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摘要】课程整合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切入点,探讨基础医学课程进行课程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整合后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按照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模块化改造,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功能相关知识,而且强调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的应用。文章针对课程整合改革过程中转变教师团队教学观念、构建模块化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基础医学;高职;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护理;教学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还是沿用本科医学院校或者医高专课程体系,按照学科分类设置相关课程。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基础医学各学科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课程之间彼此缺乏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缺乏联系[1]。学生在分科学习过程中难以建立器官系统整体概念和整体医学观,学科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护理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有着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职护理教育是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完全采用医学类学科式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护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2]。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发展新的形势,我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改革研究实践,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与免疫学三门课程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一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同时也是配合我校护理专业省示范专业建设,从2017年开始,我们再次进行了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研究,将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以及生物化学三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并且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革。

1课程整合和模块化改造思路

我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促进基础医学学科整合,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培养学生整体医学观。我们主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参考齐鲁医药学院“二导论,九系统”方式[3]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课程模块化改造思路[4],将现有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并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造。整合后课程结构包括11个单元,分别为人体组成结构概述、人体运动功能、人体呼吸功能、人体消化功能、人体泌尿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人体生殖功能、激素与内分泌、人体感觉功能和人体神经调控系统,整合后理论课总学时为148学时。课程整合原则上按照形态功能一体化教学思路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强调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不受学科限制,以正常人体结构功能构建体系,设置单元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临床相关知识。模块化教学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契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在构建学习单元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改造。课程整合后的11个教学单元按照模块化教学思路在每个单元设置4~5个模块,模块的确定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知识技能运用为重点。各模块相对独立,每个模块以案例、情境或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模块设计时给学生要提出对应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模块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动手和动脑能力,也能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的核心是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例如,人体随意运动控制这部分内容与临床上很多疾病关系密切,初学者往往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损伤部位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中,解剖学主要讲述运动传导通路结构,也就是跟人体随意运动传导有关的解剖概念;生理学重点在于介绍各级中枢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二者彼此独立,又有重复交叉,但是由于是分科教学,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能将二者之间的联系搞清楚,更不要说去解释临床实际问题了。经过模块化改造后我们将躯体运动调节模块设置在人体神经调控系统单元中,主要教学内容为躯体随意运动调节及其临床意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三部分与运动功能调节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在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时,采用PBL教学法,以脑中风病例、帕金森病例和小脑损伤病例作为知识整合的核心,要求学生能够简要分析这些运动功能受损患者的发病特点和原因[5]。通过完成任务和病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人体运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与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模块化教学设计,使新入学的高职护理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实现基础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基础—临床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

2课程模块化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转变教学观念

进行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转变基础医学教师的原有观念。我们学院基础医学课程现有教师都是医学院校科班出身,多数还有在本科医学院校从教经历,相对来说,教师们学科式教学的理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6]。要想打破学科式教学观念,推进整合模式教学改革,必须团队中全体教师从理念上认识到进行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校邀请德国和国内教学专家到校指导,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外进行研修,了解国内外整合课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识整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组织基础医学教师深入临床,了解一线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和岗位需求,认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7]。

2.2构建模块化教材

课程整合式教学改革存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一些针对本科医学院校的整合教材[8],但是还没有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材,我们使用过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虽然书名将解剖学和生理学合并在一起,但其内容还是学科式的,没有体现出整合特色。学科式基础医学课程教材为篇章结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独立,教材内容以知识为核心,重在知识的传授,这些都不符合以能力为本位的整合式课程教学的要求。目前,我们进行整合式教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编写模块化课程教学讲义,在讲义的基础上下一步构建模块化教材,自编讲义和教材要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要求以能力为主线,素质为核心,模块内部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与临床之间的纵向联系,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独立成篇。

2.3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模块化整合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因此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也要相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整合后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我校整合课程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情境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方式[9],将各学科整合后的主要知识点以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堂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大量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掌握[10]。课程结构分为任务引入、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三个部分,任务引入部分包括任务概要介绍,主要知识点提示和病例范例展示等,与完成任务相关的各种文本、视频等学习资源通过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和课后浏览学习。任务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展示、小组自评、互评和工作小结。任务总结包括教师对小组工作的总结性评价以及学生自我的工作总结和思维拓展,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2.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也要相应做出改变。传统学科式课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终结性考试,也有部分学校采用终结性考试+平时成绩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也难以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较为全面客观的课程评价应该纳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1]。改革后的整合课程包含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案例教学为主,实行项目化教学,所以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而要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整合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需要对课程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度等予以评价[12]。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整合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后教学内容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技能运用为重点,通过情境或工作任务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建立整体医学观,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初步建立临床思维。但是,课程整合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构建整合课程教材等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漫欢,苏苗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改革现状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61-62.

[2]李楠,李香香.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与教学效果评价[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77-78.

[3]张琳琳,韦磊,李帅,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9,5(2):124-128.

[4]张金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设计[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57-363.

[5]周波,包辉英,袁海虹.基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案例编写[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7):224-226.

[6]吴丹,孙贺,李静平.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3-14.

[7]秦琼,刘华,马惠苹,等.医学课程整合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3):187-190.

[8]钮晓音,苏懿,郁松,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整合课程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1-3.

[9]包辉英,周波,顾春娟,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医学基础整合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12):2367-2368.

[10]张金萍.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基础医学导论的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2):125-127.

[11]张方,陈广洁,钮晓音,等.北美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6-8.

[12]王瑾,白晓洁,李建红,等.PBL在基础医学整合教学中的改革及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5):360-363.

作者:郭刚 罗滨 李玉莹 秦燕燕 梁佩燕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