相结合。多学科教师组建团队后,成立教师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不仅可促使教师走出原有学科圈,有利于相互交流专业知识,夯实肿瘤学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开阔教师视野,拓宽科研合作渠道,促进跨学科科研团队形成,有利于课题的申请和教学科研协调发展[7]。
2.3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探索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多学科教师协作为前提,相关知识的融合为基础,提高能力为核心,增加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科研思维。采取知识点讲授和前沿讲座相结合、小组学习和文献阅读相结合、教师教授和学生展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将课程微视频、习题、主题讨论、中文和外文参考书及国外优秀视频等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肿瘤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掌握相关概念。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唤醒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熟悉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现状,追踪前沿进展,并从中学习科研设计思路,模拟标书撰写等,促进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形成;通过撰写综述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自学自讲、小组学习和展示强化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加入研究团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2.4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知识掌握、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如采取平时成绩(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撰写综述等)结合期末理论课成绩的方式,避免“一考定输赢”。期末试卷中引入开放性题目,重点考察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基本素养。组织教学督导组听课,跟踪课程运行情况,保证教学效果。
3结语
通过肿瘤生物学基本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解释肿瘤形成过程中的遗传改变,区别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比较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机制的差异,理解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和代谢特点,掌握肿瘤的浸润和扩散以及总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肿瘤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可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肿瘤,为将来学习临床肿瘤学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理论基础。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可增加教师间交流,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和科研合作渠道,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作者:王琳 李洪岩 杨巍 靳英丽 刘畅 何海涛 李辉 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